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大市担当!惠州打造绿色低碳安全发展标杆

南方+ 记者

   受访者供图▲点击图片进入专题

放眼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国,集石化、风电、水电、核电、光伏、LNG等多种能源于一身的惠州,是名副其实的“能源大市”。

近日,中共广东省委、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支持惠州加快构建绿色低碳产业体系打造广东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的意见》(下称《意见》),明确提出支持加快构建绿色低碳产业体系,并将“绿色低碳安全发展标杆”作为惠州打造广东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的战略定位之一。

对于惠州而言,打造绿色低碳安全发展标杆,就是要加快推进产业绿色化发展,探索创建低碳园区,完善绿色制造和服务体系,着力提升园区本质安全和应急救援水平,促进绿色低碳安全发展。

如今,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共识和发展大势,蕴藏着巨大的产业发展潜力和机遇。抢抓绿色发展新机遇,惠州这一能源大市,正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努力打造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标杆。

欣旺达惠州基地的自动化车间。南方日报记者 王昌辉 摄

欣旺达惠州基地的自动化车间。南方日报记者 王昌辉 摄

推动新型储能产业挺进全国第一方阵

在惠州,发展势头正盛的新型储能产业,是最具代表性的低碳产业之一。

2023年,惠州储能产业项目和应用场景开发建设提速,实现产值约1160亿元。其中,亿纬动力二、三期等11宗项目投产,龙门县零碳生态园电源侧储能、惠东白花独立储能等在建、拟建项目达128宗,总投资超475亿元。当前,惠州新型储能产业企业已超过800家,拥有逾10万从业人员。

抢占新型储能产业制高点,惠州正全力推动新型储能产业进入全国第一方阵。去年7月,《惠州市推动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印发,提出打造储能电池产业集聚区,努力把惠州打造成为国内新型储能产业发展高地和粤港澳大湾区新型储能应用示范城市,通过试点示范拓展应用场景,把新型储能打造成为产业发展新引擎。

依托现有产业根基,惠州如何提升新型储能产业综合竞争力?对此,《意见》进一步提出,支持惠州发展新型储能产业,谋划建设新型储能特色产业园区,优先布局电池材料、储能电池及配套和回收等项目。支持储能在产业园区、数据中心等场景应用。争取纳入国家新型储能试点示范,强化资源要素保障。支持新型储能电站在并网接入、收益分配等方面积极探索。

在场景应用方面,《意见》明确,鼓励惠州围绕分布式新能源、微电网、大数据中心、5G基站、充电设施、工业园区等终端用户创新储能融合发展场景,探索智慧能源、虚拟电厂等多种应用场景。同时,支持培育高端能源装备制造业,规划发展核电下游产业,培育引进光伏组件、氢能燃料电池等新能源设备制造项目。

欣旺达将在惠州持续加大对动力电池、储能和源网荷储的研发和生产。南方日报记者 王昌辉 摄

欣旺达将在惠州持续加大对动力电池、储能和源网荷储的研发和生产。南方日报记者 王昌辉 摄

创建绿色发展标杆企业

2023年1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了2023年度绿色制造名单,惠州市康冠科技有限公司等7家企业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

据悉,这也是惠州历年来一次性获得国家级绿色工厂数量最多的一次。截至目前,惠州累计有国家级绿色园区2个,绿色工厂34家,绿色设计产品286种,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3家,绿色制造名单数量持续走在全省前列。

《2024年惠州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将推动60家以上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审核,培育创建5家以上国家级绿色工厂。

创建绿色发展标杆企业,促进产业园区绿色循环发展,是打造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标杆的应有之义。

惠州德赛电池布局储能系统集成业务,可为发电侧、电网侧、用户侧提供全场景解决方案。南方日报记者 王昌辉 摄

惠州德赛电池布局储能系统集成业务,可为发电侧、电网侧、用户侧提供全场景解决方案。南方日报记者 王昌辉 摄

《意见》提出,支持惠州推动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实施能效“领跑者”行动,推动石化项目减碳改造。瞄准能效标杆和环保绩效A级水平,加大节能、减污、降碳改造力度,创建一批标杆企业。

产业园区方面,《意见》明确,鼓励企业参与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参与制定修订石化领域国际、国家及行业标准,开展与绿色化学相关的标准研究及试点。支持惠州加强废水、废溶剂、废塑料及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电池等协同处理及再生利用,推进无泄漏、无渗漏、无异味工厂及“无废园区”建设。

作为石化大市的惠州,安全发展同样不容忽视。《意见》明确,支持惠州提升石化园区安全风险监控能力,健全监测预警体系,推进“工业互联网+危化安全生产”平台建设,开展省级危险化学品安全风险智能化管控平台一体化建设试点。

南方+记者 廖钰娴

编辑 南小惠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