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学到很多实用的知识,又能交到朋友,感觉很有意义,不然的话在家躺着刷手机两个小时就过去了。”徐同学如此评价自己的夜校学生生涯。
小南从主办夜校的共青团南沙区委了解到,去年以来,南沙区青年夜校已经开展41堂课,涵盖美好食光美食系列、舞蹈、短视频直播、中医养生、手机摄影等多种年轻人喜爱的课程。
今年,南沙还通过青年夜校送课到镇街的方式,进一步扩大青年夜校的影响力,让更多青年可以在家门口上夜校。
下班后,如何在半小时内用电饭煲做出一顿好吃又好看的晚餐?这个问题一下直击打工人们的内心。南沙青年夜校的美好食光美食系列课程一共开展7次,场场爆满。日前,小南来到黄老师美好食光美食系列课程中的电饭煲美食速成课现场,学习这项连“手残党”都能轻松掌握的厨艺技能。
把一只鸡和调料放进电饭煲,按键后等半小时;把五花肉和调料放进电饭煲,按键后等半小时;把鸡蛋按照黄老师教授的比例和办法搅拌后放进电饭煲,按键后等十五分钟……在等待的过程中,黄老师还教大家做好看又好吃的凉拌青瓜,使用“神器”轻轻一刮就能刮出匀称的青瓜长条,然后再卷成一朵朵玫瑰花,还可以作为摆盘的点缀。
黄老师告诉小南,她自己原来也是厨艺“小白”,“我自己先在B站上听一些基础的入门课程,然后开始实操。真正动手后发现,烹饪其实并不难,难的是动身去做。我经常在小红书、抖音上看美食博主的做饭视频,然后自己学起来,特别有成就感。我在学习之前几乎没有做过饭,但是做饭是一个类似游戏升级的过程,当你解锁了第一道有了成就感之后,你会越来越喜欢做饭,我现在几乎是天天做饭的。”
自己学会后,作为南沙青年夜校发起的主理人,黄老师忍不住和更多像她一样的青年分享所得。
“我觉得现在年轻人缺乏一些沟通交流的平台,特别是下班后没有能够提升自己、与其他人结识的机会,因此在共青团南沙区委的指导下策划了青年夜校的系列课程。刚开始招募老师时响应者不多,我就毛遂自荐,觉得可以讲讲美食课,因为我自己就是从一个‘小白’到经常做饭这么一个过程,是比较能和大家共情的。”黄老师如此解释自己当夜校老师的原因。
电饭煲美食课程
是黄老师专为
南沙夜校定制的入门课程。
黄老师表示,“因为电饭煲是最普遍和方便的一个工具,几乎家家都有,电饭煲美食简单易学。来青年夜校的大多数是年轻人,他们比较少做饭的原因就是平时工作太忙,如果做饭太繁琐需要太多时间,他们就打退堂鼓了。所以我选择电饭煲做饭,他们只需几分钟备菜,再按个煮饭键就坐等美食出炉,就会很开心。只要从简单快捷又方便大家日常工作的角度出发,课程就很受欢迎。”
据悉,为进一步推动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提质增能,营造青年“友好”浓厚氛围,共青团南沙区委全力发挥粤港澳青少年交流活动总部基地牵总作用,打造多元青年文化格局,满足青年文化活动需求,推出的“Young城Yeah校”——广州市南沙区“青年夜校”系列活动,常态化提供免费公益课程,满足青年对理论提升、文化生活、素质教育、技能学习等多方面的现实需要。
从今年3月份开始,共青团南沙区委还陆续把青年夜校送到辖区的镇街,打造以总部基地为圆心,以青年之家为半径的共青团流动“门店”。
截至目前,南沙区青年夜校已开展41堂课,组成含港澳台青年导师徐铭鸿、梁恭晖等在内的讲师队伍18人,涵盖湾区的美好食光美食系列、烘焙体验、青年街舞、中国舞、形体课、短视频直播、花艺课、茶艺课、编织课、职场技能、书法体验、中医养生、手机摄影等20种课程,活动参与总人次达950人,几乎场场“爆满”。
其中,通过送课到镇街的形式在镇街开展青年夜校11场,已覆盖南沙区东涌镇、黄阁镇、南沙街道等8个镇街,参与人数达290人。
注:预约方式请留意“粤港澳青少年交流活动总部基地”微信公众号。
文字:罗瑞娴
图片:刘伟、罗仲贤、粤港澳青少年交流活动总部基地
编辑:cyjy
校对:胡霞霞
二审:梁思静
终审:黄增才
出品:南沙区融媒体中心
投稿邮箱:nanshanet@126.com
(本文由“广州南沙发布”原创发布,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公众号不得转载改编,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