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笋嘢连连”!张槎第十届国笋文化嘉年华开幕

南方+ 记者 卢浩能 2024-06-30 17:08

来张槎,吃“笋嘢”!6月29日晚,2024年张槎街道第十届国笋文化嘉年华开幕。本届国笋文化嘉年华是张槎大力挖掘本地特色美食,做好“汾江之源”文章,擦亮“师出张槎”招牌,推动“文商旅产”四维融合的重要举措。

2024年张槎街道第十届国笋文化嘉年华开幕。通讯员供图2024年张槎街道第十届国笋文化嘉年华开幕。通讯员供图

张槎沙口笋属于“大头甸”竹笋,外形头大尾小,中间弯曲成烟斗状,吃起来爽脆无渣,味道鲜美,是竹笋中的极品,只有张槎的水土才能长出这么独特优质的竹笋。“百粤美食,师出张槎”,张槎沙口笋,曾被选作国宴食材,在一代代张槎厨师的传承创造下,沙口笋菜式不断推陈出新、百花齐放。

自2015年至今,张槎街道已开展国笋文化活动十年,期间举办了美食研讨会,美食探店、美食品鉴团、大盘笋粥、千人笋宴等特色活动,历年来吸引无数市民游客到张槎寻味品笋。为国笋文化的造大造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每年国笋文化嘉年华上,“笋王争霸赛”都备受瞩目。本次“笋王争霸赛”共有60多位笋农参与比拼,经过初赛和决赛角逐,下朗村笋农冯娇所栽种重达14.3斤的沙口笋成功夺得“笋王”称号。

“笋王争霸赛”颁奖现场。通讯员供图

“金丝白玉天作合、人间有味是清欢、碧油泛出嫩绿深、道法自然滋味长”,开幕式现场展示了多道沙口笋菜肴。历年来,张槎致力推广沙口笋菜式,曾举办“一店一笋菜”评选、张槎国笋宴全席十八经典菜式厨师培训班。

去年,张槎还与禅城区质量技术协会签订佛山市地方标准《沙口笋》战略合作协议,务求在沙口笋的种植和菜式制作创新等方面得到不断提升,助推“沙口笋”产业健康发展,力促张槎高质量发展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佛山市提出,要擦亮历史文化名城品牌,激活“十大传统文化”,其中就包括美食文化。

禅城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美食之乡、粤菜发源地之一,亦积极发扬美食文化。今年,张槎进一步将国笋文化活动与国潮文化、现代文旅产业相结合,精心策划了丰富的节目表演和电音节等活动,力图让市民游客在吃得开心、玩得尽兴的同时,感受领略张槎独具一格的潮流文化、美食文化和非遗文化魅力。

张槎沙口笋是张槎著名的美食名片。卢浩能摄张槎沙口笋是张槎著名的美食名片。卢浩能摄

“希望大家来张槎,买笋嘢、吃笋宴、睇笋盘,笋心笋意,好事连连!”张槎街道党工委书记何永庆表示,张槎作为美食、龙狮、龙舟等传统文化的重要承载地,有责任、有义务、也有能力,传承好、弘扬好优秀岭南广府文化,构筑文化产业新优势。当前,张槎以美食文化为突破点,建设了百粤美食展览馆,制定了美食文化对外推广扶持办法,出台了沙口笋地方种植标准,打响“师出张槎”城市IP。

现在美食摊位笋味飘香。卢浩能摄

“我们以笋为媒,以食为约,诚邀大家多来禅城走走,打卡解锁更多宝藏美食。”禅城区政协副主席刘志诚表示,禅城是佛山初地,既有“中国四大名镇”“天下四大聚”的历史荣光,更有创意产业园这样的获得多个国家级荣誉的新兴文创力量,是五区“最佛山”、湾区“最岭南”的标志性城区。

刘志诚表示,举办国笋文化活动,是以文化赋能产业升级、商业提质的务实之策。他表示,张槎要不断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力量,以文塑城,将文化元素融入更多贴合时代、符合城市格调的场景、业态;以文化人,挖掘美食文化的根与生命,让扎根本地的群众、来自大湾区的乃至全世界的游客,认识、知晓、喜爱禅城的风土、人情和味道。

南方+记者 卢浩能

通讯员 陈锦卓


编辑 熊琳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