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消息,伊朗选举委员会发言人穆赫森·伊斯拉米6日宣布,伊朗前卫生部长马苏德·佩泽希齐扬在总统选举中获胜。
作为本次伊朗大选中的改革派“独苗”,佩泽希齐扬这匹“黑马”凭什么能突出重围?而他又将给伊朗带来怎样的变化?
从外科医生到“反保守派先锋”
“改革派的影响力已经很小了。”
“之前鲁哈尼政府并没有带来发展,改革派真的可以拯救伊朗吗?”
……
类似这样的质疑声音,在本次伊朗总统大选“开锣”前,其实并不少。异军突起的佩泽希齐扬,无疑是本次选举的最大黑马。
生于1954年的佩泽希齐扬,来自库尔德城市马哈巴德的一个阿塞拜疆家庭,父亲是阿塞拜疆人,母亲是库尔德人。
尽管在一众候选人当中,他的执政履历和能力都没有那么“夺目”——既不是经济方面的专业人士,也没有处理经济问题的经验。但佩泽希齐扬以更“接地气”的路线,反复强调“肉类、面包、住房价格的飞涨”,直面伊朗民众最关心的经济萧条和民生困境问题,通过树立“反保守派先锋”形象,在本次选举中为自己建立了优势。
曾是一名心脏外科医生的他,作为军医参加过两伊战争,在前线负责指挥医疗队。
战争后,佩泽希齐扬并没有马上进入政坛,而是投身医疗界,并曾担任伊朗顶级医学院大不里士医科大学的校长。
1997年,佩泽希齐扬加入时任总统哈塔米的内阁,出任卫生部副部长,正式步入政坛。之后在2001年至2005年升任卫生部长。
自2008年起,佩泽希齐扬便开始担任北部城市、东阿塞拜疆省省会——大不里士的议会代表。该地是阿塞拜疆族人的聚居地。少数民族的背景,加上从小就会阿塞拜疆语、库尔德语两种语言,让佩泽希齐扬赢得了不少当地民众的支持。
而在此次选举中,东阿塞拜疆省和西阿塞拜疆省,也正是佩泽希齐扬的主要“票仓”。
“温和”的改革派,承诺改善同美西方关系
回望过去一段时间的伊朗国内政治,从大的方面可以划分为两大势力——保守势力和改革势力。从总统职位来看,自1989年拉夫桑贾尼担任总统以来,伊朗的政治就呈现出以8年为一个周期,保守派和改革派轮番执政的“钟摆”态势。
但自从2017年改革派旗帜人物拉夫桑贾尼去世后,改革派势力就大有“风头不再”的趋势,越来越无力与保守势力竞争。
而此次佩泽希齐扬获得参选资格,也一度被认为是伊朗宪法监护委员会为提高投票率的一种策略性安排。
本次选举,尽管佩泽希齐扬在大选辩论中的表现一般,但也仍然凭借改革派“独苗”的身份,获得了包括前总统哈塔米、前外长扎里夫、前副总统贾汉吉里等多位著名改革派在内的支持。
过去三年,在大学里担任教授的扎里夫,一直保持低调。但这一次,他明确站到了佩泽希齐扬身边,不仅在电视节目中担任佩泽希齐扬的顾问,还陪同他访问了伊斯法罕,意在向外界展现改革派阵营的团结。
在此前的总统竞选活动中,佩泽希齐扬的表现非常积极,提出的主张也十分契合改革派支持者的口味。
佩泽希齐扬坚持伊朗改革派阵营的温和政治观点,承诺推行务实的外交政策,缓解与西方的紧张关系,认为应改善同包括美国在内的西方国家的关系,并将解除西方国家对伊制裁放在首要地位。
尽管,伊朗的外交政策方向主要还是由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决定,而总统更多地还是关注国内事务,但有观察人士认为,若佩泽希齐扬当选,扎里夫或将重新被任命担任外长,而其也将可能会为伊朗缓解与西方的紧张关系提供渠道。
在经济政策上,区别于另一名总统候选人贾利利提出的通过巩固和改善国家管理来保障弱势群体权益,佩泽希齐扬反对国家大规模干涉经济,主张通过创造自由空间激发经济活力。
面临内外挑战,新总统如何破局?
伊朗大选是伊朗政治体制内的一次重要权力交接过程。新总统的上台将影响未来四年的政策走向和政权稳定性。伊朗第14届总统选举原定2025年举行,但在总统莱希5月19日因直升机失事遇难后提前举行。
由于本届新总统大选恰逢巴以冲突持续升级之际,大选的结果将直接决定伊朗政府的主要政策制定方向,进而影响国内外政策的实施和连续性,这届非例行大选也被认为是伊朗关键的一次选举。
已故总统莱希2021年就职以来,为伊朗外交打开了新局面。一方面,以伊朗和沙特阿拉伯复交为标志,伊朗与海湾阿拉伯国家关系大幅改善,伊朗地缘政治安全环境明显改观,为伊朗发展创造了较好的外部环境。另一方面,伊朗与中国、俄罗斯等域外大国的关系也持续发展。这些积极进展,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美国单方面撕毁伊核协议、对伊朗施加严厉制裁带来的冲击和负面影响。
2018年,美国单方面退出伊核协议,随后重新对伊朗实施严厉的经济制裁。此后,虽然协议各方重新展开谈判,但由于美伊双方在保障机制等问题上互不相让,目前复约谈判陷入停滞状态。明年,伊核协议多项条款即将到期,这份协议的前途命运将会如何,受到了各方关注。
不过,以货币贬值、物价飞涨、失业高企为特征的民生和经济困境,仍然是当前伊朗面临的主要挑战,伊朗新总统上任后,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解决这些问题,赢得民众口碑,保证国内政局的稳定。
今年,伊朗大选投票率仅为40%,创下历次总统选举的最低纪录。总统选举因无候选人得票过半而进入第二轮,也是伊朗伊斯兰共和国政权建立以来第二次——上一次还是2005年强硬派前总统艾哈迈迪-内贾德胜选那次。
对此,西北大学中东研究院副教授王晋分析,主要还是伊朗国内的民众对于现状不满或者失望,他们觉得没有什么办法能改变。由于伊朗国内的问题,更多的是结构性矛盾,伊朗老百姓更关注的还是经济问题、社会问题,“很多人觉得投不投票都无所谓,谁当选总统可能都没有办法改变现状,所以投票率会比较低一些。”
在佩泽希齐扬的执政下,伊朗将如何破局?面对内忧外患,他能否实现改善经济民生的竞选承诺?让我们拭目以待。
【整理】冯颖妍 张茵
【资料来源】新华社、央视新闻、澎湃新闻、凤凰网、界面新闻等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