汕尾学子考上北大医学部!看看智慧的种子如何生根发芽?

南方+ 记者

02:39

(汕尾学子考上北大医学部!看看智慧的种子如何生根发芽?时长共2分39秒)

汕尾学子考上北大医学部!看看智慧的种子如何生根发芽?

日前,来自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汕尾学校的学生邱宇恒,正式被北京大学录取,即将就读于北京大学医学部的临床医学专业。夜以继日地逐梦奋斗,让理想的风终于吹进了现实。这位汕尾学子到底有怎样的学习“秘籍”?成绩的背后又有哪些动人故事?我们一起去看看。

邱宇恒被北京大学录取,即将就读于北京大学医学部的临床医学专业。

“我会以一颗平常心去看待成绩。”邱宇恒回忆起自己高中三年的学习生涯时,他最大的感受就是要对自己负责,自己觉得问心无愧,为了自己的目标奋力拼搏,这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对于考试成绩而言,其实他更多是以一颗平常心去看待。

在学习的过程中,“制定目标”成为邱宇恒的秘密“法宝”。

“我平时会给自己定一些学习目标,而且一般不会定得太高,会适当降低自己的期待,这样学起来更有动力。”邱宇恒表示,好的学习目标会鞭策自己更加努力,一方面可以是现在的自己跟以前的自己对比,看自己会有哪些不足,又有哪些进步。另一方面是同学之间形成的良性竞争关系,也是大家一起并肩奋斗的学习动力,这个过程中不要给自己太多压力,可以多跟身边的老师同学分享交流。

学习会不会很“卷”?“劳逸结合”在邱宇恒看来很重要。

“我平时很少熬夜,学习也不能太‘卷’。”邱宇恒表示,学习不能把自己抓得太紧,平时还是要适当地自我放松,比如可以适当阅读一些课外书籍,跟同学做一些户外运动,让自己的心情更好,这种“张弛有度”的学习状态才会更有效率。

对于邱宇恒而言,阅读是一种很好的放松方式。在他看来,阅读的形式非常丰富,比如他自己非常热爱《我在岛屿读书》这档纪实类读书节目,在里面同样可以拓展自己的一些知识面,包括对于文学的积累、对生活的感悟等。

此外,他平时也会去看一些经典著作,比如《朝花夕拾》《活着》等,读书的过程其实也是在丰富自己的阅历,能够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邱宇恒认为,自己写作的时候时常会打破固有的框架,可能在表达上就会更能打动人,就像电影《阿甘正传》里的主角一样勇往直前,用自己的力量去冲破框架束缚。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学习心得方面,邱宇恒非常注重做笔记,尤其是平时的一些错题的积累,他都会用笔一字一句地把题目摘抄下来,然后标注好相关的解题思路、方法理论、出错原因等,这样在梳理知识点的时候就会更加高效。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邱宇恒觉得自己非常喜欢化学这一门课,自己未来从事医学领域的工作也会跟化学有交集,所以会非常愿意花时间去学习。他的父亲、母亲、叔叔跟爷爷都从事医学领域,让他更加坚定了在医学道路上的步伐,带着热爱奔赴远方。

网上有这么一句话,高考不只是孩子们的考试,也是家长们的考试。作为孩子成长路上的陪伴者,邱宇恒的父母也在背后默默奉献。他们认为对待子女应该充分尊重他们的意愿,不要给孩子过度施加压力,尽可能为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在他们看来,成绩的好坏并不是最终的目标,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尽力而为,不要给自己留遗憾。

高考是人生中的一个阶段,但它并非全部,只要你勇敢去闯,未来都有无限可能。人生就是一场马拉松,关键不在于起跑的爆发,而在于日复一日的坚持和韧性。乾坤未定,你我皆是黑马。

【采写】陈保良

【视频】李冠宇

编辑 李卓
校对 曾慧雯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