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阵父子兵!台山“糖玩大佬”解密在这里创业为什么行

四海粤谈
+订阅

03:22
(叶仕杰认为五邑最大的实力是华侨文化)

上阵父子兵!台山糖玩大佬解密在这里创业为什么行

港珠澳大桥建成后,我从香港开车到台山只需要2小时15分钟。将来黄茅海跨海通道建成通车,我还能再省半小时。

20多年间,台山市达利糖果玩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达利糖玩”)董事总经理叶仕杰,作为“创二代”跟随父辈脚步,带着知识和情怀回馈家乡,在台山将家族企业达利糖玩做强做大,还成为台山华侨文化的保育者与传承者。

频繁往来香港和台山的岁月中,他感受到内地发生巨大的变化,也更加看好粤港澳大湾区未来的发展。

叶仕杰现在成为台山华侨文化的保育者与传承者。

叶仕杰现在成为台山华侨文化的保育者与传承者。

父子两代人的爱乡情

江门台山素有“中国第一侨乡”“内外两个台山”的美誉,约180万台山籍乡亲旅居海外及港澳。

一百多年来,无数台山籍港澳台同胞和侨胞回乡投资兴业,为家乡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叶仕杰就是其中之一。

达利糖玩是两代台山人的心血。

1965年,叶仕杰的父亲叶耀在香港创立达利糖果玩品公司。由于看好改革开放的机遇,叶耀于1992年在番禺设立合资工厂。

21世纪初,台山市政协和台山市水步镇的领导联系上了叶耀父子,专程上门拜访洽谈,游说他们回家乡投资创业。与此同时,另一个更发达的珠三角城市向他们抛出“橄榄枝”,希望达利糖玩的工厂能落户当地。

台山新貌。杨兴乐 摄

台山新貌。杨兴乐 摄

基于对乡情故土的认同及未来发展可能性,叶仕杰和父亲决定,回家乡去。2002年,在水步镇100亩空地上,台山市达利糖果玩品有限公司的厂房拔地而起。

建厂初期,困难重重。叶仕杰还记得,20多年前交通不便捷,从香港来台山要先乘船再换乘坐车,一趟路程就要半天。当时,台山缺少糖果玩品产业的上下游企业,更难招熟手技术员工,他们因此动员番禺工厂的技术员工到台山。

有挑战,也有机遇。叶仕杰提到,与其他珠三角城市相比较,台山可利用的土地资源丰富,用地成本和劳工成本相对低廉。对企业而言,这些优势能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

与“喜洋洋”之父合作

20多年过去,在叶仕杰的经营下,达利糖玩不断发展壮大,还收获多项国际认证标准,获得开心超人及汤姆猫家族动漫及电影公司授权生产糖果玩品,产品远销欧洲、美国、澳洲、南美等地。

达利糖丸的产品远销欧洲、美国、澳洲、南美等地。

达利糖丸的产品远销欧洲、美国、澳洲、南美等地。

为提升产品的国内销量,叶仕杰坚持创新,计划借助直播电商这一新兴业态,拓展销售渠道,提升品牌影响力。

在达利糖玩的合作品牌方中,有一个人颇为特别,他是有“喜羊羊之父”“开心超人之父”之称的黄伟明

黄伟明也是台山水步人,乡情的联系与理念的吻合促成了黄伟明和叶仕杰的合作。

围绕黄伟明的众多IP,达利糖玩打造了开心超人系列DIY层层叠互动糖玩、旋转飞轮、喷水风扇等产品,赢得了更广阔的市场。

开心超人系列产品迎来更广阔市场。

开心超人系列产品迎来更广阔市场。

企业在发展,城市在向前,叶仕杰参与并见证了家乡的蝶变。港珠澳大桥等重要交通项目的开通,大大缩短了他在台山香港两地的通行时间。电力供应更加安全可靠,企业生产更有保障。

叶仕杰还提到,近年来台山的城市规划越来越完善,城市面貌焕然一新。为了把香港的生活方式和居住理念带到台山,他在水步镇投资建设了雍雅华庭房地产社区,把香港生活理念带回家乡,提升乡亲的居住品质。

传承华侨历史文化薪火

相比于在生意上取得的成绩,叶仕杰更愿意向外人讲述他在华侨历史文化保育上花费的心力。他认为,毎个地方的文化内涵是真正能吸引海外青年回归和留住人才的重要因素。

直至今日,他还能回忆起20多年前到欧洲游玩的经历。当他看到那些矗立数百年依然保存完好的古建筑,他问自己,为什么别人能做得这么好?他又是否能够为保护家乡的古建筑和历史文化出一份力?

2014年11月,台山市侨界青年联合会正式成立,时任创会会长的叶仕杰争取把会址定在台城廛溪学校,并在理监事会筹集资金,活化这所创立于1928年的侨校,让原本冷清荒废的旧侨校建筑变身侨界青年“大本营”以及艺术展览空间。

品艺廊艺术空间是叶仕杰投身文化保育的又一探索。它创办于2019年10月,是一个聚焦台山华侨文化的传播与交流平台。

历史上,台山华侨华人在推动住在国和祖籍国的发展上,都作出了不少贡献。他们艰苦创业、爱国爱乡的故事,浓缩在品艺廊的一方天地中。

品艺廊收藏的作品。

品艺廊收藏的作品。

走在品艺廊,叶仕杰对展品如数家珍。

他介绍,《述说——用影像标记槟城“鲁班行”的时光》吴晓鹏摄影艺术展,展览的木雕影像作品均拍摄于马来西亚槟城乔治镇爱情巷的“鲁班行”,这是一个台山先侨建筑师在200多年前建造的鲁班行寺庙和建筑公会,那些精美的清代古老木雕工艺作品反映着台山先辈闯荡南洋的拼搏与奋斗。

《寻“侨·乡”沧海印记》陈锦波艺术作品展展示的则是台山本土的碉楼洋楼影像,这批作品已被欧洲邮票协会制作成邮票、首日封、纪念集向全世界发行。

除展览外,品艺廊在叶仕杰的推动下开发了不少文创产品,包括书籍《百年侨校》、明信片、相框等。

叶仕杰透露,他与谭楚明共同编制的书籍《台山华侨建筑》有望于今年8月出版,书中系统详细记载了台山各镇各乡有代表性的碉楼洋楼并将它们精心分门别类,同时收录了谭楚明20年间拍摄的照片,将向世界推介台山独特的华侨建筑文化。

希望成为侨界青年的引路人

文化保育并不是一条好走的路,而是一项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金钱才能实现的长期工程。可喜的是,这条路不止叶仕杰一个人在走。

在叶仕杰看来,台山是一座承载着深厚历史与文化的城市,这些璀璨的文化遗产应该被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

台山老街。资料图片

台山老街。资料图片

一路走来,他得到了江门、台山两级统战部门、侨联以及政协组织的支持,也结识了光大学校、望岗碉楼、草坪里等活化项目的负责人,找到很多可以交流文化保育理念的志同道合者。

叶仕杰也希望成为侨界青年的引路人,以自身的探索经历,为海内外返乡投资创业或参与文化保育的有志青年提供可参考经验与案例,与家乡一同向前行。

“让我们一起跨越未来。”叶仕杰说。

【总统筹】罗彦军 曹斯 陈戈 林焕辉 赵杨 王海军

【执行统筹】林旭娜 王瑾 谢苗枫 朱伟良

【执行】南方+记者 王瑾 实习生 唐诗雯

【采写】南方+记者 叶芷晴

【摄影/剪辑】南方+记者 周鑫宇(除署名外)

【海报】莫迪

【本期联动】《中国侨都》

编辑 王瑾 周煦钊
校对 马海铭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