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 “数字赋能 智联未来”为主题,深圳市盐田区乐群实验小学近日举办跨学科主题学习成果展,展示该校近年来在跨学科领域所取得的成效和经验。
开幕式上,盐田区教育局局长傅瑜谈到,作为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布局在大湾区的首个“教育现代化区域创新试验区”,盐田区坚持立德树人、五育并举,把握数字时代的脉搏,构建了科教融合、数智赋能、内外协同的高质量发展体系。
傅瑜表示,乐群实验小学是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双区”示范校,今年又承担了广东省教育厅基础教育课程深化改革项目,是盐田区智慧校园建设的样板。学校搭建大构架,试点小切口,发布了《人工智能赋能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小切口试点,将数智技术运用到为教师赋能、为课堂增效、为学生提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希望乐群实验小学敢为人先、勇于担当,继续探索出一系列可借鉴、可推广的智慧校园建设的优秀案例和成果,为盐田乃至深圳教育做出新的贡献。
乐群实验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曾焕发布《乐群实验小学数字化转型建设行动方案》白皮书。人工智能的高速发展加快了学校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进程,乐群实验小学提出“转型期建设——数字化建设——智能化建设”三步走的行动思路。分别落实“数据生成流通——整校算法应用——多智能体协同教育”三大要求。该方案特别提出建设“校园数据生态”的工作逻辑,并将学校数字化转型的重点行动侧重于构建高联动、快反应、大融合的“校园神经系统”,通过管理转型、课程重构、课堂变革、学生发展四大神经系统的联动和融合,推动学校的全面数字化转型和发展。
曾焕校长还做了题为《数智技术焕新百年老校》的主旨报告。他提出数智技术赋能变革创生新路径的“五化设计”,使跨学科主题学习实现主题生活化、内容结构化、问题情景化、学习实践化、评价表现化。他谈到,人工智能迎来最好的时代,未来的教育一定是人机结合的人工智能教育,乐群团队将坚守着教育兴邦的初心,秉着传承与创新的原则,给百年乐群插上智能翅膀。
课例展示环节,乐群实验小学语文副科组长刘雨静老师执教了语文学科为主导的跨学科课程《家乡美食进校园》一课。该课程立足该校学生来自全国各地、饮食需求多样的实际情况,依托二年级下册《中国美食》一课,设计了“为学校饭堂设计融入自己家乡美食的午餐食谱”这一任务。
教学中,刘老师循循善诱,从“破解食谱秘密、创编午餐食谱、推介自创食谱、培养珍惜之情”四个方面展开教学,教学中引入信息技术,助力智慧评价,并且邀请学校食堂经理走入课堂为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专业点评。学生学得兴趣盎然,对中国饮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现场还展示了该校在盐田区第五届“美好盐田”项目式学习展演中获得特等奖的“我为校猫建个家”项目。该项目紧密联系学生日常生活,通过关注校园内的流浪猫,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责任感。项目涉及生物学、信息技术、环境科学等多个学科,为学生提供了跨学科学习的机会。这是一个富有教育意义的项目,它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还能够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对环境的关爱。
乐群学子在六年学习中,经历了十二次跨学科课程的历练,早已养成了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成果展上,5个答辩会场,31个论文选题,180名学生和20余位导师倾情参与的毕业答辩为大家献上了一场辩论盛宴。
乐群实验小学将继续在跨学科主题学习的道路上不断前进,以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双区”示范校建设为基础,乐群教师学子全员参与深入钻研,追求数智时代学习的深度与广度,推动盐田区基础教育实现更进一步的发展。
【撰文】叶淑萍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