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金融首次明确“施工图”,有哪些看点?

南方评论
+订阅

文 | 杨悦

科技金融,即支持科技创新的金融。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金融活水”如何让“科技之花”绽放得更绚丽?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扎实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的工作方案》,文件首次明确了科技金融的“施工图”,提出“为各类创新主体的科技创新活动提供全链条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为“金融活水”浇灌科技创新指明方向。

2023年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做好五篇大文章,科技金融居首位。前不久召开的“科技三会”强调,要做好科技金融这篇文章,引导金融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之所以如此强调科技金融,正因当前科技革命与大国博弈相互交织,高技术领域成为国际竞争的最前沿和主战场,而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培养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改造传统产业技术等,每一个科技创新的重点领域都迫切需要资金保障,需要科技金融发力。

过去5年,高技术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年均保持30%以上的增速;科技型中小企业获贷率从14%提升至47%;超过1700家专精特新企业在A股上市……目前,我国金融体系已形成支持科技创新的共识。同时也要看到,仍有不少科创企业“喊渴”,一些金融机构“喊难”。究其原因,金融供给结构与科技创新融资需求适配度有待提升:我国融资结构以银行信贷等间接融资为主,但由于科创企业具有迭代快、风险高、轻资产、增信手段有限等特点,难以满足银行传统风控逻辑,导致商业银行“不敢贷、不愿贷”;股权融资“风险共担、收益共享”的特征天然适应科技创新融资需求,但直接融资市场发展还不够健全。

七部门精准把脉,提出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工作举措——要求全面加强金融服务专业能力建设,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构建科技金融专属组织架构和风控机制,完善绩效考核、尽职免责等内部制度,有利于提升银行服务科创企业的积极性。提出强化股票、新三板、区域性股权市场等服务科技创新功能,加强对科技型企业跨境融资的政策支持,以及将中小科技企业作为支持重点,完善适应初创期、成长期科技型企业特点的信贷、保险产品,深入推进区域性股权市场创新试点,丰富创业投资基金资金来源和退出渠道,则是在补短板、强弱项,能够加快完善全方位、多层次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不断提高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能力、强度和水平,促进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

“金融活水”浇灌“科技之花”,不能搞“大水漫灌”,须得是“精准浇灌”。毋庸讳言,科技创新本身就存在较大风险,还面临科学技术的日益更迭,创新成果可能诞生即落后,加之当下懂科技也懂金融的人才缺乏,科创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突出,容易引发制度套利。如专家所说,当大面积科技创新类企业成为金融行业的服务对象,科技创新固有的研发风险也会转化为金融风险,在学科交叉跨界渗透发展态势更加明显的当下,分科而治的科研组织模式无法快速转型,还会提高相关科技创新的落后风险。因而,促进科技金融发展的同时,务必要提高科技金融风险管理和监管水平,确保科技金融发展健康可持续。

总而言之,以“金融活水”精准浇灌“科技之花”,才能滋养出新质生产力。

编辑 朱丹
校对 马海铭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