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治未病科: 中医融合现代技术,提供全程健康管理服务

广东健康头条
+订阅

44岁的林女士,因患有耳石症,长期被失眠困扰。接受治疗后,她没有等来症状好转,随之而来的是头昏脑涨、烦躁不安、口腔溃疡等身体不适。在朋友的推荐下,林女士来到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下称“广医附属中医医院”)治未病科,寻求治疗。

经过中医体质辨识,医生发现林女士气郁与阴虚体质交织,采取了“先实后虚”的治疗策略。在持续服用中药汤剂后,林女士的睡眠状况有了明显改善,情绪也趋于稳定。

在广医附属中医医院治未病科,不少跟林女士一样的患者,通过服用汤剂、膏方,调节生活方式,实现了体质调理,恢复健康状态。

成立15年来,该院治未病科发挥中医药治未病的特色优势,将中医体质辨识与现代检测检查方法相结合,针对不同患者的情况,量身打造养生、预防和治疗方法,提供全程健康管理服务,实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愈防复。

 因人施策

 打造中医特色疗法

“治未病科,是治胃病的吗?”“我都没病,为什么要来看病?”这些问题,广医附属中医医院治未病科主任高三德已经记不清被问过多少遍了。

每当此时,高三德都会耐心解释:“治未病”注重未病先防,在没生病之前,综合运用中医养生保健技术和方法进行预防,中医体质偏颇人群、亚健康人群、病前状态人群、慢性病人群,以及育龄妇女(孕前调理)、男性(育前保健)等,都可以到治未病科就诊。

询问病情、仔细把脉、看舌象……诊室里,高三德正在为患者把脉开方。这些患者中,不少是不孕不育的人。“他们往往求子之路坎坷,看过很多名医,抱着碰碰运气的态度而来。”高三德说。

 高三德还记得,有位患者潘女士,有了“好孕”却还是忧心忡忡。原来,潘女士怀过两次孕,但都没保住胎,做了很多检查也找不到原因。她担心这回,又是空欢喜一场。

“遇到这种病人,治病必须先医心,再身心同治。”高三德花了半个小时,为潘女士做心理疏导,帮助她树立信心。然后,辨证开方,帮助潘女士调理体质,叮嘱她生活中的注意事项。

然而,孕途注定不平静。潘女士经常腰酸,再次出现了流产迹象。幸运的是,在中西医共同作用下,潘女士保胎成功。“高医生,谢谢你!”孩子生下来后,潘女士的先生激动地说。

“中医药治疗不孕不育讲究整体调理,为孕育打好基础,特别是对原因不明的不孕不育症,通过辨证论治,部分患者可以生育成功。”高三德介绍。

与其他科室看具体的病不同,治未病科更强调全程健康管理,既关注当前的症状,也着眼长远的健康状态,注重因人施策,根据每个人的情况进行针对性调理。

高三德介绍,科室针对患者的中医体质与疾病特点,结合中医辨证论治理念,提供多样化的调养措施及干预手段。其中,调养措施包括药膳食疗、茶饮、芳香治疗、音乐治疗、运动疗法等,干预手段包含中药汤药、中药膏方、脉法针刺、雷火灸、中药贴敷、中药熏洗等。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中药药食同源文化,治未病科创新推出了药膳、养生茶、养生月饼等产品,受到好评。

中医治未病的理念,同样适合慢性病患者的健康管理。治未病科还与相关科室合作,开展糖尿病、慢性肾脏病、高血压等十余个病种的慢病管理工作。目前,该院成立了16支中医治未病慢性病防控团队,服务4万多名慢性病患者。

技术赋能

提升诊疗服务效率

在广医附属中医医院门诊大厅,一台银白色的人工智能体质辨识机器人,吸引不少市民驻足。

市民站在设备前,面对屏幕摄像头拍摄几张面部和舌头的照片,再回答5道问题,就会收到一份详细的中医体质辨识报告。

这款智能中医设备是该院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的成果,通过大量名中医的诊疗数据、书籍上记载的名医案例以及临床诊疗大数据,学习中医体质辨识,为公众提供快速、便捷的服务。

去年,广医附属中医医院承担的“广州市三级名中医工作室”建设项目下沉多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该院借助人工智能体质辨识机器人,在社区开展“AI智能中医体质辨识”治未病服务项目。

“以前中医体质辨识耗时长,现在几分钟就搞定了”“科技很发达,结果也可信”……不少使用过这款智能设备的社区老年居民,伸出了大拇指。

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发展,推动中医技术与方法不断创新。高三德介绍,目前,新技术已经成功应用到科室诊疗与服务过程中,除了传统的针灸、穴位贴敷、膏方、体质茶饮等中医特色调理服务,还有医用红外热成像仪、身体成分分析仪、经络检测仪等智能设备辅助诊断,现代医学检查技术和传统中医治未病手段实现融合,提升了诊疗效率和服务质量。

在治未病科健康状态信息采集与辨识评估区,只需短短几分钟,红外热成像仪就可以完成对患者全身“拍照”,“捕捉”人体不同部位的温度,生成精准的彩色热图及检查报告。

“有些患者的病情复杂,借助设备,我们能够准确观察到身体不同部位的温差,辅助判断患者的健康状况。”治未病科主治中医师潘雨薇说,一些潜在的健康问题可能在常规体检中难以发现,但红外热成像分析仪能够捕捉到细微的温度差异、检测到人体早期的异常变化,为重大疾病提供早期预警,并辅助治未病的中医体质诊断。

此外,广医附属中医医院还开发建设了中医治未病服务智能信息管理平台。该平台以用户健康为核心,通过收集、整理、分析用户的体质健康数据,结合中医“治未病”理念,开展包括建档、调养、干预、跟踪随访及评价等全过程的中医治未病闭环健康管理服务。

例如,患者扫码登录平台,填写问卷后,可以自动生成体质测试结果,还能定时收到养生保健信息;医生则借助这个系统,及时便捷地给出干预方案。

“新技术的应用,大大拓展了中医‘望闻问切’的服务内涵,让中医一定程度上看得见、摸得着,市民更有体验感。”高三德补充道。

从事中医临床诊疗工作以来,高三德感觉到,人们越来越重视健康管理,中医治未病观念逐渐深入人心。“科室将抓住这个机遇,不断优化中医健康管理服务,推动治未病科研和成果转化,努力打造区域性治未病指导中心,让更多人不生病、少生病。”高三德说。

专科介绍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治未病科成立于2009年,是广东省“十三五”中医重点专科、广东省治未病服务分级管理5A级单位、广州市中医治未病服务质量控制中心、广州市中医慢性病防控治未病指导中心。科室医师团队结构合理,配备完善的检查及干预设备,开设中医调养门诊、节气门诊、膏方门诊及慢病防控综合门诊,通过中医体质辨识与现代检测检查方法相结合,对趋向性疾病进行相应的预防性检查,有方向性地选择养生与干预治疗的中医方案,达到“治未病”的目的。

【撰文】南方+记者 汪祥波 通讯员 王雯玉

编辑 陈文焕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