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国家华人最多,华文教育却从“散装”起步

四海粤谈
+订阅

■2024海外国潮⑫

语言和文化

是不同国家和民族间交流的桥梁

随着中外交流日益频繁

在“一带一路”的视野下

作为世界第二大国际通用语言

汉语正成为越来越多外国朋友

学习外语的重要选项

近日,“2024魅力中国(广东)——文化亚洲行”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推介会在印尼雅加达举行。

“汉语桥”印尼赛区总决赛也刚刚在此圆满落幕。预计在8月到10月,来自世界各地的大中小学生选手,将齐聚中国参与全球决赛。

今年也是广东向印尼派出第一个汉语教师培训专家团以来的第24个年头。现任印尼华文教育联合总会(下称“华教总会”)主席郑洁珊接受南方+记者采访时说:

广东是中国大陆第一个派员支持印尼华文教育的省份,对我们帮助很大。

雅加达本地市民在“魅力广东”图片展上打卡留念。南方+记者 张由琼 姚志豪 GDToday记者 刘灵芝 李方旺 摄

雅加达本地市民在“魅力广东”图片展上打卡留念。南方+记者 张由琼 姚志豪 GDToday记者 刘灵芝 李方旺 摄

中断30余年后,华文教育“复苏”

对语合中心印尼沙希德教育基金会测试中心执行全国推广总裁、印尼华教总会前主席连俊伟来说,2024年是他从事华文教育的第二个逢10之年。

在他和很多印尼华教从业者看来,“筚路蓝缕”是对近20余年来印尼华文教育最为恰当的形容。

作为海外华人最多的国家,上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印尼的华文教育曾中断长达30余年

1998年后,各地遗留的华文教师都怀着迫切的心情复苏华文教学,印尼开始出现华文补习班及华文教育协调机构。

7年后,在中爪哇省省会三宝垄,各地华文教育协调机构齐聚,决定成立印尼华文教育协调机构联合秘书处,后来更名为华教总会。

华教总会提供的资料显示,自2006年至2023年,印尼有700余名学生进入暨南大学、500余名学生进入华侨大学就读对外汉语相关本科专业

20年来,至少有620名印尼学生赴广州市幼儿师范学校学习,归国后参与印尼幼儿中文教育事业。

来自印尼的华裔学生在广州幼儿师范学校老师的带领下,在天河花市逛花街买年货。 南方+记者 李细华 摄

来自印尼的华裔学生在广州幼儿师范学校老师的带领下,在天河花市逛花街买年货。 南方+记者 李细华 摄

来自祖籍国的帮助不仅是印尼华人的信心之源,也给当地华文教育带来了实实在在的软硬件支持。

现任华教总会负责人介绍,除了在各类奖学金支持下获得到中国的学习机会外,每年在“请进来,走出去”项目中受到教育培训的华文教师也相当可观,为起步阶段的印尼华文教育提供了关键的师资支持。

连俊伟曾任华教总会首任主席,据他介绍,中国汉语教师志愿者最多的时候达到每年300—500人。

连俊伟与理事会顾问沙希德教育基金会诺贺教授。受访者供图

连俊伟与理事会顾问沙希德教育基金会诺贺教授。受访者供图

据印尼教育部前副部长法斯理·加拉在公开采访中透露的数字,截至2018年,中国汉语教师和志愿者累计为印尼20个省份约120万名学生提供了汉语课程。

教师易流向企业,学生易学成“哑巴汉语”

无论是从“教”还是“学”看,印尼的华文教育相比其他海外国家,状况都难称乐观。

20年前,在印尼苏门答腊岛廖内省的连俊伟开始兴办讲授中文课程的幼儿园。在之后的10年内,他又相继创办了讲授中文课程的小学和中学。

曾经,连俊伟办的学校里一半的中文课教学是由志愿者承担

“由于历史的原因,现在在印尼做老师的那一代人,他们年轻的时候都无法学习汉语。”他说。

连俊伟小时候短暂学习过中文。后来苦于无法得到进一步练习,他偷偷找到了一个接触“最正宗汉语”的途径——收听印尼外的中文广播电台节目

他通过收音机学到标准的音调和通用的词汇,还学会唱很多中文歌。晚上睡觉前,他常常根据广播中的指导,用手指在空中练习汉字笔画。

为了让后代有机会接受中文教育,儿子连铭思被他送到新加坡华校读书。连铭思后来毕业于剑桥大学,读取了教育学和社会学专业学位。

而今,情况已大为不同。

随着中国对外汉语教育水平的提高、中印尼关系的日益密切,一些印尼中小学开始考虑直接到中国招聘汉语教师。

“与汉教志愿者不同,自由征聘的老师工资较高。”

连俊伟介绍,“每跨国招聘一名教师,学校还要付出一笔手续费,用来解决签证、教师准证等问题。每名教师的成本在人民币1万多元到2万元左右。

2000年之后印尼各地所组织的华文补习班学员,后来很多成为了本土华文教师中的骨干力量。

印尼八华学校,华文老师在教孩子学习汉语。郭智军 摄

印尼八华学校,华文老师在教孩子学习汉语。郭智军 摄

尽管“开源”情况逐渐好转,但华文教育的师资又面临着新的流出问题。

据介绍,由于中资企业变多,薪资水平高,所以不少老师离职去企业工作。拥有本科或硕士学历、会中文的求职者,在中企可以拿到2000万印尼盾(折合人民币约8828元)的月薪,超出一般教师收入数倍。

连俊伟感慨,除了师资问题外,由于缺少语言环境,许多印尼学生只能在课堂才有说汉语的机会。

印尼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人口约2.8亿,有100多个民族,民族语言200多种,官方语言为印尼语,不同地区的人文社会环境十分多元。

因此,就华文的学习环境而言,一些地区的学生容易学成“哑巴汉语”,而在印尼靠近马来西亚等国的地区,人们因为从小一打开电视就可以收看邻国的中文节目,汉语说得非常流利,但可能又完全看不懂汉字。

对此,接受南方+记者采访的多位印尼华文教育资深专家说:“目前印尼的华文教育是‘散装的’,许多同行是靠着情怀在努力。”

经贸交流愈多,中文人才竞争力越明显

为解决师资及语言环境缺乏问题,今年6月中旬,连俊伟带领印尼万隆市BPK Penabur播种教育基金会一行,到广东参访了两所历史悠久的知名中学。

该基金会在印尼管理130多所中小学校,在校学生50000多人,其中30%是非华裔。他们尝试在学校中开设中文、中国传统文化等课程。

“通过与中国的学校建立友好关系,我们在万隆开始建设一所中文示范学校,尝试破解当地学校华文教育的现实障碍。”

在BPK Penabur播种教育基金会支持下,今年7月开始,这所中文示范学校探索开设由中国教师线上讲授、印尼本地教师线下辅助的,采取适合印尼文化背景教材的中文课程。

“在中文示范学校,我们准备每年举办几次跨国校际交流活动,通过冬令营、夏令营、教师培训、交换生等各种形式,营造校区内的中文氛围、增加学生接触中文语境的机会。”连俊伟介绍。

除了技术层面的困难,在印尼总体的社会环境下,族裔之间的区隔作为“房间中的大象”是华文教育推广过程中不容忽视的问题。

“在印尼,华裔群体大约只占总人口的4%。”连俊伟说,“越来越多非华裔友族群体看重中文学习,但接触不到足够的课程资源。”

连俊伟解释,印尼是世界上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国家,又与中国隔海为邻,随着印尼和中国在经贸、文化方面的交流越来越密切,懂中文的人才竞争力优势明显,但以前非华裔群体难以接触到汉语老师和汉语教材。

实际上,印尼是世界范围内最早发起汉语教学的国家之一,早在1901年,“巴城中华会馆华侨学校”就在印尼建立,开启了该国近代汉语教学。

1901年印尼中华会馆学校。郭智军 摄

1901年印尼中华会馆学校。郭智军 摄

最辉煌时印尼拥有超过1500所中文学校。

“面对社会对华文教育的需求,我们希望打破僵局,搭建平台,服务大家,也通过中文的推广,让大家更了解中华文化。”连俊伟说。

印尼八华学校,华文老师在教孩子学习汉语。郭智军 摄

印尼八华学校,华文老师在教孩子学习汉语。郭智军 摄

从华教总会卸任后,连俊伟接触了印尼沙希德集团,并加入了沙希德教育基金会。

沙希德集团是一家对华友好的企业,其创始人苏甘达尼被称为中国和印尼人民的友好使者,在中国和印尼外交史上起过重要作用。

1985年7月5日,在中国和印尼关系冻结近20年的背景下,苏甘达尼作为印尼工商会主席,代表该会与中方代表在新加坡共同签署了关于直接贸易的谅解备忘录。

连俊伟受托代表沙希德教育基金会在印尼推广多元华文教育。

他解释:“如果第一个中文校区形成一个示范模式,那么以后每年可以有3—4所学校的合作,推广这一模式。我们需要有一个数据说服教育管理部门,印尼社会对中文的需求确实比较大。未来,我们希望可以推动教育部门尝试把中文纳入国民教育体系。

期望搭建纯正的华文教学模式

汉语教学近年来在世界各国持续升温。据新华社报道,截至2023年5月,全球已有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中文教育,81个国家将中文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中国(含港澳台地区)之外,全球已有超过1亿人学习和使用汉语。

印尼的华文教育者们也在思考未来的发展道路该如何走下去。

“中国制造”在印尼已经成为高质量的代名词。春节这类中国传统节日在印尼已经被大众接受。连俊伟介绍:“印尼友族会参与、观看一些华人的文化活动,如舞龙舞狮的很多都是友族的孩子。”

郑洁珊发现,一些友族对中文学习的兴趣不断提高,有时甚至能看到一些包着头巾的穆斯林女性教师教华语。

5月28日,选手在安曼举行的第23届“汉语桥”约旦赛区比赛中。新华社发

5月28日,选手在安曼举行的第23届“汉语桥”约旦赛区比赛中。新华社发

语言是非常严肃的一种文化表达,语言教学必须是纯正的。”连俊伟说。

因此,他不满足于当下教学中出现的“会阅读但不会说”的“哑巴汉语”,也反对学生满足于使用“中印尼交杂”的“洋泾浜汉语”。他说,之所以来中国寻求与一些知名学校协商合作,孜孜以求在万隆创办“一个示范性的教学校区”,原因正在于此。

【策划】罗彦军

【统筹】林旭娜

【采写】南方+记者 辛腾旋


编辑 余佩 何雪峰
校对 杨远云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