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观察|省委省政府发文“撑”惠州,“新增长极”这样打造

南方+ 记者

   受访者供图

▲点击图片进入专题

广东高质量发展的新增长极,正在珠江东岸崛起。

近日,中共广东省委、省人民政府正式印发《关于支持惠州加快构建绿色低碳产业体系 打造广东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的意见》(下称《意见》),明确提出支持惠州打造广东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

在更高起点上加快构建绿色低碳产业体系;打造更具核心竞争力的石化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两大万亿元级产业集群;更高标准更高水平建设制造强市、创新城市、品质城市……多个“更”字的叠加,寄予了省委、省政府对这座经济总量第五城的期望。

   受访者供图

新的“航标”已经锚定,朝着新的发展目标,惠州正奋楫前行,强力撑起全省高质量发展新一极。

惠州何以担当“新增长极”?“再造一个新广东”的征途上,惠州又如何向“新”而行?

   受访者供图

万亿工业体量

撑起新增长极的底气和信心

在全省高质量发展的版图上,惠州有着关键的地位。

作为全国经济第一大省,广东已经迈上新的万亿级台阶。2023年,广东经济总量首次突破13万亿元,连续35年居全国首位。

撑起经济大省“大梁”的,是众多经济大市交出的“万亿”答卷。譬如,广州市地区生产总值闯过3万亿大关,广东因此成为全国唯一拥有两座3万亿级城市的省份;深圳成为广东第二个万亿元消费城市;佛山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3万亿元,成为全国第二个、广东首个“工业3万亿”地级市……

登上新的“万亿”台阶以后,广东迎来了新的突围赛。广深佛莞之后,广东需要寻找新的增长极,形成高质量发展新的动力源。

由法国经济学家佩鲁提出的增长极理论认为,经济增长通常是从一个或数个“增长中心”逐渐向其他部门或地区传导。因此,一个经济体应选择特定的地理空间作为增长极,以带动经济发展。

而今,广东把打造“新增长极”的目光,瞄准了惠州。

万亿级工业大市和万亿级产业梦想,两个“万亿级”,正是惠州打造广东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的底气和信心所在。

   受访者供图

2021年,惠州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1万亿元,成为广东第五个“万亿工业大市”。

撑起惠州工业经济基本盘的,是电子信息和石化能源新材料产业两大支柱产业。2023年,惠州电子信息和石化能源新材料产业的产值占全市工业产值比重超65%。锚定这两大支柱产业,惠州将打造2个万亿级产业集群。

越是关键时刻,工业的重要性越是明显。这些年,惠州毫不动摇发展实体经济、坚持制造业当家。

   受访者供图

2020年以来,惠州全市一盘棋统筹考虑,大刀阔斧布局“3+7”工业园区,搭起了3个国家级园区和7个千亿级工业园区的大平台架构,每一个园区都有鲜明的产业导向。

如今,这个园区矩阵贡献了全市约六成的工业总产值和增加值。按照惠州测算,到2025年,有望实现三个国家级园区工业产值合计超过万亿元、7个千亿级工业园区工业产值合计超过5000亿元。

从经济体量上看,惠州的经济总量已连续11年位列全省第五。去年,惠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640亿元,同比增长5.6%,增速居珠三角第2位。规上工业总产值1.14万亿元,工业占GDP比重达48.3%。工业投资总量保持全省第2位。

经过多年努力,惠州工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提升至2023年的46.8%,房地产投资占比持续下降,初步摆脱了对房地产的依赖。

   受访者供图

今年1-5月,工业再次成为夯实惠州经济“基本盘”的重要支撑——规上工业增加值965.33亿元,同比增长10.3%。“2+1”产业中,电子行业和石化能源新材料行业更是分别实现了13.3%和27.0%的增幅。

由此可见,增长动能“换挡”后,工业已经成为拉动惠州经济增长的“主引擎”。以大平台承载大项目,重构产业空间的故事,在惠州越写越活。

   受访者供图

四个战略定位

打造高质量发展新支撑新标杆

放眼粤港澳大湾区,惠州是珠江东岸面积最大的城市——空间广阔,土地开发强度只有11.68%,是大湾区东部唯一有大面积未开发土地的城市。在去年12月中旬印发的深圳都市圈发展规划中,惠州全域被纳入深圳都市圈并列为两个副中心之一。在大湾区尤其是深圳都市圈内,惠州是深度参与国际国内市场分工、联通全球资源的腹地城市,也是吸引企业、人才前来投资、创业、生活“成本洼地”。

   受访者供图

如果说“3+7”工业园区矩阵是惠州正在培育的新动力源,那么“2+1”现代产业集群则是惠州致力打造的万亿级产业“航母”。经过30多年生长,电子信息和石化两大特色鲜明的主导产业集群化发展已经颇成气候。

截至2022年,惠州石化能源新材料产业集群规模已达3450亿元。大亚湾石化区综合实力连续5年位居中国化工园区30强榜首。有着良好基础的电子信息产业,产值规模稳居全省第三位,形成了超高清视频显示、5G及智能终端、智能网联汽车、新能源电池、核心基础电子等五大优势主导产业。

依托两大支柱产业,持续高速增长的工业投资特别是制造业投资,为惠州集聚了向上突围强劲的内生动能,让惠州迎来了由量变积累到质变升华的关键转折期。

对于惠州而言,打造广东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其时已至、其势已成、其兴可待。

“崛起”成为新增长极,不仅意味着要做大经济总量,更要提升发展能级。锚定打造新增长极,《意见》明确了惠州未来高质量发展的4个战略定位,分别是全球石化产业高地、国内一流数字产业基地、绿色低碳安全发展标杆、开放包容现代品质城市。

   受访者供图

《意见》明确了惠州的未来发展目标——到2027年,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作用更加凸显,石化产业形成乙烯540万吨、高端聚烯烃660万吨的年生产能力,重点领域能效、水效达到标杆水平;新型储能产业进入全国第一方阵,创新型城市建设成效显著,城乡区域发展更加协调,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改善。到2035年,石化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两大支柱产业跻身世界前列,建成世界一流的石化产业高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建立完善,高品质现代化城市内涵进一步彰显。

打造广东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题中之义就是要高质量发展。未来的惠州,不仅将全力在经济总量上成为全省的新支撑,也将在质量上成为新标杆。

   受访者供图

六项重点工作

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新旧动能转换

现代化的产业体系,是城市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这些年,惠州坚持把制造业作为立市之本、强市之基,新增用地指标超七成用于工业项目,优化工业增值扩产奖补政策,大胆走出省界、国门发出邀请函招大引强。

在石化产业领域,总投资150亿元的恒力石化PTA、总投资68亿元的中海油PX等项目满产达产;总投资338亿元的埃克森美孚乙烯一期、总投资415亿元的太平岭核电一期等项目有序推进,预计今年年底试运营;总投资521亿元的中海壳牌乙烯三期项目动工建设……

电子信息产业领域,惠州超高清视频和智能家电、新能源电池两个产业集群,更连续两年入选“中国百强产业集群”。

   受访者供图

在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学系教授林江看来,正是石化和电子信息等传统产业,构筑了惠州稳住经济大盘、实现可持续增长的“基本盘”。

旧去新来,乘风破浪。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是惠州打造新增长极必须破解的难题。

为此,《意见》提出了六项重点工作,作为惠州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具体途径和举措。这六项重点工作分别是着力打造石化能源新材料产业集群、推动制造业智能化融合化发展、打造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标杆、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增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联动效应、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高品质现代化城市。

   受访者供图

当前的惠州,新旧动能转换已初现端倪。2023年惠州先进制造业增加值、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64.9%和39.7%,继续领先全省。全市高企保有量达3412家,同比增长近20%,居珠三角第一,高企数量稳居全省第五位。

全力“造极”的惠州,正以“走在前列”总目标统领各项工作。未来,这里将成长为全球石化产业高地和国内一流数字产业基地,开拓出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崛起成为支撑全省高质量发展的新一极。

大潮初起,未来已来。

南方+记者 廖钰娴

   受访者供图


编辑 谢志清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