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白水果界,有一场正在进行中的“新奇”之争

南方+ 记者

6月底,在茂名市电白区旦场镇蕉仔村委会大园村禁岭的金钻凤梨种植观光园,随着最后一箱金钻凤梨打包装车,标志着当地凤梨采摘季的圆满结束。

“凤梨果采摘以后,要等植株上的凤梨苗长大一点再摘下来,随后就要挖掉现有凤梨株将地翻新消毒,再重新下肥料把凤梨苗种下去。”果农已经在谋划新一轮的种植事宜。

从一开始的白腊塘村,到后来的松山、平湖、蕉仔及楼阁堂等村,旦场镇引种凤梨种植面积已扩大到近5000亩,成为当地热带水果实现本地产的一个成功案例。

而在电白区,凤梨、释迦、火龙果、阳光玫瑰葡萄、黄晶果等原本少有种植的特色水果逐渐实现本地产,榴莲种植也已探索多年,这不仅丰富了群众的“果盘子”,也助力当地在乡村振兴路上行稳致远。

   受访者供图

依托丰富自然资源

凤梨种植遍地开花

旦场镇白腊塘村委会,有一处占据了小半个山坡的凤梨种植场。放眼望去,一行行、一垄垄的凤梨顺着山势栽种,剑状叶片向空中伸展开来,壮硕的莲座状叶丛霸气十足。尽管已过了采摘期,但空气中依然弥漫着淡淡的凤梨果香,让人不禁回味起不久前的丰收盛宴。

这里,可能是电白最早规模化引种凤梨的地方。

2019年起,旦场镇开始积极鼓励引导种植大户、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利用当地丰富的光温条件和土地资源,流转土地建立凤梨种植基地,发展凤梨规模化种植,同时通过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方式,带动农户扩大凤梨种植面积。

当年,在白腊塘村,林雄杰从台湾引种凤梨约30亩,成为当地最早一批种植凤梨的农户之一。试种成功后,林雄杰于2021年开始引种名为金钻17号的台湾凤梨。该品种具有果皮薄、果眼浅、肉质细致、纤维细及果心小等优良特点,后来成为当地主要种植的凤梨品种。目前,林雄杰的合作社已种植凤梨300多亩,带动该村农户种植近1000亩。

从2019年到2024年,不到五年时间,凤梨种植在旦场镇已经遍地开花。

“从一开始的白腊塘村,发展到目前的松山、平湖、蕉仔及楼阁堂等村,目前旦场镇凤梨种植面积总计近5000亩。”旦场镇党委副书记李进保介绍,每亩地可以种植凤梨3000棵左右,每棵产果2—4斤,收购价3—5元一斤,预计该镇今年凤梨产值在1.8亿元—2.55亿元。

因效益可观,种植凤梨的风,从旦场镇吹到其他乡镇。

在树仔镇文峰村委会上山锦村,村里种植的200亩凤梨今年迎来了首次投产。6月前后,凤梨成熟采摘时,每天晚上都能吸引大量村民过来购买,最多的时候可达100多人,场面非常热闹。

比较特别的是,上山锦村的凤梨是“见缝插针”地种在荔枝种植基地里。“荔枝树可以涵养水源,为凤梨树截留水分,同时荔枝树的落叶和残枝也可以为土壤提供有机物质,增加土壤肥力,促进凤梨的生长。”种植户介绍,为了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产出,因此在荔枝林里的空阔地种植凤梨,“今年除了荔枝成熟之外,凤梨也迎来丰收,可同时获得荔枝和凤梨的收益,我们的经济效益也可以增加”。

在小良镇,陂头里九山村的水果种植基地种有100多亩的凤梨。该基地原来种植有荔枝、沃柑等水果,去年开始引种台湾凤梨,至今已种下100多亩。今年凤梨收成效益都不错,让基地有了继续扩种的计划。南华倪屋村种植户梁叔的目光也瞄上了凤梨,今年他试种的凤梨长势喜人,“等收集数据并分析研判后,再开展规模化种植”。

“电白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山地资源丰富,具备种植优质凤梨的自然条件和生产环境。”电白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几年,电白加大对特色农业产业的扶持力度,据不完全统计,目前电白凤梨种植面积5500多亩,年产量约1.4万吨,主要分布在旦场、树仔、岭门等地。从今年市场情况来看,凤梨收购价格较稳定,全区凤梨预计年产值超亿元。此外,凤梨产业从前期的种植管理到采收期均有不同数量的用工需求,解决了不少村民的就业问题。

   受访者供图

推广高产值农产品

“果篮子”越来越丰富

种植凤梨的热潮,其实展现了电白农户在特色农产品种植领域的探索。

“乡镇农业很多面临着产业模式单一、农产品销路不畅等问题,引入推广高产值、高附加值农产品是一条值得探索的路径。”在笔者走访中,不少乡镇干部谈及农业的困境和发展之路。

近些年,一些乡镇经过调研从外地引种了许多“新奇”的农特产品,让电白人的“果盘子”变得越来越丰富。

前不久,小良镇龙山村的田野上,70多亩的西瓜迎来丰收并热销。“这是一种名叫甜王的西瓜,是我们从外省引进的优质品种。”种植户李康华介绍,甜王西瓜有鲜红多汁、甜度适中、口感脆爽等特点。电白并非传统的西瓜产地,但一些赶来田边选购西瓜的消费者表示,自己尝过这里种的西瓜以后,觉得口感和品质都不错,甚至超过了在超市买的产品。

在观珠镇葛山村委会且面村,关于实现“榴莲自由”的探索仍在继续。

走入村里的榴莲种植基地,榴莲果树郁郁葱葱、长势良好。不少覆盖了黑色薄膜的棚架里,摆满了嫁接后的果苗,这些都是基地里正在培植的猫山王榴莲。从2018年十几棵树苗到如今育苗数十万棵,其间一些果树曾长出小果,这让种植户坚信未来可以突破榴莲种植的技术难题。

如果榴莲本地产的探索之路依然曲折,那么释迦、火龙果、阳光玫瑰葡萄、黄晶果则已经让不少果农看到了希望。

在观珠镇和旦场镇,热带水果释迦、火龙果已经种植成功。经先行者带动,如今两镇种植释迦的面积已经发展到数百亩,火龙果也在继续进一步推动产业化。每年丰收季,本地产的释迦果、火龙果不仅价格具有竞争优势,品质也得到了市场客户的认可。

在旦场镇平湖村,唐权安从台湾将黄晶果引进电白,期待黄晶果在当地蹚出致富黄金路。2021年,果园开始陆续嫁接试种黄晶果。这两年,黄晶果挂果后,吸引了不少游客慕名前来采摘。

在坡心镇排河村,数十亩撂荒地里种下了阳光玫瑰葡萄。种植基地采用水肥一体灌溉的方式,种出来的葡萄颗粒大、甜度高、品质佳,当地还积极利用电商直播平台扩大果园知名度,因此每逢采摘季,园内游客总是络绎不绝。

也有一些正在进行中的尝试。近几月,旦场镇种养业协会与海南陵水海岛红莲雾种植有限公司一项关于黑金刚莲雾的合作正在达成中。

“黑金刚莲雾口感独特、品质优良,旦场镇气候与海南陵水相仿,适宜引种种植。”旦场镇党委副书记李进保表示,按照合作内容,旦场将从海南陵水引进种植黑金刚莲雾,借助与合作方在新技术、新品种和新模式层面的合作,推动当地农业产业效益提升。

“在引入推广高产值、高附加值农产品的路上,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企业等种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关键力量。”电白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电白将继续大力推广“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合作模式,充分发挥农业经营主体在种植技术、市场销售方面的优势,加强农户利益联结,带动一批村集体、农户发展特色农业产业,扩大特色农产品种植规模,延伸产业链,实现主体强、产业强。

南方+记者 邓建青

通讯员 陈思伟 王全明

编辑 冯洁云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