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过“湾”,从此不过弯

南方+ 记者

6月30日,一座连接深圳、中山和广州南沙之间的跨海大桥——深中通道迎来正式通车。

今年正值《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实施五周年。通车后,这座创下10项世界之最的“超级工程”,正在成为大湾区面向世界的一张崭新名片。

历时7年建设,这座全长24公里的跨海大桥,对于珠江口东岸的深圳人来说,它的开通意义有多重?

出行效率更高了——深圳与珠西城市直接联通,从深圳去珠江口西岸遛弯,从此无需再走“Λ”绕弯,时间压缩一倍以上。

湾区格局改变了——环珠江口100公里的“黄金内湾”A字形交通网络骨架有了“腰部”的关键一横,深圳都市圈和珠江口西岸都市圈实现海上“握手”。

要素流通更快了——大桥牵起“广深中”经济总体量近7万亿的三座城,组成“大桥+港口+机场”的“王炸组合”,人享其行、物畅其流,未来有望吸引源源不断的商机。

深中通道来了,城更近、人更亲、产业更紧密,珠江口两岸正在携手打开新故事的大门,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加速向世界级湾区演变。



从两小时到半小时

过伶仃洋开启“倍速”模式

如何过伶仃洋?从古至今,人们一直在探索。

八百多年前,伶仃洋是南中国大门上的一道防线,被视作不可逾越的天堑,南宋文天祥曾在山河破碎的怒海波涛中写下了“零丁洋里叹零丁”。

如今,伶仃洋早已不“伶仃”。这块喇叭口状的辽阔海域及周边,是华南地区最为富庶繁荣的珠三角洲,发展成了中国最有活力的区域之一。

这里也见证了粤港澳大湾区的诞生,伶仃洋半径60公里内,分布着深圳、珠海、广州、东莞、中山、香港和澳门等大中城市、5个大机场、4个深水港,是粤港澳大湾区的“黄金内湾”。

伴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人们在伶仃洋上“作画”,大海深处“穿针”。2018年,港珠澳大桥的通车,圆了始于上个世纪的伶仃洋联通之梦。

而由于伶仃洋呈现倒“V”字形的海域,将珠江口两岸东西相隔,两岸交通往来常常需要折道而行。

而这一切都将因为深中通道的到来而迎来转折。

过去,深圳与中山直线距离只有24公里,但需绕行东莞虎门大桥,全程接近120公里,且虎门大桥因车流量巨大被称为“广东最堵大桥”,两地往来通勤成本较高。

如今,深圳到中山实现跨海直达,“今后去深圳,半小时就到”将成为现实,加上深中通道跨市公交的常态化运营,深中“同城模式”即将开启。

过去,从深圳到珠海,需绕着倒“V”形珠江口,开车两小时北上到广州,再从广州行驶两小时南下到珠海。

如今,从珠海出发车程35分钟即可抵达深中通道,深圳与珠海的车程将缩减为约1小时。

深中通道通车之后,意味着从深圳市往返广州南沙区和中山市,将只需不到30分钟。深中通道缩短的不仅仅是时间和空间的物理距离,弥合的还有“东岸要空间,西岸要产业”的需求互补。

“相比珠江口东西两岸之间的生活往来,经济活动对时间更敏感。对于企业投资来说,两地距离哪怕是缩短10 分钟、5 分钟的成本都意义重大。”深圳大学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教授袁易明说。

随着深中通道将成为连接珠江口东西两岸的交通大动脉,从深圳跨越伶仃洋、横过珠江口的过“湾”效率将提升至“倍速模式”。

一桥连三城,经济体量近7万亿

跻身国内“含金量”最高跨海大桥

桥,是深圳特色,也是深圳名片。

根据住建部的数据,截至2022年末,深圳就有了2907座桥,每一平方公里深圳的土地上就有1.5座桥。

放眼伶仃洋上,珠江口已有4座跨江或跨海通道建成。从北向南分别林立的是:黄埔大桥、南沙大桥、虎门大桥、港珠澳大桥。

“新入局者”深中通道,有何特别之处?

“与其他跨江跨海通道相比,深中通道优化了珠江口跨江通道格局。”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港澳及区域发展研究所所长张玉阁认为,珠江口呈现“A”字形结构,现有的黄埔大桥、南沙大桥、虎门大桥主要分布在“A”的顶端,港珠澳大桥则在“A”的末端,深中通道处在“A”的中间即“腰”的部位。

从城市群互动来看,深中通道联通的是深圳都市圈和珠江口西岸都市圈。“深莞惠”与“珠江中”两大城市群,终于有了直接的珠江口跨海“内环通道”。

张玉阁表示,现有的黄埔大桥、南沙大桥、虎门大桥,连接的是广州内部和广州—东莞之间,主要是广州都市圈和深圳都市圈的联通。而深中通道将深圳这一都市圈核心城市与珠西城市的直接联通,对促进珠江口东西两岸联动发展意义重大。

广东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提出,要打造100公里“黄金内湾”,其中明确将以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发展作为突破口,带动广州、深圳、珠江口西岸三大都市圈融合发展。

如今,“一桥连三地”的深中通道,有望将“黄金内湾”的含金量提升至更高。因为这不只是一条双城通道。深中通道连接深圳和中山的同时,其中一个出入口位于广州南沙港附近,实际上是将广州(南沙)、深圳(宝安)、中山(翠亨)串联起来了。

深中通道所连接的广州(30355.7亿元)、深圳(34606.40亿元)、中山(3850.65亿元),三座城市GDP总和接近7万亿元(68812.75)。可以说,深中通道是当前国内连接经济体量最大、“含金量”最高的跨海大桥。

“未来,深中通道的‘含金量’既体现在能够带来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也体现在能带来区域的协同发展、联动发展、融合发展、一体化发展,提升粤港澳大湾区整体发展水平和核心竞争力。”张玉阁表示。

迎接“大桥经济”

深圳创新+中山制造唱响“双城记”

桥的作用,不止于连接。在世界级湾区的范围内,桥带来的价值远远超过想象。

在纽约湾区,韦拉扎诺海峡大桥为新泽西州直通长岛与肯尼迪机场、减缓曼哈顿公路的拥挤车流,发挥了相当大的作用。

在旧金山湾区,海湾大桥将拥有港口、商贸活跃的奥克兰和专长在于制造业的东部城市连通起来,形成良好互动,后来也成就了旧金山湾区成为全球知名的科技创新中心和美西金融中心。

一座座大桥成为一个个内联湾区、外通世界的战略支点。大桥仅是符号,其背后的“大桥经济”,才是深刻影响城市间协作力度并重塑湾区经济版图的本质。

深中通道通车后,能带来“大桥经济”吗?

从自身条件来看,深圳宝安国际机场、广州港枢纽、深圳国际会展中心、跨海大桥......数一数深中通道沿线的“配置”,可谓是配齐了城市发展硬实力所需的“海陆空”硬件,大桥起,港口兴,机场旺。

“会展经济、交通枢纽、国际贸易,这些要素组合起来,对企业家是很有吸引力的,有望虹吸带动更大的人流、物流和信息流。深中通道所产生的动能和势能会更大更强,所带来的‘大桥经济’或更为可观。”袁易明说。

在深中通道通车之前,深圳和中山两地的跨城合作已开始有动作。

据最新信息,当前深中经济合作区已经完成了66平方公里园区的选址,未来将共同探索深圳总部中山制造、深圳链组加中山配套、深圳研发加中山转化等产业协作的新模式。待深中通道开通后,这种经济效应有望进一步显现。

“未来,大桥带来的将仅仅是‘大桥经济’,随着大桥带来的辐射效应和溢出效应的增强,甚至有可能出现‘大桥园区’‘大桥社区’等。”张玉阁表示,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进入加快发展的第二个五年之际,深中通道的开通具有风向标意义,这是深中通道的重要价值所在。

【策划】甘雪明

【统筹】曲广宁

【采写】刘越亚

【摄影】朱洪波

编辑 孙梦圆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