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观察丨深中通道的“泼天流量”为何能说来就来?

南方+ 记者

车车车……人从众……火火火……

大家都知道,深中通道会“火”,但估计连“深中通道”自己都没预料到,会火到这个地步。

7日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深中通道开通首周,车流量超过72万车次,日均车流量超10万车次。这个日均数据已达深中通道最初的设计流量。一座大桥,一开通就满流,这在广东乃至全国的交通史上都是极为罕见的。如此庞大的流量,堪称交通界的“淄博”“尔滨”现象。

全国那么多大桥,那么多超级工程,为什么深中通道的“泼天流量”能说来就来,而且来得如此之快、如此之猛,远远超出各方预料?

深中通道。  南方+ 叶志文 拍摄

超级工程,超大流量

放眼全国,大概没有一个超级工程,像深中通道这样,拥有如此强大的“引流”能力。

3小时内,涌入超2万辆车,高峰时段每小时超过8000辆。6月30日,深中通道正式通车第一天,就出乎意料迎来车流高峰。

开通首日的深夜11时许,从高空俯瞰深中通道,大桥仍灯火通明,车辆“龟速前进”,偌大的桥面仿佛成了大型停车场。“深中通道堵了”的话题冒上热搜,网友调侃,“这一刻的路况图,好像一半广东人都来了”。

深中通道开通首日堵车自媒体视频截图。

几乎可以断定,当天上桥的大部分车主都没有享受20分钟就能横穿珠江口的便捷,反而有了一种春运赶路的既视感。因为车流太大,等待时间太长,有些司机立即改走“虎门大桥”,有些甚至放弃乘车,改乘高铁、城轨往返深中。结果发现,并没有比大桥上的人“快多少”。

7月1日15时许,深中通道开通后首个数据出炉:24小时车流量达12.5万辆次。这个数据恰好印证了大家为什么有“春运”的感觉。要知道,2019年春节,虎门大桥春运首日车流量也仅在13万辆次左右。

有网友推测,深中通道开通首日迎车流高峰,与当天恰逢周日、大量人群不上班有关。确实,开通后的首个工作日,一批上班族真实地体验了一把“一脚油门到深圳”的快感。“今日上班路很快!1小时20分钟从中山港口到深圳南山!”当天上午9时许,一名腾讯员工刷屏朋友圈引来热议。

深中通道开通第二天,蓝天白云晴空万里。

很快,工作日的滚滚车流就打破了“只有周末才有高峰”的观点。

7月3日,深中通道开通72小时,车流量达30.5万车次,日均超过10万车次。这一数据远超南沙大桥等主要跨江通道开通同期的车流量,也大幅超过长三角地区的重要跨海大桥杭州湾大桥的日均车流量。数据显示,2019年南沙大桥通车首日车流量近5.5万辆次。

7月6日,深中通道迎来开通后首个周末,再现车流高峰。

深中通道开通首个周末,群众在翠亨新区拍摄日出。  南方+ 叶志文 拍摄

一批深圳游客为了打卡“深中通道日出”,6日凌晨3点半就出发了。

天未亮,翠亨新区马鞍岛的海边已停满了深圳、广州、珠海和江门牌照的车。

当天10时许,南方+记者驱车赶往深中通道,遇上出行高峰拥堵超10公里。从深圳罗湖开抵中山城区,耗时3小时,耗时与走虎门大桥相当。

深中通道开通首个周末,群众在翠亨新区拍摄日出。  南方+ 叶志文 拍摄

截至7日下午3时,广东省交通集团监测数据显示,深中通道开通后首周总车流量超过72万车次,日均车流量超10万车次。

10万车次是什么概念?深圳市交通运输局综合规划处曾透露,深中通道的设计交通流量是10万辆次/日。这意味着,深中通道一开通,就进入了饱和状态。

超级工程的超大流量,似乎从未间断。

当晚11时许,深中通道继续上演“深红”时刻,从中山翠亨到深中宝安机场,25公里的路程需耗费近2个小时。导航显示,这个速度大概跟普通人骑行单车通行的速度差不多。

超级大桥,超强魅力

“这个(指首个)周末更堵了”,有出租车司机反馈, “倒不是大桥设计不合理,而是大家太热情了!”

到底是什么,吸引了一大批司机蜂拥上桥?

首先,超级工程自带的“超级魅力”,不容小觑。

放眼全球各地,每一个“惊艳世界”的超级工程,往往都能造就一个旅游目的地。跨海交通工程更是如此。从美国的旧金山大桥到切萨皮克湾跨海大桥,再到连接韩国釜山广域和巨济岛的巨加跨海大桥……都是自驾游爱好者热衷打卡的旅游胜地。

深中通道,被称为目前世界上综合技术难度最大的跨海集群工程,全长约24公里。用“长虹卧波”“海上游龙”来形容它,一点都不为过。这座跨海大桥以其独特的建筑美学和工程奇迹,不仅融合了“桥、岛、隧、水下互通”的功能,更展现了极高的美感。沿途蜿蜒曲折,空中俯瞰,西人工岛仿佛一只“海上风筝”“海上鲲鹏”。

深中通道航拍  南方拍客 资料图 供图

从“最长最宽的海底隧道”到创下十个“世界之最”,深中通道每一处单独“拎出来”都极具诱惑力和吸引力,值得自驾上桥体验一番。

其次,一股来自社会与市场的双重合力,引擎强劲。

跨越珠江口,一直是广东人的“梦”。每一次珠江口上的“动静”,都格外引人关注。从20世纪90年代的虎门大桥,到10年前的南沙大桥,再到5年前的港珠澳大桥,无一例外。

在这当中,深中通道尤为惹人关注。不仅因为它被誉为珠江口上的“关键一横”,能有效缩短时空距离,促进环珠江口“A”字交通圈成型,改写珠三角、大湾区的交通版图。更因为深圳作为全球创新高地所拥有的“超级能量”,几乎让周边的每一个城市都希望分“一杯羹”。

于是,市场早已闻风而动。

近年来,从企业到个人,不断有投资客“用脚投票”,带着真金白银投到珠江西岸置业。

鸿利达集团的中山基地。

鸿利达集团的中山基地。

以中山翠亨新区为例,这几年该地的招商引资70%项目来自深圳。深中通道开建前夕,注塑行业企业鸿利达就将制造基地投到了中山,实现了“香港科创+中山制造”双布局。鸿利达集团创始人蔡俊杰说,“改革开放以来,深圳有一条由东至西的发展脉络,从罗湖到福田,从南山到宝安,随着深中通道开通,我相信下一个就是中山。”

大批广深客也趁势涌入“房价洼地”购置房产。香港一中学退休校长龚先生,5年来带着60多个亲戚朋友,一口气在中山南头镇投资了107套商业公寓。他算了一笔账,“出租率100%,投资回报率有三厘左右!”

香港购房客。

香港购房客。

其三,媒体传播的叠加效应,持续增强。

如果从纸上酝酿开始计算,广东公开提出建设深中通道推进了16年。从2017年正式动工到建成通车,也经历7年半。广东尤其是珠三角城市对这座大桥期盼已久。

盘点一下,不难发现,深中通道建设期的这几年,恰是自媒体传播蓬勃发展的时期。超高期待与媒介发展,二者叠加,让深中通道议题不断成为社会热点。

在人人都是自媒体的年代,民间摄影师一年接着一年追拍建设进度,让深中通道频频露脸;“炒房中介”和自媒体“推波助澜”,让全网热度不断发酵。最终,连普通群众都自发形成了“预热潮”。

通车当天,央媒、省媒、地媒等超过60家主流媒体平台全方位跟进报道,叠加网民自发传播,在全网引发亿级的流量关注。打开微博、小红书等社交平台,短视频铺天盖地。#深中通道堵了#等阅读量过千万的微博热搜话题已超过20个。

网络截图。

媒体点火,全民造势。从个人“朋友圈”到自媒体,从官方媒体到社交软件,深中通道一下子成了网络热门话题。

巨大的网络流量不断汇聚,并转化为现实人流。“连我那个平时不怎么出门的70岁外公,也说要上桥去看看。”“几年不联系我的深圳朋友,突然对我亲切问候。”中山市民罗小姐说。

超级湾区,超美海景

当巨大的流量汇聚到深中通道上时,拥堵就注定成为一种必然。但从通车首日和首个周末来看,深中通道拥堵程度直追“春运”的情况,却有点出乎意料,甚至不可思议。

这不得不谈到,超级工程上的另一个“增值产品”——超美海景。

与南沙大桥、虎门大桥相比,深中通道地处珠江口中心位置,观光视野更开阔,风景更加优美。原以为,深中通道只是一个交通工程。上桥后,大批司机就立马爱上了桥上风光,不由自主地减缓了油门,放缓了车速,享受起伶仃洋里的360度无敌海景。

航拍深中通道西人工岛夜景。

航拍深中通道西人工岛夜景。

冲着观光旅游而去的网友形容:“南沙大桥、虎门大桥海上风光,难以媲美。港珠澳大桥太长、距离太远,私家车开进去如泥牛入海,非常渺小。深中通道20分钟观光,无论是路程还是景观,一切适中,刚刚好!”

桥上不仅有海上风光,更有城市景观。地处珠江口海域中心,站在深中通道之上,可环视珠江口两岸城市群景观,广州、东莞、深圳、香港、珠海、中山六个城市夜景尽收眼底。目之所及,一眼风光,一眼繁华。驶上深中通道,让人感觉快节奏的湾区生活,突然有了难得的慢体验。伶仃洋之上,蓝天白云,海风轻拂,这样的超级海景,似乎在广东任何一个沙滩都难以媲美。

来自深圳的车主陈荣生说,“第一次走世界上最长、最宽的钢壳混凝土隧道,很震撼!”“堵了2个多小时都还没上桥,但是一睹深中通道的落日晚霞,心情还是很美!”中山车主廖女士说。

市民乘坐航空港大巴游览深中通道。

市民乘坐航空港大巴游览深中通道。

开通一周来,深中跨市公交、深中航空港出发的机场专线、粤港跨境大巴车全部“一票难求”, “观光”乘客接一茬又一茬,不断上桥。7月6日至7日,深中跨市公交周末送客超1万人次。以深中通道的高颜值为卖点的旅游团,赚下了“第一桶金”。

超级湾区的超美海景,是深中通道独有的一份“浪漫”。

面对深中通道的超高颜值,网友评论:“66元,值回票价!”正因为如此,深中通道在开通首日,就出现了奇特的一幕:大桥上高音喇叭不断循环呼喊: “请车主不要停留” “请车主不要停留” “请车主不要停留”……

超级交通,超越东西

不管是尝鲜猎奇,还是旅游观光,深中通道最本质的功能和最初始的使命,是连接珠江口东西两岸。从通车首周来看,深中通道的成功,不仅在于沟通了“东西”,还超越了“东西”。

首先,深中通道最关键在于成功实现了“分流”的初心。大湾区繁荣的经济带来生产要素流通的旺盛需求,珠江口东西两岸单日过江车流高达约45万车次。按照官方统计,深中通道开通首周,日均车流量超过10万车次,这一数据占了每日珠江跨江车流量的四分之一。同一时段的监测数据还显示,南沙大桥和虎门大桥车流量分别下降38%、8%。这跟当初建设目标高度吻合。

珠江口东西两岸示意图。

其次是成功连通了珠江口的东西两岸。通车后首个周末,中山满城尽是粤B车。通信领域的工程师开启“深中办公模式”,上午跑中山工厂,下午回深圳研发;中山旅行社一周内收到上千名深圳游客的报名需求;港深食客,为了吃一口中山脆肉鲩,堵了一公里的“车龙”;中山各大景区都被“粤B”车牌包围了,开启了“人从众”模式。

如果仔细观察,还能发现,深中通道上跑起来的远不只有中山、深圳的车辆。粤J、粤C、粤K,乃至河源车、江西车都在路上。通车首日,粤K的茂名车主就专程测一测,从深圳到茂名回家的距离能缩短多少。“至少缩短1.5个小时到2小时。”他说。

没错,“高效率”穿越珠江口的愿望,不仅来自深中两地、珠江口两岸,更来自粤西片区到粤东片区的跨越。 空间集聚,意味着更高的效率,更大的合作,更快的流动。一个以珠江口为圆心,以深中通道为桥梁,链接粤东粤西,乃至辐射大西南的交通圈正在成形。不少网友期许,“今年中秋不用在虎门大桥吃月饼了”。

广西与广东行车路线图。

从连接珠江口东西两岸,到连通粤东与粤西,乃至链接广东与广西,深中通道都将带来利好。过去,车友们从广西南宁等地驾车前往深圳,优先走深岑高速至东莞市虎门大桥,沿G4京港澳高速或广深沿江高速抵达深圳市区。有了深中通道,从南宁至深圳的车程将从7小时缩短至6小时。

连接东西,超越东西,深中通道的繁忙可能才刚刚开始!

【策划/统筹】张培发

【采写】南方+记者 曾艳春 张培发

【摄影】叶志文 石磊 卢子衡 杨慧荣(部分图源网络,署名除外)

编辑 王浩宇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