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宁市叶塘镇:用好“+”法 争当旅游特色镇优等生

南方日报 南方+ 2024-07-12 06:00

暑期即将到来,位于兴宁市叶塘镇玖崇湖温泉度假区的水上乐园将于近期对外开放,叶塘镇“冬泡温泉,夏戏水”的旅游格局即将形成。

游客在玖崇湖温泉度假小镇游玩。受访者供图游客在玖崇湖温泉度假小镇游玩。受访者供图

叶塘温泉有着“粤东第一泉”之称,不仅品质高,开发历史也很悠久,已成为叶塘镇重要的旅游资源。不仅如此,叶塘镇是中共党史学家张如心的故乡,拥有以“磐安围”为代表的围龙屋380座。近年来,叶塘镇以温泉漉菜、叶南渔村观光农业带为代表的乡村旅游产品逐渐兴起,工业游的新兴模式正在布局,“吃购娱游”为一体的旅游产业链条正逐渐形成。

近期,2024年度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镇(入库级)名单公布,叶塘镇为其中之一。“我们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将工农旅资源融合,促进三产共融相生共同发展,为梅州文旅产业提质增效作出贡献。”叶塘镇党委书记万耀明说。

“温泉+”突围季节困境

打造三产融合康养旅游胜地

每到冬季,很多兴宁市民会以“去叶塘泡温泉么”,作为见面打招呼的方式,到叶塘泡温泉已融入兴宁市民的日常习惯中。

叶塘镇“温泉濯足”的产业由来已久。在兴宁县志等史料中,明正德年、清康熙年、清乾隆年、清咸丰年等历史时期均有记载。

玖崇湖温泉度假小镇以温泉和苏式园林建筑作为特色。受访者供图玖崇湖温泉度假小镇以温泉和苏式园林建筑作为特色。受访者供图

据广东省水文地质队测定,位于叶塘镇的汤湖温泉水温高达82℃,日流量可达2700立方米。这里的温泉富含碳酸氢钠、硫化氢、氡、锂、碘等十几种化学物质及微量元素。

在叶塘镇,“泡汤”文化悠久。虽然温泉产业发展得红红火火,但因其季节性非常强,出现“天气一凉,人流爆满;天气一热,旅游就‘冷’”的情况。

淡季如何突围?

今年农历春节前夕,玖崇湖温泉度假区二期山水亲子乐园正式开业。该项目计划总投资2.5亿元,打造梅州地区规模最大、业态最全、辐射范围最广的亲子休闲、户外拓展、研学教育、农业科普等综合性旅游度假景区。

位于叶塘镇的玖崇湖山水亲子乐园有梅州市最大的动物园。    受访者供图位于叶塘镇的玖崇湖山水亲子乐园有梅州市最大的动物园。 受访者供图

走进玖崇湖山水亲子乐园,左边的无动力乐园里,玻璃水滑道、天空之境、山地越野车等项目吸引着众多孩童快乐玩耍。右边的动物园中,非洲狮子、捷克狼犬、环尾狐猴、细尾朦、黑棕熊等不常见的动物,让孩子们在安全接触之余,了解它们的习性。

“目前无动力乐园和动物世界都已开业使用,水上乐园将于7月中旬左右开始营业。”玖崇湖山水亲子乐园市场部负责人张志强介绍,山水亲子乐园的建造就是为了缓解温泉淡季人流不佳的困境。“整个春节假期玖崇湖累计吸引游客10万多人次,相信水上乐园开业后,将进一步吸引人流。”

在叶塘,温泉资源不仅被用在第三产业,也被用在第二产业。

叶塘镇有着悠久的漉菜制作历史。每到冬天,家家户户都会种些芥菜,利用天然温泉水,烫制成脆爽的漉菜用作佐餐之需,也有小部分农户将其真空包装后送给亲朋好友。然而这样制作的漉菜水分大、保存时间短,附加价值低。

为让更多人品尝到“客家味道”,叶塘镇依托省级农业龙头企业兴宁市叶南渔村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成立众一口食品科技(梅州)有限公司,开展校企合作,借鉴酱菜先进地区做法,提升传统漉菜的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研发制作成开瓶即食、易于保存的深加工食品,打造叶塘独具特色的富民产业。

叶南渔村是梅州市首个“粤菜(客家菜)师傅”工程五星级农家乐,带动了周边乡村游发展。受访者供图叶南渔村是梅州市首个“粤菜(客家菜)师傅”工程五星级农家乐,带动了周边乡村游发展。受访者供图

“目前,我们已研发出漉菜干、温泉漉菜拌酱等产品。”叶塘镇鸭池村党支部书记、众一口食品科技(梅州)有限公司负责人余彦雄介绍,今年端午期间,公司推出的漉菜粽子广受好评,深受欢迎。“我们目前也研发出了漉菜月饼,即将上市。”

除此之外,余彦雄还经营着一家农家乐“叶南渔村”,为梅州市首个“粤菜(客家菜)师傅”工程五星级农家乐。该农家乐除了推出叶塘漉菜制作的漉菜包子、漉菜饼等系列特色菜品,还售卖漉菜干等预制菜产品。“让游客在汤湖泡温泉或者亲子乐园玩耍,来叶南渔村品特色菜肴,还可以购买漉菜制成的客家手信带回去。”

“乡村+”引领共同增收

采摘游研学游带热周边经济

正值葡萄收获的季节,在位于叶塘镇大路下村的葡萄采摘园里,许多游客正小心翼翼地用剪刀将串串晶莹剔透的葡萄剪摘下来。

正值葡萄采摘期,游客在叶塘鸭池村的葡萄园体验采摘。    张柳青 摄正值葡萄采摘期,游客在叶塘鸭池村的葡萄园体验采摘。 张柳青 摄

“这个绿色的是阳光玫瑰葡萄,就是你最爱吃的那种。”从梅州城区驱车来到葡萄园的李萌,正在教儿子如何摘葡萄。“和兴宁的朋友相约过来摘葡萄的。既可以带着孩子采摘,感受农作的乐趣,还可以将我们自己采摘的葡萄带回去,一举两得。”李萌乐呵呵地说。

葡萄园的负责人余彦雄介绍,葡萄园总面积40亩,从2020年开始种植,一亩约产2000多斤葡萄。“种植的是比较受市场欢迎的阳光玫瑰、葡之梦等4个品种。”余彦雄说,6月至9月是葡萄的采摘期,每年都会吸引众多游客前来采摘或购买葡萄。

除此之外,附近还有鸭池村的嘉宝果采摘互动体验园等多个采摘园。“鸭池村踩准了乡村旅游的每个发展节点。”余彦雄介绍,叶南渔村在农家乐还未兴盛时的2006年开始对外营业,随着叶塘温泉旅游产业的发展,叶南渔村也逐渐红火。

“叶南渔村火起来之后,我们就发现顾客对食材很挑剔,纯天然的食材深受欢迎。”余彦雄说,看到这一方向,他们开始在农家乐附近布局疏果采摘园。如今各式各样的采摘园在村道沿路分布。“村民们看到村庄旅游产业的兴旺,也开始开设民宿、特产店等,村民们的钱袋子也逐渐鼓起来了。”

参考鸭池村的旅游发展模式,叶塘镇龙塘村、下洋村、胜青村等也纷纷建起了沃柑园、西瓜园、柚子园等,供游客们体验乡村生活的乐趣。

在叶塘镇,除了各式各样的采摘园,还有大量传统的客家民居,磐安围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依山傍水的磐安围是兴宁保存最完整、最具规模和最有特色的围龙屋。受访者供图依山傍水的磐安围是兴宁保存最完整、最具规模和最有特色的围龙屋。受访者供图

在磐安围的斗门前,80多岁的陈奶奶正在挑拣刚从地里挖出来的番薯,年过八旬的她看起来精神矍铄。“我在磐安围生活了六七十年了。近几年,越来越多的人来这里参观,坐大巴的、开小车的,可热闹喽。”

坐落在河西村的磐安围,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磐安,取意“坚如磐石,安居乐业”,正如其名,磐安围历经百年风雨仍然保存完好。

如今,当地在保留其原貌的同时,还在此建立了兴宁版画实践基地,前来磐安围开展教育研学的团队接踵而至,给静谧的古民居带来了更多的人气,也带热了周边经济。

身着红色衣裳的老人行走在古老的磐安围中,好似一幅古老的年画。袁群华 摄身着红色衣裳的老人行走在古老的磐安围中,好似一幅古老的年画。袁群华 摄

在走访磐安围的过程中,记者遇到一群来自广州的退休老人,他们对叶塘镇兴趣盎然。“以前还不太了解这个地方,现在围屋内各项历史解说配套设施做得很完善,也让我进一步了解了这个百年老围屋背后的故事。”老人李先生说,除此之外,围屋附近的农村风光也十分吸引人。“能感受到生活在乡村里的乐趣。”

磐安围不远处是新陂、叶塘“两镇五村”乡村振兴连片示范区,无论是十里版画长廊,还是花木装点的景观公路和麻岭河的潺潺流水,抑或是道路旁炊烟袅袅的客家民居,都让人感受到乡村美景的惬意。

位于叶塘镇的“两镇五村”乡村振兴示范带节点。袁群华 摄位于叶塘镇的“两镇五村”乡村振兴示范带节点。袁群华 摄

“接下来,我们将整合境内的红色资源、田园农业种植资源,串联磐安围、十里版画长廊、叶南渔村等主要景点,打造适宜大中小学生‘研学游’的教育与科普基地。”万耀明说,叶塘镇将串联起乡村资源,打造更有深度的文旅产品。

“工业+”深挖资源潜力

创建省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

叶塘镇不仅有得天独厚的温泉资源,有种类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还有根基扎实的工业资源。

广州天河(兴宁)产业转移工业园位于叶塘镇的东部,园区内囊括了丝苗米、肉鸽和医疗器械等3个省级产业园。依托工业园区坐落的地理优势,叶塘镇谋划东部推进实体经济发展的战略布局,做好配套服务,做强做大镇域经济。

近年来,工业旅游的概念兴起,作为兴宁市工业发展的前沿阵地,叶塘镇也正在谋划推进工业旅游的发展模式。

“在工业园内拥有涵盖医疗器械、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多个领域的大型企业,我们希望推动研学项目在工业园区进行。”万耀明介绍,比如让游客走进工厂,近距离观察生产线,了解产品从设计到生产的全过程。“这种透明化的参观模式,不仅能增强消费者对产品的信任,也能让参与活动的孩子们学习和了解各项产品的生产过程。”

此外,叶塘镇还计划结合现代科技,推出一系列工业体验项目,如模拟驾驶、VR体验等,让游客在娱乐中学习工业知识,体验工业生产的乐趣。

除了有现代工业生产项目外,叶塘镇还有传统手工艺企业,如编织、制陶等。在该镇工业旅游的发展计划中,将传统手工艺制作的工业旅游项目与乡村旅游相结合,让游客在乡村游中感受客家传统工艺的魅力。

“目前有了初步的想法,待逐步实现。”万耀明说,叶塘镇一、二、三产业资源丰富,如何将资源融合,推动三产共同发展是叶塘镇在推进省“百千万工程”典型镇建设过程中的重要课题。

“去年入选省首批‘百千万工程’典型镇以来,我镇紧密结合自身紧靠兴宁城区,广州天河(兴宁)产业转移工业园位于境内,以及温泉旅游资源、耕地资源丰富等优势,提出了‘一区两园五基地’的推进‘百千万工程’典型镇建设的‘叶塘路径’。”

一年来的实践,让叶塘镇“一区两园五基地”从纸面逐渐落到地面,日趋成形成熟,渐入佳境。

位于叶塘汤湖村的逍遥谷温泉度假村以东南亚风情来打造,独具特色。受访者供图位于叶塘汤湖村的逍遥谷温泉度假村以东南亚风情来打造,独具特色。受访者供图

“‘一区两园五基地’即打造一个产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服务支持发展壮大工业园和旅游产业园,打造围绕丝苗米、油茶、茶叶、果蔬种植和畜禽养殖等五大农业产业基地。”万耀明介绍,镇域发展布局皆围绕“三产融合共生”而进行。

目前,叶塘镇围绕温泉资源和产城乡融合发展也有了新的规划:在温泉资源集中的汤湖村打造温泉小镇。

“以修旧如旧的方式,充分复原小镇内的传统客家村落风貌和建筑地域特色。”万耀明介绍,在整修外立面的同时,小镇以客家风土人情为出发点,融入温泉文化和漉菜文化,打造漉菜加工展示馆、漉菜加工体验中心等工农旅相结合的项目,将小镇建设成适合家庭游、亲子游的新兴旅游项目。

入选2024年度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镇(入库级)名单,是对叶塘镇过往旅游产业发展的肯定,接下来,叶塘镇的目标是立足特色,创建省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叶塘镇将继续上好三产融合发展这堂课,用好优异的资源禀赋,努力补齐短板,争当旅游特色镇优等生。”万耀明说。

■相关

活化红色资源 讲好红色故事

提起兴宁市叶塘镇,人们首先想到的是温泉、漉菜和工业园。实际上,叶塘镇的红色资源也十分丰富,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中央苏区地之一,先后涌现了张如心、蓝胜青、曾不凡、蓝再韩、罗肇庆等一批著名的红色人物。

其中张如心是中共党史学家,1941年3月,他在《共产党人》杂志发表文章,首次使用了“毛泽东同志的思想”的提法。

张如心一生致力于毛泽东思想的研究和宣传,被誉为中国共产党历史理论教育工作战线上的“红色教授”。代表作有《毛泽东的人生观与作风》(1947年)、《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贡献》(1953年)、《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贡献》(1954年)、《论共产党的群众路线》(1957年)等。他是中共七大、八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195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

蓝胜青是首任中共兴宁县委书记。他于1926年8月主持成立中共兴宁县特别支部,任书记。翌年9月3日,蓝胜青等率领的队伍第二次攻打兴宁县城成功,暴动队伍占领全城,并缴获大批枪弹和其他战利品。翌日在湖尾召开庆功大会,正式成立广东工农讨逆军(东路)第十五团队(后改为广东工农革命军第十二团),全团200多人,团长刘光夏,蓝胜青任党代表。12月,在湖尾举行全县党员代表会议,成立第一届中共兴宁县委员会,蓝胜青任县委书记。1928年10月21日,蓝胜青出席在梅子坑胡屋召开的兴宁、龙川、五华、梅县、丰顺五县党组织联席会议,共商联合暴动事宜,遭到兴宁反动武装包围。突围战斗中,他同敌人激战多时,身负重伤。在危难时刻,蓝胜青安排其他同志安全转移后,又命令背他的警卫员撤退,自己摸黑爬到一个崩岗里隐蔽起来。翌晨,反动当局加派重兵,严密搜捕。蓝面对凶恶的敌人,挥动驳壳枪击毙两个敌人后,连中数弹,壮烈牺牲。1952年7月18日,经兴梅专署批准,将烈士家乡更名为胜青乡。

“叶塘镇红色资源丰富,我们一定要全力以赴做好叶塘镇红色革命人物故居修复保护利用工作,努力让叶塘的红色资源‘活起来’。”叶塘镇党委书记万耀明说,叶塘镇将进一步强化革命遗址遗迹保护利用,活化红色文化资源、讲好红色故事、助力乡村振兴,推动红色文化繁荣发展。“传承好红色基因,赓续好革命精神,让红色文化折射出新的时代光芒。”

参考文献:

1.《七大:将毛泽东思想写在党的旗帜上》2022年7月8日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2.《理论教育战线上的“红色教授”——张如心与中央党校》 2023年1月3日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官方网站

来源 南方日报、南方+

记者 张柳青

通讯员 钟思婷 陈强 戴宇宇

编辑 马吉池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