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吃到镇|鲜翻味蕾的“西江鲍鱼”,藏在江门“鼓浪屿”

南方+

点击图片进入专栏

点击图片进入专栏

深中通道即将通车!“由深入江 好吃到镇”——穿越深中通道探寻江门地道美食系列第二期,带你来到江门新会睦洲镇,品尝有“西江鲍鱼”之称的黄沙蚬,感受疍家风情。

西江缓缓流经睦洲,塑造了秀丽的水乡风光,也孕育了人间至鲜。

睦洲位于珠海、中山、江门三市交界,是全国百佳旅游目的地。镇上的石板沙村,位于西江一个小岛上,有人称它为“岭南水乡版乌镇”,也有人叫它“广东版鼓浪屿”。

石板沙。睦洲镇供图

石板沙是一条有着200多年人居历史的疍家渔村。长期以来,疍家人逐水而居,以捕鱼摸蚬为生,被称为“海上游牧民族”。随着时代的发展,疍家人上岸定居,部分转型从事种养业,但石板沙的疍家文化仍然得以保护和传承。

墙绘充满疍家文化元素。  南方+ 叶芷晴 拍摄

生活方式在改变,新的业态在形成。这些年,随着乡村旅游的兴起,石板沙独特的水乡疍家文化和鲜美的河鲜美食吸引了大批游人,从而带旺当地的经济发展。

石板沙处处可见生动精美的墙绘。  南方+ 叶芷晴 拍摄

黄沙蚬、黄鱼、河虾,合称为“石板沙三宝”。它们是疍家人餐桌上常见的食材,现在更是游客追捧的美食。其中,黄沙蚬最负盛名,被称为“西江鲍鱼”。2022年,石板沙黄沙蚬烹饪技艺入选江门市第九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睦洲黄沙蚬。  南方+ 叶芷晴 拍摄

黄沙蚬的生长,离不开水和沙。正因为睦洲附近水域水质洁净,黄沙层较厚,水流相对平稳,才能出产优质的黄沙蚬。石板沙渔民往往传承古法,采用代代相传的特制捞蚬工具——蚬艇来捕捞黄沙蚬。

在捕蚬的时节,渔民在半夜或者清晨,就开着小船,带着蚬撬出发。渔船驶到江中水流急处熄火,渔民将蚬撬缓缓地扔进水中,静待一会,再将蚬撬收起,就能捕捞出新鲜的黄沙蚬。因为蚬撬形似耙,体形较小的蚬可以通过隔间的缝隙掉回江中,继续成长。而在扒动的过程中,敏感的黄沙蚬会将蚬壳紧紧闭合,这样捕捞的黄沙蚬泥沙较少,个头较大,更加清甜。

渔民用蚬撬捞黄沙蚬。 南方+ 杨兴乐 拍摄

渔民用蚬撬捞黄沙蚬。 南方+ 杨兴乐 拍摄

渔民把黄沙蚬捕回村中后,一部分会留在家中吃掉或者摆摊售卖,一部分则是供应给村中的食肆。

梁金华是土生土长的睦洲人,他经营的华哥美食餐厅在石板沙村颇有名气,河鲜正是招牌。不少来自江门、广州、深圳、港澳的食客老饕专程到店,只为一尝黄沙蚬之味。

黄沙蚬有很多种烹制方法,蒸、焗、烧、炒都可以。其中最经典也最受食客欢迎的就是清蒸黄沙蚬。把吐净泥沙的黄沙蚬装进平底盘中,开大火蒸,再加上餐厅自榨的纯正花生油,就能最大限度释放蚬肉的原汁原味,吊出其独有的鲜味。

一口一个,停不下来。  南方+ 叶芷晴 拍摄

与一般的河蚬相比,睦洲黄沙蚬的个头更大,蚬肉也更肥嫩,吃起来并没有泥沙和腥味。一口下去,蚬肉爆出的汁液混着油盐汁在口腔中蔓延。细细咀嚼,鲜味便从口腔扩散到喉咙,再伴着蚬肉入肚下胃。人间至鲜,正是如此。

辣椒不辣,请广东朋友放心。  南方+ 叶芷晴 拍摄

随着交通的发展,石板沙的游客越来越多,像华哥美食餐厅这样专营西江河鲜的餐厅也越开越多。他们像期待河鲜丰收一样,期待着深中通道的开通。梁金华说:“路通财通。等深中通道开通了,相信店里的生意会更红火。”

各类河鲜也值得一尝。  南方+ 叶芷晴 拍摄

交通是经济的脉络。当前,睦洲镇已经做好准备,在攻坚招商引资、冲刺平台建设、推动项目提速、推动项目提速、推动乡村振兴等方面铆足劲,全力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储能专业镇,迎接深中通道开通带来的人流、物流和资金流。围绕新能源电池、新型储能等产业精准招商的粤港澳大湾区储能集成创新谷,就是睦洲镇对接深圳等地优质资源的一个生动实践,目前投资10亿元的中星储能项目、投资5.3亿元的金星智谷项目、投资20亿元的首通新能源电池项目已先后落户,新能源产业集群初具规模。

【出品】江门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江门分社

【统筹】潘晓晨 叶芷晴

【脚本/撰文】叶芷晴

【出镜】钟惠琳

【海报】区瑞香

【拍摄支持】新会区睦洲镇

编辑 李衡昌
校对 曾慧雯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

暂无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