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汕尾,说到海珍,人们立马就能联想到它的关键词——酒楼界的老字号。
以海珍大包闻名的海珍酒楼成立于1984年,比汕尾设市还早了4年,至今已走过40个年头。对很多人来说,这里不只是一家酒楼,更承载着大家对汕尾的舌尖记忆。
在40年的历程里,海珍在传承守正的道路上愈发坚定。站在时代高速发展的十字路口,这个人们口耳相传的老字号也迸发出新的生命力。
7月1日,规模宏大的海珍城将正式开业,其坐标位于汕尾市城区御景一号商业广场,整个项目前期投入约8000万元,经营面积约2万平方米,包含1600平方米的中空宴会厅、水晶婚礼堂、星空花园宴会厅等10个主题宴会厅,功能涵盖婚礼宴会、商务活动、会议举办、party主题庆祝等;还有40多个高端舒适用餐厢房,沉浸式的主题空间和百万级灯光音响阵列设计,可以满足各种用餐聚会需求。
新海珍城到底新在哪里?
一是新在富有人文情怀的设计。
走进“潮我来”特色餐厅,你能清楚感受到80年代情怀的装修风格,港风复古的设计富有年代感,融入了极具魅力的骑楼文化,随手就可以拍出大片。
区别于传统酒楼,海珍城的设计除了奢华以外,还特别融入了汕尾本土文化元素。比如精心设计打造汕尾“海上古堡”的打卡点,将汕尾景点的独特建筑风貌呈现给大众,还有克莱因蓝的30米海鲜长廊,还有墙饰上富有滨海气息的波浪条纹,富有历史气息的渔船,贯穿吃喝玩乐体验的珍味街小吃集市等。
此次海珍城在设计规划上,从风格设计、美食出品、文化氛围输出等全方位注入地域特色。汕尾的滨海风光、海鲜美食、人文风情都是旅游体验的亮点,海珍城致力于打造吃喝玩乐的一站式体验,让市民游客可以感受到汕尾独特的风土人情和美食文化。
二是新在海珍“城”文旅综合体的理念。
“我们要做的不只是一个餐厅酒楼,而是一个让消费者能够过来体验观光的文旅综合体,成为汕尾地标性的网红打卡点。”汕尾海珍城负责人陈天宇表示,汕尾是一座融合了广府文化、潮汕文化、客家文化等多种文化的城市,此次海珍城在设计规划上,从传统单一的餐饮酒楼全面升级为海珍“城”的概念。
作为“中国滨海休闲旅游最佳目的地”,汕尾455公里的海岸线居全省第二、粤东第一,滨海旅游资源丰富。此外,汕尾还拥有“中国海鲜美食之都”和“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金名片,文旅未来发展大有可为。
因此,海珍城立足打造文旅综合体的理念,一方面做好汕尾“美食推荐官”的角色,让“汕尾海鲜,天下领鲜”成为口口相传的城市金句,同时注重文化输出,在宴会大厅内设有汕尾燕尾顶传统戏台,让市民游客能够享受美食,同时也能够欣赏汕尾渔歌、甲子英歌舞、正字戏、西秦戏、白字戏等汕尾优秀文化艺术表演,另外设置非遗文创展区,让市民群众享受不一样的“文化大餐”。通过环境设计、文化点缀、场景打造等各个方面,充分展现汕尾丰富的海产资源及多样化的风俗文化。
在汕尾文旅发展的道路上,海珍城项目的落地也将进一步丰富汕尾文旅业态,让广大市民游客不仅要吃得好,还要玩得开心,看得过瘾,全面提高汕尾文旅综合服务水平。
三是新在行业引领带动的决心。
项目前期投入金额高达8000多万元,足以看出运营团队对于海珍城项目的信心,也侧面反映了他们对于汕尾未来文旅发展的高度肯定。
在建设过程中,海珍城项目团队前期做了大量的调研工作,通过各种渠道搜集汕尾的文献资料,参观汕尾博物馆,拜访了多位民俗文化研究工作者,了解到汕尾不同的乡镇,在不同的年代时期各自都有不同的文化特色,有自身独特的文化符号,此次海珍城在多个设计细节上都融合了这些文化符号,让汕尾文化的软价值变成硬实力。
作为汕尾本土餐饮品牌企业,海珍于2020年牵头成立了汕尾市餐饮行业协会并作为协会的会长单位,自协会成立以来,为汕尾市“粤菜师傅”“名厨、名街、名菜”三名工程尽力负责,组织举办“汕尾市百道名小吃”等多场烹饪比赛活动,为汕尾的餐饮行业企业、从业工作者等创造更多的发展机会。海珍每年也会自发地向社会福利机构捐献物资,在特殊的时期关爱社会特殊群体,始终心系公益事业发展。
“40年对于一个人来说,已经是不惑之年,对于一个品牌企业来说,更是一个里程碑,站在这个时间节点,我们也需要更深层的思考,对于汕尾、对于海珍,以及对于我们所处的这个环境与时代,我们可以做些什么。”陈天宇表示,希望海珍城项目的落地运营,能够助力带动汕尾文旅的发展,用心讲好汕尾故事。
【采写/摄影/视频】南方+记者 陈保良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