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今天!画下“神来一笔”

南方+

今天,万众瞩目的深中通道正式开通,以气贯长虹的“中国跨度”,在浩瀚的珠江口画下“神来一笔”。

这条堪称世界最难的路之一,深中通道走通了。历时7年筹备、7年建设,创下10项“世界之最”,以集“桥、岛、隧、水下互通”于一体的超级工程,定义着连接的无限可能。

“深中连接”的宏伟“施工图”,今天已跃然成为描绘“世界无限”的“实景画”。

03:00

视频长卷丨深中通道,超A的!

一条通道

世界建设难度最高的跨海集群工程、世界上最长海底钢壳混凝土沉管隧道、世界最大跨径全离岸海中钢箱梁悬索桥……当10项“世界之最”同时集中在一座通道上,必然意味着要创造奇迹。

“海底绣花”“风中穿针”……这些描绘工程建设的一个个新词,是建设者们笑对困难的浪漫,也展示着施工的极大难度。

深中隧道,位于30余米深的海底,其建设需要让8万吨重的标准沉管实现毫米级对接,难度堪比载人飞船和“天宫”空间站对接。在海底安装32节沉管和一个最终接头如同“绣花”,一“绣”就是整整3年。

为保证30万吨散货轮和3万标箱集装箱船的通航需求,深中大桥(原名“伶仃洋大桥”)桥面最高达91米,通航净高达76.5米,是世界上最高通航净高的海中大桥。大桥的“生命线”在主缆,这是最关键的受力构件,除了要确保牢固,还要解决海洋环境中防腐等世界性问题。把一根根长约3000米、重约17000吨的主缆,搭建在270米高的大桥主塔之间,如同“穿针引线”。伶仃洋海域台风频发,“风中穿针”难度极大。

01:08

就在今天!划下“神来一笔”

难度极大,为何还要迎难而上?

对于地处粤港澳大湾区的城市而言,跨海通道就像是一个支点,对于重塑产业乃至整个城市格局,都有着至关重要的撬动作用。

从高空俯瞰,广袤的伶仃洋无疑在地理上形成了珠江口东西两岸城市的天然阻隔。为此,近几十年来,伶仃洋里“画”上了一道道“横”——虎门大桥、港珠澳大桥、南沙大桥等相继建成通车。

然而,对于深圳、中山等地居民来说,如果要相互往来,大多要向北经虎门大桥绕行。路程被拉长到两个多小时不说,由于长期车流量大,虎门大桥堵车也是常有的事。

因此,深中通道自构思设计阶段,便肩负着推动珠江口东西两岸更好连接、融合的重要使命。

如今从深圳出发,沿深中通道向西跨越珠江口,便可直抵中山市马鞍岛,将深圳、中山之间的车程缩短至30分钟内。与深中通道同步开通的还有两条深中跨市公交路线,每天发车超过90班、全程15-18元的“班车化”运作,让“双城”变“同城”。从两小时到半小时,时间缩短,距离拉近,珠江口两岸从此便捷跨越。

这一世界级跨海集群工程的恢宏笔触,将连接广州、深圳、珠江口西岸三大都市圈,在环珠江口100公里“黄金内湾”闭合形成“超级环线”,超8000万湾区人口携手进入“半小时生活圈”。

一群人

开路架桥,从来都是百年大计。将“不可能变成可能”的背后,离不开1.5万多名深中通道建设者付出的无尽汗水和智慧。

“哪里能服输,走自己的路!”他们之中,有奋斗了超过5000个日与夜,将壮志豪言一步步变成现实的总工程师宋神友。

作为世界航运最繁忙的海域之一,深中通道所处的伶仃洋,每日往来穿梭超4000艘船只。

为满足通航需求,深中大桥采用主跨1666米的世界最大跨径全离岸海中钢箱梁悬索桥方案,加之处在强台风频发区,有欧洲著名桥梁公司曾断定:整体钢箱梁悬索桥方案无法满足抗风安全要求。

建设蓝图刚刚绘就,怎能卡在最初设计阶段?建设团队潜心钻研3年多,终于攻克了台风频发区超大跨整体钢箱梁悬索桥灾变控制技术,一举打破了国外权威的论断。

时至今日,深中大桥已经历20多个台风的考验,在狂风骇浪中展现了“钢筋铁骨”。

“以前我们受制于人,现在赶上了交通强国建设的好时代,我要争分夺秒。”他们之中,有年过八旬仍坚守一线的技术顾问陈韶章。

先后主持我国第一条大型过江沉管隧道建设,建成广州地铁一号线,并作为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技术顾问的陈韶章,从没有想过退休,仍期待奔赴下一个“超级工程”。

如今,在深中通道这个“练兵场”,不少“80后”“90后”工程师逐渐锻炼成为项目的技术骨干,“海上黑”成为他们的青春“名片”。

与宋神友、陈韶章一起,超1.5万名深中通道建设者以忠诚担当、勇创一流、精益求精的奋斗精神,书写了一部历经跋涉的逐梦之作。

6年前,港珠澳大桥岛隧项目总工程师林鸣曾说:“拿下港珠澳大桥,世界上已经没有什么中国人不能造的桥”。如今,深中通道以15项国际领先的技术,标注“中国桥、中国造”的新高度。

超级工程背后的超级智慧,见证了万名建设者勇创一流的民族志气,印证着中国产业新质生产力的强大支撑。

一个未来

深中通道不仅因其项目规模、建设难度等才被称为超级工程。更在于其通车后,所打开的广阔想象空间——

珠江口东岸的繁华与西岸的潜力,在时空距离 “走近”中完美“相遇”,交通的“超导性”牵引大湾区资金、技术、数据等要素“大步快跑”,一个活力无限的世界级湾区跃然眼前。

一桥飞架,如何助力两岸城市群的产业深度合作?

回答这个问题前,首先需要明确的是,深圳与中山的深度合作并不是“简单粗暴”的产业转移。如今,这种合作更像是以桥为媒,两座城市产业上协作互补,扮演不同的角色。

6月,珠三角首个跨越珠江口的合作区——深中经济合作区亮相。“深圳总部+中山基地”“深圳链主+中山配套”“深圳研发+中山转化”,科技与制造乘着海风自由碰撞,擦出珠江口两岸产业协作的新火花。

拿炙手可热的低空经济来说,广东正在打造世界级低空制造高地,作为三个低空经济核心城市之一的深圳,以先发之势跑出了加速度;中山则具备低空经济的制造业配套优势。两座城市可以携手,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低空经济产业集群。

新兴产业集群链上“超级接口”,激活源源不断的“超级能量”,将助推整个大湾区乃至更远的珠江西口岸都市圈的产业格局升级。

产业协同的牵引力和推动力同向发力,越来越多的大湾区企业上演“西游记”,越来越多的西岸城市“链上”东岸、走向世界。

蓝图绘梦,今朝成真。

这条路走通了,一个世界级活力湾区正向世界彰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撰文】袁佩如 李赫 黄叙浩 杨天智 廖瀚 雷海泉 邢泽鑫 陈明诗

相关阅读

深中通道,超A的!

编辑 刘婷婷
校对 居伟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