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市工信局:产业集群发展迎来新动能|双通道 新跨越

南方+ 记者

点击图片进入专栏

点击图片进入专栏

“双通道”开通后,江门与珠江口东岸城市进入联网模式,江门将进一步深度参与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分工合作,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培育新质生产力注入全新的动力源。

近日,南方+对话江门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书记、局长李健中,听他分析“双通道”为江门产业发展带来了新机遇,以及接下来工信部门迎接“双通道”的工作方向。

南方+:为迎接“大桥经济”,贵局做了哪些部署、成效如何?

李健中:深中通道通车已进入倒计时,江门高质量发展进入历史性时刻,我局纵深推进新型工业化,全力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勤练“内功”迎接“大桥经济”。

一是推进产业集聚发展。贯彻落实省“制造业当家22条”工作部署,制定实施《关于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坚持传统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齐抓并举,持续壮大先进材料、现代轻工纺织、现代农业与食品三大千亿产业集群,提升能源、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重点产业发展能级;培育江海区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台山市金属制品及材料产业集群等一批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深入实施链长制,海目星、维达纸业成为省重点产业链“链主”企业。去年我市15条重点产业链合计完成规上工业增加值1134.86亿元,同比增长6.3%,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链成为第5条产值超500亿元产业链;今年1-5月15条重点产业链合计完成规上工业增加值427.34亿元,同比增长7.4%。

二是提升数智化促进产业转型。抓好《江门市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及企业技术改造实施办法》的宣贯和实施,重点支持“专精特新”等优质企业开展技术改造。今年1-5月推动232家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同比增长15.4%;完成技改投资178.99亿元,同比增长60.5%。积极实施制造业数字化改造工程,全力推动五金及不锈钢制品、摩托车及零配件、造纸及纸制品、新一代电子信息、小家电制造等细分行业实施数字化转型,组建江门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产业生态供给资源池,提升江门在传统产业数字化改造的能力和水平。推进全省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市建设,1-5月推动215家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成功创建“千兆城市”,全市累计建成11025个5G基站。

三是加强产业区域配对协作。推动与深圳、中山等市加强产业协作,共建经济合作区和县域特色产业园区,推动台山、开平、鹤山和恩平与中山市对口镇街建立两地产业联盟,组织开展产业对接互动,构建两地互联互通的产业链供应链。大力推动工业设计合作,推动我市与佛山、中山、珠海等市组建珠三角设计联盟,与深圳市工业设计行业协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邀请深圳、香港、澳门等地机构为我市企业把脉问诊,提升创新设计水平。

南方+:当前,江门正推动“深圳总部+江门生产”“深圳研发+江门制造”合作模式,对哪些产业链、产业集群有何积极影响?

李健中:该合作模式能够充分发挥两地所长,促使深圳研发能力与江门的生产制造优势相结合,为江门产业发展带来了新动能,尤其是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新一代电子信息等产业将迎来重要的发展机遇:

一是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将受益近地化配套得到新发展。随着中创新航的投产,我市新能源电池产业发展初具规模,进一步加强了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的配套体系,为与深圳等地产业对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作为珠三角及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节点城市,江门位于比亚迪、广汽和小鹏等整车企业200公里配套半径范围内,周边产业配套需求的增长,为我市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生产企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中创新航江门基地。  南方+ 杨兴乐 拍摄

二是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有望进一步联动发展。我市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覆盖从电子材料、电子元器件到电子产品制造整个产业链,集聚了海信电子、优美科长信、世运电路等一批龙头骨干企业,打造了印制电路板、电子材料、新型显示器件、电声器件、电线电缆等一批优势产品。但在半导体、集成电路、传感器、工控电子、人工智能等环节仍较薄弱。随着深江合作模式的推进,未来可通过深江两地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的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进行差异化产业分工,推动跨区域合作共建,实现优势互补、产业联动、合作共赢。

南方+:“双通道”开通后,江门产业空间广阔的优势将加速兑现,接下来大型产业集聚区、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等载体建设有何侧重点?

李健中:自2021年以来,我局深入实施“园区再造”工程,集中资源推动江门大型产业集聚区、江门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加快建设,在省2023年度园区高质量发展考核获得优异成绩。

截至目前,集聚区累计争取省级专项资金3.2亿元、专项用地指标3375亩,完成征地4.28万亩,整备土地3.22万亩,有21块500亩以上连片土地整备完毕,用地要素保障充足;完成基础设施投资超300亿元,新增建成可供出租出售的工业厂房面积超40万平方米,充分保障项目落地空间。同时,在集聚区内谋划建设江门主平台,并成功推动江门主平台获评为全省五个重点支持建设主平台之一(也是粤港澳大湾区唯一重点主平台),累计获得4.9亿元资本金及一系列政策叠加支持,争取专项用地指标1414亩,完成土地平整6170亩。

随着“双通道”的开通,我局将积极发挥江门大型产业集聚区及主平台指挥部统筹作用,进一步集聚资源加快产业平台建设,力争集聚区、主平台各项重点指标继续保持全省前列。

企业考察团走进江门主平台。  南方+ 杨兴乐 拍摄

一是,高标准落实集聚区3个先行启动区、11个特色产业园相关规划,形成完整的规划体系;力争2024年集聚区完成土地平整1万亩,年度基础配套投资不少于135亿元,全力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达4000亿元。

二是,全面落实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实施方案,力争2024年主平台完成土地平整5000亩,年度基础设施投资不少于50亿元,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超900亿元,承接亿元以上产业转移项目不少于70个;做强做大市级主平台开发公司,用好4.9亿元主平台资本金,重点抓好主平台11个关键卡点基础设施和产业项目建设,推动项目总投资额超50亿元,力争放大倍数超10倍。

三是,推动新会大泽与司前、台山大江与水步、开平水口与月山、鹤山共和与址山八镇联动发展,实现交通互联、产业互融、设施互用,力争在3年内八镇新增工业用地超10000亩,累计完成工业投资超1000亿元,拥有规上工业企业超1000家,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1600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达400亿元,将八镇联动发展积极打造城镇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新模式、我市实施“百千万工程”的新亮点。

南方+:大桥开通后,江门产业发展进入新的风口,从构建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培育新质生产力的角度看,江门将迎来哪些机遇?

李健中:大桥开通让江门与粤港澳大湾区其他城市的联系更为紧密,珠三角各市,尤其是珠江口东岸城市的高端资源要素将加速向江门涌入,为全市高质量发展带来新机遇。

一是生产服务业供给池更活跃。大桥开通后,将会拓宽珠三角优质数字化服务商的服务半径,吸引更多来自深圳、东莞等珠江东岸的数字化服务商来到江门,为本地制造业企业提供更多数字化改造服务选择,有利于进一步扩大江门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产业生态供给资源池,完善江门市工业互联网生态体系。同时,也会带动如深圳市工业设计行业协会等优质资源走进江门,为江门工业设计带来更多的合作与发展机遇。吸引更多的金融机构参与我市“政银保”融资项目,切实为企业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为我市产业发展再添动力。

江门制造业基础雄厚。  南方+ 杨兴乐 拍摄

二是先进制造业发展动力更强劲。随着江门全面对接深圳,融入粤港澳大湾区“1小时生活圈”,江门发展空间广阔,将会吸引更多先进制造业企业来江投资兴业,带动我市硅能源、新型储能、低空经济、安全应急等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提高我市先进制造业占比、提升我市制造业发展能级。

三是未来产业起步开局更迅速。面对“大桥经济”窗口期、黄金期,江门将学习借鉴深圳未来产业发展路径,用好大湾区城市群一体化带来的产业、资金、技术、人才等优质资源要素进一步汇聚的红利,强化前沿技术研究和技术应用,在人工智能、合成生物、氢能源、深海装备等未来产业领域将更加主动作为,全方位与深圳对接。这也是江门在“大桥经济”下深化深江合作,深度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分工协作的关键“钥匙”。


编者按

深中通道、黄茅海跨海通道“双通道”开通在即,将对江门产生哪些积极影响,江门各部门如何乘势而上,迎接机遇?即日起,南方+江门频道“双通道 新跨越”专题开设一把手访谈栏目,专访多位重要部门一把手,看江门抢抓“大桥经济”风口的新思路。

【采写】南方+记者 李霭莹


编辑 钟惠琳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