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高考成绩频频刷屏,佛山三中2024届启超班的同学也迎来了自己的“高光时刻”。
启超班命名源于佛山三中校友梁启超,起名为启超班,是为了鼓励同学们以梁启超为榜样,成为卓如红棉、雅如白兰、追求卓越、实现自我的三中学子。启超班是年级的尖子特色班,由2个物化生组合班组成。在这次高考中,启超班参加高考的学生都上了优投线,600分以上的同学有33人。
如何将学霸们“带飞”?如何让他们都成为高考战场的“显眼包”?启超班老师带来了自己的秘籍。
启超1班的学子们。
师生一起追光逐梦
“班级的学习不是教师的单向输入,而是师生共同交流、生生互助。”启超1班班主任罗荣菊说。
这句话高度概括了启超班的高考方法论。具体而言,启超班的学生们高考取得亮眼成绩,离不开学校的支持、老师的尽责、同学们的自身素质过硬。
启超班15班的学子们。
在总结带教经验时,启超班的老师们告诉记者,学校给两个班都配备了优秀的任课教师团队,有市学科带头人、科组长、备课组长、骨干教师等,组成备战高考的“最强大脑”“最强支撑”;班级教师团队尽职尽责、通力合作,对学生非常了解,时常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指导;师生间、学生间的关系非常融洽和谐,老师们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学生之间互帮互助的氛围浓厚。
高考对学生思维的考核非常重视,国家的发展也需要有创新精神、有钻研能力的人才。罗荣菊十分注重培养同学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平时会有意识地让他们自主提问,并向书本、网络寻找答案,也主张用与同学互助、与教师交流等方式来解决问题。
另外一个启超班是15班。该班班主任张云雁此前根据男女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例如男生思维活跃但不够细心,张云雁就鼓励他们踏实打好基础,平时考试或练习,不但要会思路,更要注重解题过程和书写,拿好珍贵的每一分。对女生有比较害怕的科目,就多鼓励、多谈心,时常指导学习方法,让她们及时调整心态。
班级内,还划分了多个学习小组,小组间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启超班的2个班级还会开展挑战赛,让孩子们持续保持斗志和学习兴趣。
在课堂内,同学们认真学习。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学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启超班参加高考的学生都上了优投线,600分以上的同学共有33人,一名港澳生参加港澳生考试全国排名前200。
既要会做题 ,又要懂做人
“我希望孩子们既要会‘做题’,又要懂‘做人’。”紧张备战高考的过程中,张云雁在关注启超15班学生成绩的同时,特别注重学生们的品德培养,通过平时的班会课和班级活动等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让他们学会关心他人,承担自己的责任,加强班级荣誉感意识等等。她认为,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
互帮互助的氛围在班级里日渐浓厚。张云雁还邀请了往届的师兄回校介绍经验和教训,师兄林恒泰写了一首藏头诗鼓励和祝福同学们,另一名师兄梁永丰则准备了一份7000多字的讲稿,现场为同学们“支招”。
梁永丰鼓励同学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要与知识建立联系,对于单个知识点必须先用自己的话理解它,再思考不同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巧用思维导图和错题本,提升学习能力和效果。
启超班里的老师同学们,既是师生,也是朋友。他们在备战高考的紧张日子里,既在课堂内做“拼命三郎”,又在课余结伴同行、趋光成长。
在排练室,启超1班的师生们一起准备合唱节,罗荣菊全程参加他们的每一次训练,帮同学们化妆,与他们一起吃快餐,还担任他们的指挥。在高三初期,师生们在高明皂幕山留下了脚印与汗水。过程中,同学相互帮助,克服了登山的困难,都爬到了山顶。
在合唱节上,同学们放声歌唱。
“大家都好像形成了一种默契,都记住了当时攀登皂幕山的艰难,还有到达山顶时的兴奋。”罗荣菊表示,成功登顶是一种精神收获,这种不畏艰难、勇于攀登的精神,全班同学都用在了高考这一战上。
精神的力量,最终化成持续的动力、成长的养分,帮助同学们排除万难,抵达彼岸。
南方+记者 李晓莉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