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星河IMC产业园:“深总部+惠制造” 探索产城融合新路径

仲恺发布
+订阅

以产业为主导,与山水相交融

作为全省首批人工智能产业园之一

惠州·星河产业园不仅汇聚了

高端智造与科技创新的蓬勃力量

更巧妙地将生产、生活、生态融为一体

探索出产城发展新路径

多元业态融合,打造产城人相融

漫步位于广东(仲恺)人工智能产业园内的星河IMC产业园,耳畔是鸟啼虫鸣,入眼是满目翠绿,一座座高大宽敞的现代化厂房鳞次栉比、错落有致,厂房之间设置了多样公共空间和景观绿化,难以想象这是一个工业园区。

惠州·星河IMC,是一个以产业为主导的产城融合示范园区。涵盖产业运营、商业管理、地产开发、资本运作、物业服务等多元领域,拟建设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人工智能及科技制造业智造基地。

区别于单一功能的产业园,惠州·星河IMC以“产城融合”模式,园区依托周边丰富的山水资源,构建生态环境优美,规划丰富,配套齐全,集“生产、生活、休闲、娱乐”等多元一体的主题园区。经过多年开发,一座集多业态生产研发空间,各类生活配套齐全,以及湖山自然生态资源的醇熟产城,已然成形。

“我们希望让企业和人才在这里都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发展空间和生活乐趣,实现生产与生活的无缝对接。”星河产业集团惠州公司副总经理蒋锋介绍,目前,星河IMC产城综合体正逐步走向成熟,在生产方面,拥有高标准智造空间+企业独栋总部,可满足企业生产、中试研发、科研办公、产品展示等多种需求;在生活配套方面,园区政务大厅、园区食堂、园区巴士、人才公寓、园区商业等产城配套已兑现;在生态方面,随着园区入驻企业越来越多,毗邻园区的湖山景观和滨河公园也实现开发和充分利用,成为产城人下班后的重要休闲场所。生产、生活、生态实现了完美融合,让企业的经营发展没有后顾之忧。

形成“深圳总部-惠州研发生产制造”的前店后厂模式

惠州·星河IMC采用“产·城·融·投”创新运营模式:一方面园区重视因地制宜打造多种业态配套的产融新城,组成近百万方产城综合体,实现城市功能及生活方式升级;另一方面,园区更加注重产业发展趋势的把握,积极聚集核心产业,致力成为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

“星河IMC无缝对接大湾区星河科创中心,吸纳深圳一大批上下游高新科技企业汇聚,”蒋锋介绍,目前,惠州·星河IMC入驻企业超70家,其中专精特新19家,高企46家,电子信息、智能装备、LED行业聚集度高,占园区企业的近九成。入驻企业有90%来自深圳,形成“深圳总部-惠州研发生产制造”的前店后厂协同效应,打造兼具研发生产、中试检测等功能的高端智能制造产业基地。此外,园区还为企业提供从落户、入驻、发展等方面提供一站式服务,搭建三方资源库,从融资、财税、法律、招聘、资质申报、供应链、政府关系等方面为企业提供资源及平台。

据悉,该项目分三期开发,一期已开园超40家企业投产,投产率达到95%;二期已于2023年底交付使用,三期已动工,正在边建设边招商中,其中三期项目主打“标准化+定制化”服务,实现产业空间与企业需求精准匹配,更好地帮助项目落地。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