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聚焦,中山翠亨新区上演深中“双城记”

南方+ 记者

26:00

《双城故事》。

深中通道建成通车,珠江口一体化发展提速,珠江口东西两岸迎来全新格局。桥的两端,融合发展最先发端。作为中山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主阵地、承接深圳等东岸城市的桥头堡,翠亨新区全面向东拥抱,正联动深圳等东岸城市构建湾区“一小时生活圈”,上演一出出“双城记”。

就在深中通道建成通车时,从7月1日起,中国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CCTV-4)《走遍中国》栏目推出三集纪录片《深中大联通》。首集《双城故事》讲述穿梭于珠江口东西两岸的个人与企业的故事,透视深中两市以及湾区融合发展的新趋势。

中国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CCTV-4)《走遍中国》栏目推出系列片《深中大联通》关注翠亨新区发展故事。

中国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CCTV-4)《走遍中国》栏目推出系列片《深中大联通》关注翠亨新区发展故事。

深中通道,“黄金大道”

对于深圳新益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办主任袁茉莉来说,深中通道的开通是一个梦想的实现。

为破解企业发展空间的瓶颈,2017年,位于深圳市宝安区的深圳新益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将目光投向对岸的中山翠亨新区,成立子公司,开启了深中跨城布局。袁茉莉成为公司这一布局的见证者和参与者。

工作在中山,家在深圳,在深中通道通车前,袁茉莉长期奔走在深中两地,每周二到一趟中山,是雷打不动的工作内容。从深圳到中山,虎门大桥几乎是她的必经之地。4年来,她在虎门大桥往来奔波了超过400趟。每趟单程2个多小时的漫长车程,让她对深中通道开通无比期待。

深圳新益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办主任袁茉莉。

对于新益昌员工来说,这样的跨城生活也是常态。新益昌中山基地如今拥有近1000名员工,其中有1/3来自深圳。新益昌主要从事LED、半导体、电容器、锂电池等行业智能制造装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是行业龙头。企业生产离不开设备,更离不开管理设备的硬件工程师。“他们必须在离设备最近的地方,如果他们每天都要两地跑,既影响生产效率,也增加成本。”如今,袁茉莉已成为公司生产基地的负责人。远距离的跨城生活,一直是困扰她个人和新益昌发展的难题。

随着深中通道的开通,这个难题最终得到破解。深中通道开通后,袁茉莉和员工们有了回家的捷径。深中两地的车程从原来2小时缩短至最快30分钟以内。深中通道也打通了新益昌深圳、中山基地的快速通道,两大基地的车程将从原来的2个多小时缩短至40分钟以内。

深中通道通车,改变湾区格局。

“对于我们公司来说,深中通道就是‘黄金大道’!”对于深圳通道带来的变化,袁茉莉以及公司决策层已作出新的布局。继2022年在翠亨新区建设新生产基地后,新益昌正在翠亨新区的新地块上,建设集团的研发中心、高端智能装备智能制造基地等内容。新基地建成后,新益昌在深中两地的厂房面积将超过20万平方米。

大湾区“一小时生活圈”

从今年7月起,鸿利达精密组件(中山)有限公司工程师谭广华也有了新的回家路。谭广华家住香港,工作在中山翠亨新区。6年前,他随着公司来到翠亨新区,开启了香港中山的“双城生活”。深中通道开通后,他放弃了从中山港客运码头回港的传统线路,选择经深中通道到深圳湾口岸,再从深圳转乘公共交通进入香港。新的路程足足减少1个多小时。

鸿利达是一家注塑企业,1988年始创于香港。成立之初,鸿利达还只是一家“小作坊”。经过几年的发展,并配合客户的需求,鸿利达在1993年落户深圳。2014年,鸿利达再在翠亨新区开拓新基地。

鸿利达精密组件(中山)有限公司工程师谭广华。

20世纪八九十年代,高中毕业后的谭光华进入鸿利达,成为公司第一批员工。他从学徒做起。从香港起步,到布局深圳,再到中山基地的成立,鸿利达已从当年不起眼的“小作坊”成长为行业的重要力量。谭广华也随着鸿利达的发展步伐,在香港和内地之间奔走了30年。

深中通道的开通,让谭广华感到前所未有的便利。以往,他回家需到火炬开发区乘坐中山港客运码头的水上巴士,几经周转。如今,他只需从马鞍岛的深中跨市公交站场乘坐跨市公交,再到深圳湾口岸就可接上香港的公共交通,车程缩短至1个半小时左右。“深中通道开通后,我觉得非常方便,整个大湾区将真正形成‘一小时生活圈’。”他说。

拥抱湾区,海归圆创业梦

与谭广华相比,海归回国的黎子健是一个湾区“新人”。黎子健出生和成长于澳门,并曾在国外留学。在国外,他曾做过创业项目。“国外这些客户的供应链很多都在国内,一个外国人一直跟我说起粤港澳大湾区,我就觉得心很痒。”于是,黎子健逐渐萌生了回国到大湾区发展的念头。2018年,怀着创业的梦想,他和同样有海外留学经历的合伙人,进入大湾区,来到中山,迈上了创业道路。

黎子健所在的企业主要从事无人机系统开发和服务。创业之初,他们曾用半年时间做研发测试。最忙碌的时候,黎子健曾连续工作72个小时。

海归创业青年黎子健。

他们的努力逐渐获得了回报。创业第六年,黎子健团队已推出五代产品。从第一代全天候自动循环盘点系统到全方位巡检机器人,再到船载无人机,大湾区给了他们无限机遇。今年5月,在第四届BEYOND国际科技创新博览会上,黎子健团队开发的旅游景点共享无人机系列产品正式发布。带着新项目,黎子健在今年的中山市人才节活动中表达了落户翠亨新区的意愿,希望在这里找到新的发展机遇。

“这个湾区‘一小时生活圈’,场景在、人才在、供应链在、数据在,是我们发展的极佳选择。”站在马鞍岛上,眼前可见深圳、广州、香港等大湾区城市。深中通道已建成通车,黎子健对大湾区的未来和创业前景充满信心。

南方+记者 雷海泉

通讯员 梁智昌 黄榕

编辑 卢子衡
校对 杨远云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