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安区西湾小学(集团) :红色引擎强堡垒 立德树人添动能

南方+

教育兴则人才兴,教育强则城区强。  

作为深圳人口大区,一直以来,宝安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将教育作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加快打造高品质民生幸福城区的有力支撑。  

今年1月,为加快建设与“双区”“三城”地位相匹配的教育强区,宝安密集成立一批教育集团,选择优质学校率先开展集团化办学。其中,西湾小学(集团)由西湾小学牵头,涵盖固戍小学、共乐小学、海城小学和西湾小学蘅芳校区(筹建中)等成员校。  

近期,该集团成员学校先后揽获“全国科学教育实验区首批基地校”“广东省教研基地实验校”“广东省评价改革示范校”“中华诗教深圳示范校”“深圳市中小幼教师专业发展基地学校”“深圳市教育改革创新大奖”“深圳市未来教育基地校”等荣誉,赢得社会各界盛赞。  

这让人不禁发问,集团成员校齐头并进、和美共生的秘诀是什么?“以‘党建引领学校发展’为基底,聚力写好党建‘融’文章。”西湾小学(集团)党委书记徐莹莹道出了缘由,在“红色引擎”的带动下,西湾小学(集团)逐渐形成了“不一样的生长,同样的精彩”发展态势。  

原来,自集团成立以来,聚焦“党建引领集团高质量发展”这一工作中心,把党的领导融入办学治校全过程各方面,深化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在红色引擎释放的澎湃动力下,进一步激发教学内生动力,形成各校高质量发展的良好局面。  

党员、名师双培养  

培育“西湾红”先锋  

一支思想进步、素质优良、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是学校高质量发展车轮向前不可或缺的动力源。  

自集团成立以来,西湾小学(集团)立足“党员队伍+教师队伍”两支队伍的培育,聚力打造一支敢担当、勇争先、乐奉献的“西湾红”先锋教师队伍。  

为在党员队伍中打造领头羊,西湾小学(集团)以社区“双报到”、党员志愿岗服务等形式,积极开展“党员志愿服务”活动,借助幼小衔接政策解读、家庭教育讲座、垃圾分类知识宣讲等活动,让党员教师走进社区送温暖。  

与此同时,不少党员教师敢于亮身份、亮承诺、亮本领,带动并促进教师形成了干事创业的昂扬心气。如集团教师王志伟、陈汶鸿赴汕头支教;安娜、黄郁如、黄晓丹、谭美婷、庄瑜、赖艳等党员在市区各类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徐莹莹、陈永畅、万代红、吴秀凤、钟素霞、宋瑞、黄郁如、王爱华、周瑾、郑宏伟等分别成为了全国、省、市、区规划课题主持人等。  

在锻造王牌教师队伍中,西湾小学(集团)党委结合“干部作风提升年”“深化干部作风建设年”要求,抓实落细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先后开展师德建设主题教育月、班主任月、寻找身边的榜样、邀请法律顾问专题培训等系列教育活动,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签订师德师风责任书,签订拒绝有偿补课承诺书;持续推进“把骨干教师培养成党员、把党员教师培养成教学骨干”的“双培养”工作。  

而集团名师工作室作为中坚力量则开展多角度的教研培训活动,助力教师鱼跃龙门。集团推出“专家引领工程”,邀请党建专家、优秀教师、师德模范走入校园。  

全面抓实“三工程”  

筑牢根基强堡垒  

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要多管齐下,多方发力。  

西湾小学(集团)党委通过创新实施树“旗”工程+搭“桥”工程+强“基”工程三项工程,将每个成员校党支部都锻造成坚强的战斗堡垒。  

所谓树“旗”工程,即明确“旗帜”方向,集团党委引领各成员学校党支部通过“三会一课”“第一议题”等形式,强化学在日常、做到实处,推动党性修养、政治素质、工作能力“三提升”。  

搭“桥”工程则推动各党支部深入一线,开设“校长和悦有约”“校长信箱”“校长热线”“书记思政第一课”等,搭好“调研桥”“指导桥”和“监督桥”,通过生动的案例、真实的故事增强教育实效。  

实施过程中,各党支部不仅组织干部与干部之间、党员与党员之间、党员与教师之间的深入谈心谈话活动,还借力社会化评价数据,通过数据的对比反馈,寻找学校工作的生长点,结合家长关注的热点问题,明确整改目标,提炼改进措施。  

在推动强“基”工程上,西湾小学(集团)党委根据“作风提升年”工作要求,利用“三会一课”、学习强国、深i学等平台,组织全体党员教师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学习,并创设党员先锋岗,开展“亮身份、亮承诺、亮本领”系列活动和“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  

深度推进“四融合”  

化解党建业务“两张皮”  

下好党建引领立德树人“一盘棋”,必须在推进改革创新、增强实效性上下功夫。  

为化解党建业务“两张皮”,西湾小学(集团)党委围绕中心工作,促进党建与学校理念、学校文化、教育教研和团队群建四个“融合”,形成党建、业务“一盘棋”。  

在理念融合中,集团党委注重把党建与学校育人理念“和悦生长”相融合。  

为帮助特需生,集团各校全力实施“一对一建和悦校园”党建项目,搭建党员干部教师与特需生及家长的先锋队,每名党员教师帮扶1—2名潜力生,每名干部帮扶1名潜力生,通过“课堂助学、随机谈心、入户家访、生活指导”等形式,用“爱心、耐心、信心”帮扶这群“慢飞的天使”。  

在与学校文化融合中,西湾小学(集团)党委注重文化浸润,将理想信念教育浸润在校园生活的各个方面。通过经典传诵、诗词积累、诗词书写比赛、诗词展演等丰富多彩的形式,让师生登上了各类舞台。  

与教育教研相融合中,集团各校则把“支部建在学科组”“党小组建在教研组”,让党员带头进行教学研究,让最基础的业务链条上都有党的旗帜,共同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以“和悦”教研为抓手,促进教师队伍分阶发展;以“和悦”课程为动力,搭建多元、跨学科、项目式课程,推进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  

为让广大少先队员在党的旗帜照耀下茁壮成长,西湾小学(集团)党委积极推动党建与群建相融合,在团员青年中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密切党团关系,端正团员青年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组织开展系列少先队主题活动等。  

在深度推进“四融合”下,西湾小学(集团)成员校发挥各自优势,牵头辐射优势项目,如共乐小学作为中华诗教深圳示范区试点校,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效能,用诗教浸润课堂;海城小学作为深圳首批劳动教育示范学校,依托生长能量APP系统将可视化评价融入劳动教育;固戍小学作为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创新足球研训,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形成了和美共生的良好局面。未来,集团各校也将持续探索融合育人新模式,实现和美共生,悦行自立。  

■延伸  

智慧教育推广共享  

撬动教育教学全场景变革  

“双减”之下,如何更好为师生减负,办好实事?西湾小学(集团)党委以党建引领为灵魂,正逐步探索出一条具有学校特色的“双减”道路。  

西湾小学(集团)党委书记徐莹莹探索并推进教育信息化已10余年。在她的主导和领航下,脑科学赋能可视化生长教育评价模型构建和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作业改革,已逐渐在集团各成员校之间共享。  

目前,集团校中的学生都基于虚拟现实,再造了一个“数字我”,以“树苗”的生长状态进行可视化展示。  

“它让‘激发学生内驱力’这件事有了抓手。”徐莹莹介绍,在数据支撑下,评价模型与该校“和悦生长”办学理念深度融合,系统从“班级量化、劳动任务、学业成绩、荣誉档案、日常行为”等多维场景采集数据,形成“悦智、悦健、悦劳、悦艺、悦创”五个维度,为学生成长“画像”。  

与此同时,数据终端通过“智能+可视化”分析,能直观地以条形图、折线图、雷达图等数据结果,支持教师、家长和学生进行自我诊断、分析和甄别,不仅为学校智慧管理决策提供数据支撑,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同时也助力教师精准化教学、学生个性化学习,并促进家校共育。

【撰文】徐峰 陈永畅

【来源】南方日报

编辑 陈斐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