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大学毕业典礼上,主礼嘉宾陈平原送给毕业生一个字:“磨”

广东教育头条
+订阅

骊歌声起,青春未央,扬帆起航续写华章。又是一年毕业季,6月28日上午,汕头大学2024年毕业典礼暨颁奖礼在汕头大学桑浦山校区举行。

今年,约4500名毕业生(49位博士毕业生、1524位硕士毕业生和2922位本科毕业生)整装待发,备齐了专业学识与人生体悟,满怀着青春活力与未来梦想,从汕大扬帆起航。

汕头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郝志峰,执行校长、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王泉,校纪委书记冯兴雷,副校长喻洪、陈敏、刘文华、胡忠,李嘉诚汕头大学发展基金会执行董事、汕头大学医学院顾问罗敏洁博士,主礼嘉宾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陈平原,毕业生家长代表及2024届毕业生出席典礼。典礼由汕头大学党委副书记周镇松主持。

校长寄语:

山海情、汕大谊,I believe,I can

“莫愁前路无知己、尚有汕大英雄在。”毕业典礼上,汕头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郝志峰发表致辞时抛出金句,“山海情、汕大谊,I believe,I can!”

今年,汕大推出个性化定制的学士帽,融合AI变脸、3D人体复刻技术的全息数字毕业照等。在郝志峰看来,人工智能时代,+X、X+,能够加出无限可能。

郝志峰介绍,目前,汕大有10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临床医学全球排名进入前2.4‰,新增土木博士点,新成立数计学院,建设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TISC中心及多个科研平台。而这一系列成就,离不开汕大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展现青春作为。  

“本科四年、研究生三年,经历了过渡校区、桑浦山校区、东海岸校区,今年毕业的同学们见证了东海岸校区的拔地而起,在无数个日夜里山海相聚、跨越整个汕头往返学习。难忘的四年,再过20年,我们又相会,回想今日,我们自豪地说:‘伟大的祖国,有汕大、有汕大人!’”郝志峰说。

陈平原:

作为潮人,把汕大看成自己的大学

汕大的毕业典礼,少不了“凤凰绕场”,少不了一曲《大学问》合唱,更少不了的是每年的“神秘主礼嘉宾致辞。

今年,汕大毕业典礼的主礼嘉宾是北京大学现代中国人文研究所所长陈平原。“作为潮人,我还是对这所‘自己的大学’倍感亲切。”他说。

发言中,陈平原送给汕大毕业生一个字:“磨”——磨合、磨蚀、磨砺的“磨”。

陈平原说,以他的经验,所有优秀毕业生——不管本科、硕士还是博士,走出大学校门进入社会后的最大困惑,就是如何磨合。因思想观念、文化价值、工作方式乃至生活习惯的差异,进入新天地后,必定有一个交流、碰撞、包容、认同的过程。

“跨不过这个门槛,永远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可是若过早融入,没有任何心理障碍,一切都很自然,那也不是好事情。毕竟大学不同于社会,象牙塔里讨生活,远离十丈红尘,较多地保留了理想性。”在陈平原看来,比较好的“磨合”过程是,不急不缓,三五年自然过渡,最终达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

陈平原认为,进入社会既是一种磨蚀,也是一种磨练。磨蚀是指人的意志会被各种现实利益所折损,在磨练中才能够感知到“绝知此事要躬行”,这样才能够真正成长起来。而“磨”与“不磨”之间,存在着巨大张力。因为,人生总得有些坚硬的内核,经得起外部环境的“磨蚀”与“磨砺”。由必不可少的“磨合”、九曲十八弯的“磨蚀”、艰难前行的“磨砺”,再到那个昂首向天、特立独行的“自在”与“不磨”,那是一场艰难的跋涉,也是精神蜕变的过程。

“道路当然曲折,但愿前途真的光明,祝福大家!不要忘了你曾在校园里面做过的梦!”陈平原为汕大毕业生送上最美好的祝福。

南方+记者 钱明雅 蔡沚彦

通讯员 李倩彤 叶楠楠

编辑 冯颖妍 张茵
校对 梁飞飞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