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市潮安区登塘镇实施“三清三拆三整治”工作
关竹村“零赔偿”移除10多处影响村庄风貌的有证老房,巷道拓宽近百米;东寮村“零纠纷”清拆老厝区47间危旧房,人居环境得到提升……近段时间以来,潮州市潮安区登塘镇将“三清三拆三整治”作为“百千万工程”的重要切入点,以“典”带面,运用热心、用心、耐心、公心“四心”工作法,有效全域推进人居环境大整治。
自5月以来,登塘镇提前谋划,高位部署、顶格落实,推进“6+3+N”工作体系,以片为单位划分6个区域整改组,明确定点、定人、定责“3定”方案,成立“三清三拆三整治”、“三线”整治、三大革命等N个专项整治攻坚小组,全镇各村对标对表“干干净净、整整齐齐、长长久久”典型村培育十二字方针,启动全域环境问题“大起底”。
据了解,登塘镇通过落实重点培育典型村镇领导班子挂钩责任制度,压实村摸排“黑点”登记造册,发放倡议书、告知书,落实每次党委(扩大)会听取村2—3个村书记汇报专项工作,实行以片为单位“一周一汇报”“一月一评估”,全面开展建筑物乱搭乱建、遮阴网等乱拉乱挂、农村杂物乱堆乱放等专项清整行动,形成你追我赶、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
酷暑之下,钩机轰鸣作业,有序拆除村中危破房屋。“不怕‘出丑’才能出彩!”三新乡村书记邱茂雄称,三新乡村作为今年“百千万工程”选树培育典型村,该村直面问题,及时补短,清拆村内老旧危房20处、清运垃圾450吨,清拆三乡入口通道两侧约8000平方米影响风貌建构筑物。
登塘镇以三新乡典型培育村清拆“破局开路”,全域推进人居环境大整治。在推进清拆过程中,镇村干部充分运用热心、用心、耐心、公心“四心”工作法,扎扎实实做通群众思想工作,破解“老大难”的问题,形成“支部引领、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良好氛围。
其中,关竹村“零赔偿”完成10多处历史规划不当影响村庄风貌的有证老房移除,拓宽巷道近百米,推进房屋外立面提升工程顺利落地。这背后,是镇村干部注重“情理”的不懈努力。关竹村针对群众最关心的权属问题,利用群众茶余饭后闲暇时间召开“板凳会”,亮出规划蓝图,平衡农村习俗,以“人性化整治”最终赢得群众“赞成票”。而东寮村,则是“零纠纷”推动老厝区47间危旧房清拆。东寮村坚持问题导向,系统思维,通过召开党员和村民代表大会,公示整治范围和时间,镇村干部包干落实“户对户”,以“公正透明化整治”赢得群众支持。
“为‘三清三拆三整治’工作点赞!”随着人居环境整治不断深入,清拆后的闲置土地建起“口袋公园”“美丽街角”等角落景观,不断刷新人居环境“新颜值”,群众看在眼里、喜在心头。登塘镇坚持边破边立,积极优化资源配置,集约利用清拆后的闲置土地,新建黄潭—田东溪绿美人行步道、三新乡村“金满池”美丽池塘等公共活动场所。同时,推动拆违建绿,运用“绣花功夫”积极开展“四小园”建设,打造一批“口袋公园”“美丽街角”等角落景观。
美丽乡村,怎么美得长久?登塘镇各村立足实际探索推行社会共治模式,疏通环境管护堵点。三新乡、林一村拓展形成更加系统的人居环境“积分制”、枫树员借助智慧广电数字乡村一体化项目实现全民监管等“自选动作”,不断丰富群众参与环境管护路径,逐渐实现从先行共治向村民自治的转变,形成可借鉴、可推广经验。
登塘镇党委书记陈君武称,登塘将坚持一竿子插到底,保持力度不减、劲头不松,持续加强党建引领,以拆促建、建管结合,强化科学规划引领,在整治清理上下真功夫,在长效管护上做细文章,将特色景观串珠成链,争取把“一处美”变成“一片美”,从“一时靓”到“长久美”,不断推动镇村面貌美丽转变。
南方+记者 纪金娜
通讯员 郑炯娜 翁婉钿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