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吃到镇|“粤圈霸总”再挑剔,也爱江门走地鸡

南方+

点击图片进入专栏

点击图片进入专栏

深中通道正式通车后,从深圳来江门更便捷了!“由深入江 好吃到镇”——穿越深中通道探寻江门地道美食系列第四期,带你来到江门新会罗坑镇,品尝“鸡有鸡味”的靓土鸡。

广东人对于吃鸡的狂热,几乎是刻在基因里的。

如果“粤圈霸总”看得起你,ta未必会带你去吃五星级饭店和米其林餐厅,但一定愿意驱车几十公里甚至上百公里,带你到“山卡拉”农庄吃最有鸡味的土鸡。

江门市新会区罗坑镇,虽然并不“山卡拉”,但这里却有大湾区数一数二的靓土鸡。

鸡香不怕山林深。

鸡香不怕山林深。

1996年,餐饮人阮志强在罗坑镇开了一家渔夫子酒楼,店如其名,一开始是主营各类海鲜河鲜。经营时间长了,阮志强就发现,一生爱吃鸡的粤港澳客人对鸡的品质要求特别高。于是,在2010年,阮志强在山上开了一家乡味土鸡场,养殖“毛黄、嘴黄、脚黄”的三黄鸡,从源头把控食材。

每天早晨,不用打卡上班的三黄鸡在320亩鸡场中睡到自然醒,睁眼就是无边无际的竹林景色。它们不囿于鸡笼,自在生猛,喜欢在山坡泥地上奔跑追逐,如果它们也用微信,步数也许能制霸微信运动排行榜。它们不爱吃饲料,讲究养生,吃的是五谷杂粮和山间昆虫,呼吸的是新鲜空气。

神采奕奕的土鸡。

神采奕奕的土鸡。

养足日子,是成就好鸡的秘诀之一。在乡味土鸡场,母鸡鸡龄至少要达到200天、阉鸡鸡龄至少要达到300天,才会正式出栏,送上货车,端上餐桌。与速成鸡相比,它们的肌肉更丰满,肉质更鲜美,皮下脂肪更多,广东人在意的鸡味也更浓。阮志强说,乡味土鸡场每年大概可以出栏10万只鸡,其中渔夫子酒楼可以卖出近1万只。

在渔夫子酒楼,炊鸡是响当当的招牌菜。炊,在罗坑当地是蒸的意思。炊鸡,类似隔水蒸鸡,这样的烹饪方式体现出广东人对食材的自信和对原味的追求。厨师先宰杀鸡,再用适量的盐涂抹鸡身内外,给鸡做个“facial”,腌制40分钟,就可以把原只鸡送进蒸箱。炊鸡过程中,还需要为鸡翻身,让鸡受热均匀。

用盐做个“facial”,腌制入味。  

用盐做个“facial”,腌制入味。  

炊熟的鸡香气四溢,鸡皮金黄澄亮。砍件的时候,刀落油溅,鸡油混着鸡汁流出,弥漫在空气中的肉香让人食欲倍增。

炊熟的鸡表皮金黄澄亮。 

炊熟的鸡表皮金黄澄亮。 

一刀下去,鸡油飞溅。  

一刀下去,鸡油飞溅。  

一只鸡最幸福的事,就是被广东人吃掉。吃罗坑土鸡,不用蘸复杂的调料,炊出来的鸡汁就能带出鸡的醇香。牙齿咬下去,用力将鸡皮和鸡肉从骨架上撕扯下,鸡皮爽脆不腻,鸡肉紧实韧香,肌苷酸随着咀嚼的动作蔓延口腔。至此,这只鸡虽死犹荣,因为它会得到广东人最高的评价——鸡有鸡味。

没有一只鸡能活着走出广东。  

没有一只鸡能活着走出广东。  

蘸鸡汁就很好吃。  

蘸鸡汁就很好吃。  

爱屋及乌,爱鸡及蛋。在渔夫子酒楼,炖蛋、海草煎蛋等菜式也深受食客欢迎。一碗看似平平无奇的炖蛋,口感却是超乎想象的浓稠,每一口都是浓郁的蛋香和砂糖香,吃不出蛋腥味。

鸡妈妈和它的蛋。  

鸡妈妈和它的蛋。  

吃完炊鸡,再吃炖蛋,让鸡的一家在肚里团圆。 

吃完炊鸡,再吃炖蛋,让鸡的一家在肚里团圆。 

作为一家有着20多年历史的罗坑老字号,渔夫子酒楼门前经常停着粤A、粤B、粤C、粤E、粤J、粤T等牌照的私家车。不少新会籍的港澳同胞和华侨回乡探亲时,也会专门来这里吃炊鸡。阮志强期待,随着深中通道的开通,日后能有更多深圳客人到罗坑镇品尝靓鸡。

深情迎深客,做好准备的不止渔夫子酒楼,还有整个罗坑镇。近年来,罗坑镇全力构建“3+N”产业体系,推动现代轻工纺织、高端装备制造和现代农业与食品产业蓬勃发展,推动企业提档升级,促进产业聚链成群,已初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格局。面对深中通道通车的重大机遇,罗坑镇积极打开发展思路,从招商引资、园区建设、土地利用、文旅产业和乡村振兴五个方面入手,全力对接珠江口“东来西往”发展要素,主动拥抱“大桥经济”,推动深江合作不断深化。

【出品】江门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江门分社

【统筹】潘晓晨 叶芷晴

【脚本/撰文/图片】叶芷晴

【出镜】吴惠芳

【海报】区瑞香

【拍摄支持】新会区罗坑镇

编辑 钟惠琳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

暂无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