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写:在柏桥讲堂当老师,他们带来了新鲜经验

南方+

7月4日至5日,茂名柏桥讲堂举办村党组织书记“百人课堂”。这是“百人课堂”的第四期,300多名村党组织书记参加了培训。

讲台上,来自基层一线的村书记们担任老师。他们中有去年“柏桥讲堂·千名村书记话振兴”中的老面孔,又有柏桥讲堂设立一年来培养的新讲师。就推进“百千万工程”中的“头雁”作用,他们带来一线的新鲜经验。

茂名柏桥讲堂举办村党组织书记“百人课堂”。

   受访者供图实践让老话题出新意

梁环是高州市委改革办副主任、曹江镇荷垌村第一书记。去年“千名村书记话振兴”活动上,她作为柏桥夜话主持人,倾听各位村书记的思路。今年她走上讲台,以高州为例,分享扎实推进“百千万工程”,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思路方法。

高州市委改革办副主任、曹江镇荷垌村第一书记梁环。

“高州市‘百千万工程’的目标很明确:在全省县域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列、争当示范;用2年左右时间成功创建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用3年左右时间实现GDP突破千亿元。”梁环说。

“在村的层面,主要抓乡村产业、乡村建设、乡村治理,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梁环逐一分析,产业方面通过产业园区建设,设立合作组织,抓微动力源等举措,让镇村旺起来;建设方面巩固提升人居环境,严格落实茂名市农房管控24字工作要求,抓好村小组、村镇的示范带动作用;管理上强党建促乡村振兴,创新乡村治理方式,培育乡风文明。

作为讲师,高州市委党校副校长、柏桥村驻村第一书记何霞以《小荔枝带动共同富裕》为题,为柏桥“土特产”这个老话题注入了许多新鲜事。2023年,柏桥村荔枝产值1.4亿元,人均年收入达5.3万元,超出全国平均水平的2倍。“思想的红果,结下了今天柏桥群众幸福生活的甜果。”何霞说。

高州市委党校副校长、柏桥村驻村第一书记何霞。

何霞介绍,现在柏桥村家家户户都做电商,特别是今年柏桥讲堂十万电商大培训,成为荔枝定制,拓宽荔枝销售渠道的重要举措,还带动荔枝出口。荔枝保鲜是个难题,一年来不断尝试新途径,今年村民试用了气调保鲜袋,经济实惠,效果也不错。“从源头上保障荔枝鲜度,我们把销售点延伸到了种植园,在分拣运输派送等环节都有一个专属的保障。”

柏桥讲堂开设以来,柏桥村每天都有大量参观学习和旅游的客人,红色资源牵引推动着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一年来,村里有了咖啡店、餐厅、民宿、夜市等商圈一应俱全,还建了100多个车位的停车场,方便游客停车。此外,柏桥大舞台每个周末都有演出,丰富大家的精神生活;新华阅读空间给孩子课余看书,夜市的摊位收租可以为村集体增收。“我们在增加村集体收入、村民收入的同时,也不忘提升村民的精神文明建设,把这些优质的文艺节目、精神活动送到村民家门口,柏桥村发展得越来越好了。”何霞说。

   受访者供图一线的工作方法带入课堂

5日,信宜市东镇街道礼垌村党总支书记黄云燕跟大家分享了村子如何靠着小小番薯产业打开一片新天地,村集体经济从不足1万元到15万元,后来突破30万元的跃升。也正因此,她被村民亲切地称为“香薯书记”。

信宜市东镇街道礼垌村党总支书记黄云燕。

信宜市东镇街道礼垌村党总支书记黄云燕。

礼垌村有400年番薯种植的历史,长久以来年村集体收入不足一万元。黄云燕说,在茂名,番薯种植虽然普遍,却没有形成显著品牌。

礼垌挖掘村子自然禀赋,集聚优势发展产业。锚定香薯发展定位,通过历史溯源,塑造“香薯文化”品牌。通过茂名各大商超、电商平台,借助商会等进行宣传,同时也不断走出去,通过进军珠三角城市,参加省“农博会”、全国“食博会”等方提高知名度,拓展销售渠道。如今形成了香薯育苗场、香薯粉加工厂、饲料厂、养殖场等6大行业,打造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通过做好土特产文章,壮大村集体经济,实现村集体经济突破30万元。

当天在讲台上授课的还有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集团有限公司华南分公司驻电白区麻岗镇白马村第一书记林楷彬。他掏出了白马“红色村”建设的干货:活用“一四五”工作法。

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集团有限公司华南分公司驻电白区麻岗镇白马村第一书记林楷彬。

电白区麻岗镇白马村是大革命时期中共广东南路党组织创建和农民运动的策源地。守着如此宝贵的红色资源,由于地理位置偏远,交通不便,缺乏规划,思路不清,白马村规划多年的红色教育研学基地直到2021年进度都不明显。

近两年来,白马村活用“一四五”工作法,找准“小切口”推动大变化。今年初,白马乡农民协会旧址、中共电白县支部活动旧址揭牌开馆,已迎接超1万人参观学习。

林楷彬说,我们结合白马村实际,围绕“历史文化”“红色文化”资源丰富的两大特色,制定了“一条环线+两大特色+四个主题”的白马发展总体思路,把白马村作为中共南路革命策源地、600多年历史文化、农业观光资源、葫芦坑生态水库4个优势资源有机结合起来,稳步推动白马蝶变为“宜居、宜学、宜 游、和美”的“红色教育研学基地”和“生态旅游文化名村”。

“我的体会是,明确方向之‘图’是策划、规划的基础。其次,要当好调查员深入调研村的优势资源理清思路,才能系统设计村的振兴蓝图,进入规划设计阶段。与此同时,我们还提炼愿景及特色价值观,深挖内涵广泛宣传。总之,从细微处入手,精心谋划,久久为功,在农村用心用情用功用力谋振兴。”林楷彬说。

   受访者供图圆桌碰面专讲解难题

在“柏桥讲堂话振兴”环节,多位村书记坐在台上,围绕“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助推‘百千万工程’”进行圆桌座谈。

“柏桥讲堂话振兴”圆桌访谈。

电白区电海街道乔梅村完成教育园区征地任务1800余亩。带领党支部解决征地难题,乔梅村党总支部书记张文锦分享了他的心得体会:以人为本,尊重民意。凡是涉及到村民利益的,凡事村民期待希望的,积极帮助大家争取。开展工作时先易后难,多上门做通思想工作,只有深入接触,才能最大限度去保障群众利益。同时,村里老干部德高望重、经验丰富,得到他们的支持有很大的帮助。

2023年,信宜市钱排镇双合村集体经济股份制改革后首次分红,金额达113万元,受益农户达1251户。双合村党总支书记李冠章分享,要充分激发群众的积极性,动员村民参与“百千万工程”,利用群众监督,集中力量进行村庄建设。实行积分制度,与集体分红挂钩,促进了村民对村庄环境和文明建设的积极参与。村民的积极参与和集体经济的发展,为村庄的持续进步提供了动力。

化州林尘镇尚书堂村推动村里撂荒耕地流转,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目前有年产值150多万元的绿萝种植基地,以及华宝种养农场、省示范家庭农场等。尚书堂村党支部书记苏兴勤说,我们通过入户走访发现,造成撂荒耕地的原因主要是容易内涝以及水利、交通不便。了解原因后,在镇里的支持下,该村通过耕地保护基金开展水渠清理工作,疏通主干渠,解决了易内涝的土地排灌问题。利用省、市农技特派员下乡指导的契机,在村民中推广种植产量较高的农作物。用好优惠政策,推动撂荒地回收利用,通过“合作社+农村+农户”的模式带动种植,让村民在有务工收入的同时还有土地收入,调动村民的积极性。目前村中正推进600亩高标准农田项目、橘红荔枝种植基地建设。

两天的学习交流时间紧凑,参加培训的村党组织书记们纷纷表示,参加“百人课堂”机会难得,特别是这些来自基层一线的同志为大家授课,交流的都是基层新鲜经验,受益匪浅。培训结束后,将把所学所思带回工作岗位,更好服务大局、服务群众,为实施“百千万工程”、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发光出力。

【撰文】叶洁  通讯员 黄光照 吴冠达

编辑 朱慧溪
校对 王睿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