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广宁:推动全域旅游,打造康养胜地

南方+ 记者

近日,中山大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北京改革和发展研究会举办“中国县域经济发展专题大会”,发布首部《中国县域经济发展报告》和《康养蓝皮书(2017-2023)》7周年成果合集。其中,广东省共11县入选“中国康养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百强县”,肇庆市广宁县榜上有名。

这是广宁县又一次获得“康养牌”头衔,此前已获得“中国最佳康养休闲生态旅游目的地”称号,入选首批“国家森林康养基地”行列。

近年来,广宁县将康养旅游作为全县四大产业之一,坚持“文旅大融合”发展战略,加快构建以红色旅游、生态游为线,以广东翡翠湾白天鹅温泉度假酒店、竹海璞山里森林康养基地、古水河休闲旅游为点的“两线三点”旅游新格局,推动全域旅游发展。

广宁是全国闻名的“竹子之乡”。

受访者供图

生态“好水”变发展“活水”

夏至时分,暑热正酣。山林游、溯溪游等避暑产品成为当季旅游热搜。广宁县以“竹子之乡”闻名全国,更因森林覆盖率高达82.18%,成为当夏的避暑胜地。社交平台上,网友称之为“广东少有的仙境”“山林间向往的生活”。

夏秋之际,翡翠湾度假区粉黛遍野。资料图

位于广宁县排沙镇大沙角的广东翡翠湾温泉度假区(下称:翡翠湾度假区)就是让广宁出圈的“网红”打卡点之一。该项目占地1750亩,总投资约50亿元,2019年12月动工建设,去年6月25日一期开业,至今刚满周年。该项目通过生态修复、高端休闲设施建设、绥江生态旅游项目开发、江岸美化工程提升等,打造了具有广宁特色的康养旅游度假品牌。

翡翠湾度假区打造水乡风情别墅。南方+卢舒曼 摄

漫步在林间小径,一边是沿绥江而建的水乡特色别墅,另一边是背靠竹林的竹巷主题房间。往江边走,可体验摩托艇、快艇等水上极限运动;往林间去,可在瓜果成熟时享受亲自采摘的乐趣。这里是适合三五知己或者两三个家庭结伴出游,远离城市喧嚣的世外桃源。

“在刚刚过去的端午假期,我们入住率高达九成。”翡翠湾度假区市场营销总监劳坤介绍,度假区三面绥江环绕、内湖风光旖旎、背靠森林竹海,非常吸引珠三角城市游客。开业至今,度假区已接待超10000人次,客房平均入住率约30%,实现营业收入超过500万元。

古水河涧,乡村之晨。

大沙角这个往日的撂荒地,变成每晚千余元、旅游旺季高达两千多元一间房的高端酒店,直接导致当地农村集体经济创收30万元/年,项目全面投入运营可解决200多名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如今,翡翠湾度假区所在的绥江两岸特色文化旅游项目列入了十大广东省水上经济试点之一。

广宁县积极探索“生态+”发展模式,用好特有的山水自然优势,以“含绿量”赋能“含金量”,大力引进优质的康养旅游项目。除了翡翠湾度假区,接下来广宁县还将在绥江沿岸的古水镇、竹海大观、石涧船厂等地打造多个景区,构造成一串亮丽的“绿宝石项链”,为高水平建设湾区康养旅游目的地,打造文旅新标杆奠定基础。

广宁古水河徒步大会,徒步爱好者用脚步丈量竹乡野径。

受访者供图

“红+绿”融合构建旅游新格局

广宁构建旅游新格局,关键在于“红+绿”特色产业相互融合,生态旅游结合红色文化、美食等特色资源,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广宁县地处粤西北山区,是全省著名的革命老区,曾是工农革命运动的重要阵地,留下了丰富的红色文化史料和众多的革命历史遗址。

红色江美村。

红色江美村。

位于南街街道的江美村是大革命时期农民运动的重要根据地,被列为全省第一批红色村党建示范工程村,是肇庆市红色宣讲示范基地、肇庆市党员教育基地等,目前还是国家3A级旅游景区、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

如今,村里建成了初心堂、党建中心广场、农会史迹陈列馆、红色大道、红色广场,复原了县委机关旧址、秋收暴动发生地、农军训练场等场景,成为全省党政机关团体参观学习红色文化的必到之地,以及中小学生的研学基地。至今,江美村已接待超过10万人次访客,村中几乎家家户户都是革命后代,让红色基因不断传播、扎根。

广宁县农民协会旧址。

“我们充分挖掘利用丰富的红色资源,坚持抓党建促乡村振兴,走‘红色+绿色’的发展路子,把村集体收入从上一届的4.2万元提升到27.1万元。”江美村党支部书记陈升传介绍,结合红色文化,村中开发农耕体验项目、农家乐美食与民宿,引进花卉小镇、兰花种植基地、泥鳅养殖基地等产业项目,推动旅游业发展。由于村里人居环境变好,发展更有前景,很多村民都回乡就业创业,他本人也是其中之一。

据悉,在全国文物普查田野调查中,广宁县新发现和复查点属于大革命时期至抗日解放战争时期的革命遗址多达61处,近现代红色历史文化资源十分丰富。

罗锅古村。

罗锅古村。

在江美村的示范引领下,当前,广宁县同步推进罗锅古街、江屯红色教育基地、北市格江洲农场等项目开发建设,激活一批优质老旧景区,打造一批集休闲旅游、研学旅游、竞技旅游、农业旅游于一体的乡村旅游综合示范区,推动实现“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的转变。

受访者供图

“非遗+体育”助力文旅产业出圈

为全力推动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推进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近年来,广宁县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机融入旅游景区、度假区、休闲街区、乡村旅游重点村镇等旅游空间,与乡村旅游、红色旅游、康养旅游、体育旅游等结合,提升文化底蕴。

古水河徒步行。

古水河徒步行。

2023年,广宁县推出1条“非遗”主题旅游精品线路——广宁“寻味竹乡 踏浪竹海”之旅被评为肇庆市“粤菜师傅”美食主题旅游线路。该线路串联竹海景区、美食农庄、罗锅古街、油茶文化博览园等多个特色景点,体现广宁自然景观、美食文化、非遗文化和特色产业的深度融合。

广宁县是“全国武术之乡”。

去年,广宁县成功举办首届竹海200公里骑行活动、首届乡村振兴京溪李花文化旅游艺术节、第二届古水河徒步大会等活动,做大做实“体育+旅游”文章。比赛活动结束后,广宁的竹海风光、地道美食、民俗文化,都给外来参赛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推动了餐饮、住宿、游船等业态发展。

广宁番薯干。

广宁番薯干。

把游客引进来,把产品推出去,广宁正在打造自己文旅品牌。去年,广宁县文广旅体局组织广宁武术、广宁番薯干参加肇庆广府文化庙会非遗集市,组织广绿玉参加第十九届文博会,组织广宁云吞、广宁番薯干、广宁剪纸等参加“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集市,组织竹编、玉雕参与肇庆市粤文坊专题展览等,推动广宁品牌走远、走深、走实。

不久前,广宁县首届云吞小吃节暨肇庆“粤菜师傅”特色项目广宁云吞公共品牌发布会在肇庆市端州区举行,展示广宁云吞的制作技能及风味特色,推动“粤菜师傅+”工程助力“百千万工程”高质量发展。活动中,首家官方品牌店“辣正旺”也开张,成为广宁传统技艺、非遗文化的“金字招牌”逐步“出圈”的印证。

活动现场,市民品尝到正宗的广宁云吞。南方+施亮 摄

广宁县文广旅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紧盯“百千万工程”,他们将全力推动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一体化建设,持续开展文化惠民活动,抓好重点文旅项目建设,抓好体育赛事开展,推动文化、产业、环境与旅游的融合渗透,提升广宁县旅游核心竞争力,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撰文】卢舒曼

【图片】广宁县提供(除署名外)

编辑 唐锦洪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