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阳江市召开了2024年第二季度“百千万工程”现场推进会,分析上半年推动“百千万工程”存在的短板和不足,对下阶段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
锚定“百千万工程”,江城区坚持高位统筹谋划,因地制宜赋予各镇(街道)不同的发展定位,全力推动城镇提能升级。10个镇(街道)纷纷亮目标、比决心、晒方法,营造了比学赶超、创先争优的浓厚氛围。
你为江城区哪个镇(街道)打call?(可多选) 埠场镇 双捷镇 岗列街道 白沙街道 城西街道 城东街道 城南街道 城北街道 南恩街道 中洲街道 提交
埠场镇
“滨海胜地·文旅小镇”
埠场镇锚定“滨海胜地·文旅小镇”发展定位,助力市、区两级高质量发展。
做优农业“土特产”,以“专业合作社+自然村+农户”模式,培育壮大那蓬肉鸽、山外西青蟹、那栋鲜食玉米等特色种养专业合作社38家,支持广东海象有限公司建设万亩海水养殖示范区,推动虾、鱼、蟹、蚝等海产品规模化、产业化发展。
做实工业“大底盘”,依托阳江环保工业园省级电镀、制革两大定点基地,巩固传统五金制造业,支持致富皮革转型升级,引进万洋众创城落地投产,招引6家企业入户园区,实现年产值1.2亿元。
做活文旅多业态,依托国画大师关山月名人资源,打造那蓬村书画文化休闲旅游片区,建成4.9公里精品路线,与广州美术学院、广州大学合作共建关山月艺术教育实践基地,成功创建山月研学基地。
绘就美丽镇村新图景,深入推进美丽圩镇建设、乡村整治和绿美乡村建设。
双捷镇
“农业强镇 • 风情小镇”
双捷镇紧紧围绕“农业强镇 • 风情小镇”发展定位,找准路子,迈开步子,纵深推进“百千万工程”取得成效,展现农业增效、农村增美、农民增收的新图景。
农业强镇基础愈加稳固,全面深化“东粮西果”“绿色养殖”的特色农业发展格局,畜禽果蔬粮规模、产量等均保持稳定上涨。推动茶水村委会村办农产品食品加工项目建成投产,以“村集体+公司+农户”的合作模式,成功打造“双水乔”腊味品牌。引进阳江市乔丰农业有限公司、阳江市黄晶果果业有限公司等特色种植企业,扶持壮大桑葚、火龙果、黄晶果、黄金百香果等特色农业产业。
风情小镇发展成效初显,加快建设“罗琴雅韵”乡村振兴示范带,乐安村入选2024年全国春季“村晚”示范展示点,成功举办一系列文艺活动。乐安村茅田自然村大力打造融合采摘、露营、网红打卡等文旅元素的茅田田园文旅综合体建设项目,以茅田村史馆、茅田古树公园等为载体,充分展示茅田村古树名木、民俗风情、经济发展等风貌。
岗列街道
“五岛合一·智慧新街”
岗列街道紧紧围绕区委赋予的“五岛合一·智慧新街”发展定位,以对岸国家一级渔港建设项目为契机,结合金朗岛“山月江湾”乡村振兴示范带资源禀赋,着力将金朗岛打造成为融科技岛、教育岛、文艺岛、旅游岛、创客岛于一体的乡村振兴示范样板。
先试先行,农村综合改革“立潮头”。纵深推进“三块地”改革强村富民,目前已完成对岸村全村股份制改革任务,通过农田连片流转,有效盘活了农村土地资源,村集体及村民经济收入预计增长30%以上;探索打造村集体留用地合作开发样板,目前已开发留用地约163万㎡,总产值约80亿元。
因地制宜,产业融合发展“增动能”。打造滨海旅游休闲产业,对岸村已建成约420亩海钓基地,每年为村集体增收约40万元;深耕本土打响金朗岛“土特产”知名度,依托“漠阳味道”区域公用品牌,做大做强司㙟村“箱养青蟹”“司㙟粉藕”,对岸村“鳗鱼养殖”等特色产业;组团推进典型村农文旅连片发展,紧抓片区组团类典型村选树培育契机,充分挖掘新㙟村、司㙟村、大㙟村三村的特色资源,制定“122”产业发展规划,连片推进“三个㙟”农文旅融合发展。
白沙街道
“美食之乡·工业重镇”
白沙街道紧紧围绕“美食之乡·工业重镇”发展定位,坚定信心决心、鼓足拼劲干劲,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
发展特色产业。充分利用白沙近郊区域优势,大力发展白沙特色城郊农业,形成白沙鹅养殖、加工、餐饮为一体的特色产业链,积极引导辖区餐饮场所重点推介鹅系列餐饮特色菜,打造白沙鹅美食一条街,引进鹅产品深加工技术,将鹅类预制菜打造为阳江特色手信,走出阳江面向全国各地,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提高产业规模化发展水平。
建强工业平台。突出“工业立区”战略,持续推进江城一中、阳江应用型本科院校二期用地、江城区固废环境处理园项目二期、银岭园区A7、A10等地块项目征地拆迁,为打造江城区“刀剪之城”“中国豆豉之乡”“智造名城”等工业名片提供土地支撑。切实做好预留地规划建设,盘活存量集体建设用地。充分发挥白沙街道主城近郊优势和交通枢纽优势,依托银岭产业园的集聚效应和广东海洋大学的人才赋能,围绕打造产研协同街区,全力推进产城融合、园街结合,实现高质量发展。
城西街道
“禾虫基地•电商街区”
城西街道瞄准“禾虫基地•电商街区”发展定位,加快特色农业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奋力谱写电商仓储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一核两地多点开花”做大禾虫产业。在冲表禾虫产学研基地基础上,扩展阮西禾虫科技园,积极申报市级产业园、博士工作站,打造为中国禾虫种业中心及中国禾虫产业发展示范中心。积极推进阳江职业技术学院海洋河口渔业研究院(禾虫研究院)迁建,持续完善上下游配套产业链条,降低养殖成本和门槛,实现联农带农发展。
整合资源做优电商产业。高规格谋划农村电商产业发展,整合资源聚力发展,着力打造第一埒村电商街区。积极向上争取使用沉睡资产,盘活原一埒小学校址作为第一埒电商创业园,成立配套村企增加村集体收入。通过扩大培训、引入头部主播联合龙头企业,奋力建成一埒电商基地和一埒电商一条街,形成电商产业“一点一带”发展格局。在全街形成以漠阳农批为龙头,以农村电商产业园为承接,街道特色农产品、农村电商协同发展新格局。
城东街道
“活力中心·城郊商旅”
城东街道围绕区赋予的“活力中心·城郊商旅”定位,拓展城郊乡村休闲产业,扎实推进“百千万工程”,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聚焦经济发展,高起点谋划产业布局。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盘活辖区约30万平方米留用地,推动奕垌村建成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厂房,年获租金约30万元;推进乡村产业发展,建成绿美阳江生态建设“七大示范点”之一随垌油茶树示范基地。
聚焦城镇建设,高水平提升城乡风貌。依托辖区大型商业综合体带动周边第三产业快速发展,积极引进文化创意园和幸福里绿美庭院等特色餐饮项目落户鸳鸯湖社区,打造网红打卡点,形成新型文化商圈;优化服务圈,成立城东街道企业服务团体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城东街道企业服务团队网格化服务工作方案,以“营商环境年”建设为主抓手,积极培养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积极开展城镇老旧小区改造项目,争取12个小区年底前完成改造;持续推进人居环境整治,2024年共开展了15次人居环境专项整治行动。
城南街道
“特色商圈·文化街区”
城南街道锚定打造“特色商圈·文化街区”的发展定位,充分发掘特色资源优势,优化提升高质量发展载体,奋力驱动文商旅融合发展。
产业后劲全面增强。坚持“工业立区”战略,推动实体经济发展,挖掘小升规潜力企业;培育发展夜间经济,激活“餐饮+夜经济”发展模式,促进商业综合体繁荣,新都汇商圈经营逐渐回暖;立足具有历史文化底蕴的特色商圈·文化街区定位,积极探索发展特色文商旅融合新路径,先后修缮和改造了河堤路和“鼍城行大运”路线,全面改善老旧城区风貌形象;引导玉沙村立足自身自然条件、资源禀赋、产业基础,探索差异化发展新型农村经济新路径, 2023年集体经济收入突破250万元。
城区面貌更加亮丽,2023年完成6个老旧小区的改造,建设了2个社区体育公园,有效优化城镇居住环境。完善海库、塘尾等自然村的污水管网、文化室、小广场等基础设施,对村道进行硬底化,逐步补齐辖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短板。常态化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全面提升人居环境品质。
城北街道
“幸福宜居·红色街区”
城北街道围绕“幸福宜居·红色街区”的发展定位,全力创建创新创业发展街、幸福宜居生活街、基层党建示范街,以“头号工程”力度推动“百千万工程”落地见效。
经济基础不断夯实,2023年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8.63亿元,有证个体工商户9000多家,大小企业超7000家,成为市区民营经济最活跃的街区。
项目建设亮点纷呈,街道2023年谋划的12个短期项目全部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其中,南排村蔡屋寨断头路建成通车,东源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搬迁新址和改造升级如期完成,金沙社区工联会被全国总工会评为“最美工会户外劳动服务站点”。
集体收入提质增效。抓商住盘活。促进马曹村、南排村集体商住留用地开发利用;抓租赁盘活,完成南排羽毛球馆·石湾分馆用地、坪郊村南头坪留用地等6宗集体留用地挂网出租,增加村集体年收入超1000万元;抓改造盘活,推动危旧厂房升级改造出租,其中金郊村委会金坪自然村2023年厂房租金收入接近1000万元。
基层治理平安稳定。街道扎实开展矛盾纠纷源头预防、排查预警、调解化解工作,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荣获“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称号。
南恩街道
“老街特色·商贸名街”
南恩街道围绕区委赋予的“老街特色·商贸名街”发展定位,树立“文化兴街、商业旺街、项目强街、旧改美街”的工作思路,扎实推进“百千万工程”落地落实。
用好文化底蕴,兴旺特色老街。深入挖掘辖区红色历史底蕴,打造了“漠水红堤”新地标和红色交通站;成功举办2023年、2024年江城逆水龙舟大赛、“情满漠阳·相约七夕”系列活动等,持续激活西濑社区热度和流量;先后创作歌曲《西濑》《诗画南恩》《西濑姑娘》《南恩路情思》等多首传唱度高的歌曲,把西濑的风土人情逐步唱响,持续引入流量,活跃街区商业氛围。
发展街道经济,带动辖区商机。推动旧改项目建设,2023年15个旧改项目将全部开工,2024年旧改即将招标,马南完整社区建设试点正在推进;强化招商引资,引进1.2亿元的谷丰肉菜市场和盈丰公司4.1万平方米商住项目,进一步盘活三江村闲置土地;引进西濑咖啡、西濑食堂、民谣酒吧等30多家商铺进驻西濑老街特色文化商圈,积极打造夜市经济新业态;引进河堤文化街项目,利用31间沿街商铺打造“河堤人家”美食城;强化商圈打造,坚持打造漠江西路汽车服务商圈。
中洲街道
“产城融合·农贸重地”
中洲街道围绕“产城融合·农贸重地”发展定位,坚持产业立街、工业强街发展战略,以“百千万工程”为牵引,全面推进强街带村,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以产业发展为动力源,推动街域经济提速进位,建设“繁荣兴旺”新中洲。强化支柱产业,拓展产业链新领域,全力推动五金刀剪、服装鞋帽等传统企业转型升级,擦亮麻布演村三大专业批发市场,将麻布演村北部工业片区西侧的6600多平方米村集体用地打造成电商孵化基地,打响中洲电商聚集地招牌;农文旅融合发展,焕发传统产业新活力,创建“有故事的中洲,有滋味的旅程”近郊农文旅融创品牌,建成华龙星河竹园露营基地、西岸村龙舟文化主题公园,建设潭塘村武术主题公园;聚焦产业发展,提升街域经济新能级。
以治理联动为突破口,推动乡村振兴提优赋能,建设“平安和谐”新中洲。“小积分”撬动基层“大治理”,全面探索“积分制”乡村治理模式;“先锋队”推动环境“大提升”。组织党员干部带头推动“三清三拆三整治”等工作,示范带动群众从“旁观者”变身“参与者”;“小起点”激发乡村“大发展”。“万企兴万村”结对共建行动深入推进,创新土地流转机制华龙农文旅研学基地。
以设施建设为“助推器”,推动街村环境提档升级,建设“绿美宜居”新中洲。促城乡环境提升,开展麻布演、西岸、和平、津朗、潭塘等5个巩卫村城中村改造项目;促公共服务提质;促绿美乡村建设。充分利用乡村“四旁”“五边”空地,建设护路林、护岸林、景观林。
南方+记者 雷怡婷 巫雅柠
通讯员 杨广恒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