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报评论员: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辟中国式现代化广阔前景

南方评论
+订阅

文 | 南方日报评论员

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

6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决定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7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这将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辟中国式现代化广阔前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决定中国式现代化成败的关键一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巨大的政治勇气、强烈的责任担当,掌舵领航、力担千钧,在新的历史关头作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战略决策,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开辟事业发展新天地。实践证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划时代的,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史新时期;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也是划时代的,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系统整体设计推进改革的新时代,开创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全新局面。

历史,往往历经时间沉淀,更显变革之深刻。回看改革开放46年特别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10多年,我国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同时也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积累了宝贵经验。这些经验包括: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确保改革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做到改革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坚持守正创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在新的起点上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和其他各方面创新;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破立并举、先立后破,筑牢根本制度,完善基本制度,创新重要制度;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在法治轨道上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重大改革于法有据、及时把改革成果上升为法律制度;坚持系统观念,处理好经济和社会、政府和市场、效率和公平、活力和秩序、发展和安全等重大关系,增强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这些经验弥足珍贵,必须长期坚持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面对人民群众新期待,必须继续把改革推向前进。这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更好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必然要求,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的必然要求,是应对重大风险挑战、推动党和国家事业行稳致远的必然要求,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的必然要求,是解决大党独有难题、建设更加坚强有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必然要求。全党必须自觉把改革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紧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主题,突出改革重点,把牢价值取向,讲求方式方法,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显著的特征、最壮丽的气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锚定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个总目标,奔着问题去、盯着问题改,坚决破除妨碍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着力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和结构性矛盾;要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坚持和发展我国基本经济制度,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和推动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完善支持全面创新、城乡融合发展等体制机制,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强社会活力;要从人民的整体利益、根本利益、长远利益出发,注重从就业、增收、入学、就医、住房、办事、托幼养老以及生命财产安全等老百姓急难愁盼中找准改革的发力点和突破口,使改革能够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党的领导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证,必须坚持党中央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集中统一领导,贯穿改革各方面全过程,保持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高度自觉,坚持用改革精神管党治党,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转化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力量。

“中国要前进,就要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习近平总书记的铿锵话语,是历史的回声,也是时代的号角。新征程上,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坚定改革决心和信心,增强推进改革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既当改革促进派、又当改革实干家,努力创造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

编辑 陈文焕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