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贪凉致面瘫,我院名中医宁晓军主任巧施银针显奇效!

广东医附属东莞一院
+订阅

近日,35岁的张女士(化名)再次来到广东医科大学附属东莞第一医院(东莞市东南部中心医院)求诊,在老年医学科针灸专家宁晓军主任中医师的妙手下,她此前因为贪凉而突发的右侧面部肌肉无力、嘴角歪斜等症状已经不在,面部表情也恢复了自然。

“炎热的夏季,是面瘫的高发期。”宁晓军提醒,夏天待在空调房里时,空调温度不宜过低,更不宜将身体对着空调长时间直吹。一旦出现面瘫,针灸等治疗方式可以取得很好的临床效果。

张女士是一名办公室职员。两周前,她突然出现了右侧面部肌肉无力、嘴角歪斜、表情僵硬等症状,伴随轻度疼痛,尤其在咀嚼和说话时更为明显。在当地医院,医生诊断张女士为面神经麻痹(俗称“面瘫”),并给予了口服激素和营养神经药物治疗,但效果不佳。

“这可能跟我之前觉得天气热、对着空调猛吹有关系。”张女士告诉宁晓军医生。

宁晓军介绍,从中医角度来讲,面瘫就是由于身体经络空虚,受到风寒风热邪气侵袭后导致阳明和少阳经络受阻、经脉失养,从而引起一系列症状。如额纹消失、口角歪斜、耳后疼痛、眼睑闭合不全等都是面瘫的常见症状。从西医角度来讲,面瘫也叫面神经麻痹、面神经炎,多发于20~40岁,呈年轻化趋势,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

从张女士的症状,宁晓军初步判断她为“风邪阻络,经络不畅”所致的面瘫,治疗原则为祛风通络、扶阳醒神。

在针灸方面,宁晓军对张女士的双地仓、双颧髎、双颊车、双风池、双阳白、单合谷、双足三里进行针刺,每日一次,连续治疗10天;在中药治疗方面,采取小续命汤加减的方式,将麻黄、桂枝、炙甘草、生姜、红参、川芎、白术、熟附片、黄芩、白芍、防风、防己、茯苓等药材加入适量清水,煎煮1.5小时,每日一剂,分早中晚三次温服。

第一次治疗后,张女士的面部肌肉已经有轻微蠕动感,疼痛减轻;第四次治疗后,患者的嘴角歪斜症状有所改善,面部表情开始恢复自然;而到了第8次治疗后,张女士面部肌肉力量明显增强,笑时嘴巴对称,基本恢复正常面部表情;其后,张女士的面瘫症状显著缓解,面部肌肉力量恢复,表情自然,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宁晓军建议,张女士要继续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必要时进行适当的康复训练,以巩固治疗成果。

同时,他也提醒,对于面瘫来说,空调、风扇是最常见的致病因素,因此不要图一时之快,直吹久吹。市民在乘车、户外乘凉、洗浴、饮酒后,也应注意不要让风直吹头面部,尤其是年老体弱、病后及患有高血压、关节炎等慢性疾病的人,更应该多加注意。

针灸治疗面瘫的技巧:

1.精确选择穴位:根据面瘫的具体症状和病变部位,选择最合适的穴位进行刺激。常用的穴位包括地仓、颧髎、颊车、风池等,这些穴位能够有效地疏通经络,缓解肌肉痉挛。

2.灵活运用针灸手法:针灸手法的选择对于治疗效果至关重要。可以采用提插法、捻转法等手法,根据患者的反应调整刺激强度和频率,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3.结合现代医学知识:在针灸治疗过程中,可以结合现代医学的诊断手段,如电生理检查,来评估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从而更好地调整治疗方案。

4.注重整体调理:面瘫的发生往往与患者的整体状况有关,因此在针灸治疗的同时,还应注意调理患者的肝、脾、肾等脏腑功能,以增强机体的自我修复能力。

5.结合中药治疗:针灸与中药相结合可以增强治疗效果。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因,选用相应的中药方剂,如面瘫神散,以扶阳祛风、通络活血。

6.注意治疗时机:面瘫的治疗应尽早开始,最好在发病后24小时内进行首次治疗,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神经损伤,提高治愈率。

7.综合运用其他治疗手段:除了针灸和中药外,还可以结合物理疗法、康复训练等手段,帮助患者恢复面部肌肉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通过以上技巧的应用,针灸治疗面瘫可以取得更好的临床效果,帮助患者尽快恢复正常的面部表情和生活功能。

声明:部分图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

供稿:老年医学科

通讯员:林佳

编辑:罗毓灏

责编:谢家明

复核:罗衬章

审发:李玉泉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