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广东百强县,云安“更有为” | 三十而励 问策云浮④

南方+ 记者

    南方+ 冯焕哲 拍摄

编者按

今年,云浮即将迎来30岁的生日。城市发展,脉动不歇,三十年春华秋实,新理念、新探索、新成效交织演进,每一位云浮人都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不平凡的业绩,演奏出气势雄浑的青春奋斗之歌。南方+云浮频道特别推出“三十而励 问策云浮”系列报道,展现风华正茂的城市气象,展示云浮人与这座城市筚路蓝缕的成长历程。


逐鹿县域,硝烟正浓。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单元,也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云安区是云浮五个县(市区)中最为年轻者,今年,恰是建区十周年。

这10年,云安GDP从72.13亿元(2014年)增长到138.35亿元(2023年),全省排名从116位升至全省108位。10年间,云安地区生产总值翻了一番,摆脱GDP全省排名后10位。

10年蝶变,社会对云安也有着更高的期许。纵观全省122个县级行政区,云安无疑仍处于后发的位置,根据2023年的数据,云安生产总值离GDP全省排名100位的清远佛冈县还有33.22亿元的差距。乘着“百千万工程”的东风,在县域这个赛场上,各地都在奋力往前跑。瞄准发展新质生产力、多打“单项冠军”的方向,云安如何在奋进全省百强县的道路上“更有为”?

    南方+ 冯焕哲 拍摄

农业兴区,要“有特色”更要“能转型”

地处山区的云安以丘陵、低山为主,丘陵遍布全区各镇占土地总面积的93%,丘陵下部多被开垦为耕地,谷地土地肥沃。全区耕地保有量为13.4215万亩,2023年度实现新增水田指标793亩,完成率122%,排名全市第一。

2023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6.8%。每年10月,云安区各乡镇呈现一片丰收景象,“富林花生”“云雾山大米”等农产品远近闻名;六都镇大河肉鸡年产肉鸡约70万只,石城镇肉牛年产值达5亿元;云安所产的“西江虾”已成当地代表美食。

富林镇花生种植地。

富林镇花生种植地。

要看到,云安虽有代表性“土特产”,但农业产业化、现代化程度仍不足。云安以山林为主,坡地居多,土地资源零碎,无法采用大型机械化操作。传统的农业种植方式必然面临很多困难,如何加快产业转型?如何发展新型农业?

首先,在青年力量带动下,云安农业呈现出新活力。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云安青年返乡参与到农业创业当中。如在镇安镇种植“粤味咖啡”的“咖啡姐”梁玉华,在高村镇参与花卉苗木培苗基地组建的谢卓志,在富林镇打造了“云雾花生”系列产品的吴月群……

正在打理育苗的“咖啡姐”梁玉华。

正在打理育苗的“咖啡姐”梁玉华。

再者,围绕“一镇一业”,进行由点带面的探索。

2024年云安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各镇特色化差异化发展,打造各镇主导产业,推动肉牛、花卉苗木、生猪现代农业产业园向全产业链提质增效,培育一批“土特产”强镇兴村富民项目,支持高村华创公司、御华蚕桑公司、富林万亩花生基地、镇安预制菜产业园、白石九江酒厂生产基地等项目做优做强。

云安农业有基础有特色,关键就是向全产业链发展、向产业园发展,方才“更有为”。

工业强区,要“再创业”更要“形成链”

依托于云安丰富的矿产等资源,水泥、硫化工、石材曾经是云安传统工业体系中的“三大支柱”。但“靠山吃山”终究不是长久之计。近年来,云安提出加快水泥、硫化工、石材等传统产业“二次创业”,向集约、高技术水平、高附加值转化。

“二次创业”道路上,绿色发展需注意。水泥、硫化工、石材三大产业带来的环境污染向来被诟病。目前,云安总投资105亿元的中材绿色建材产业项目落地;正促进惠云钛业、云硫矿业增资扩产,磷酸铁、湿法磷酸项目动工建设;观音山绿色矿山项目加快建设,牛栏坑矿区采矿权成功交易。在绿色环保建设上,云安仍需“再发力”。

位于云安区的云浮循环经济工业园。

位于云安区的云浮循环经济工业园。

平台载体提质增效下,双区展现实力。云浮新区和云浮高新区以“双区合一+一区多园”的发展模式加快创建国家高新区,云安产业集聚地、佛云园(都杨片区)划入市承接产业转移主平台,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落户到云安。

近年来,云安招商引资成效显著。2023年全年共签约项目34个,协议引进资金130.92亿元,引入中电建绿色建材、云硫湿法磷酸等3个超10亿元项目;在谈项目42个,计划总投资480亿元。

聚焦新质生产力,新兴产业不断壮大发展。汽车零部件产业再添新军,成功签约冠顺顺安汽车零部件项目。信创产业焕发新机,翔海光电产业基地、5G智能生态+产业基地投产运营,南海—云安共建信创基地揭牌成立。华润西江发电厂建成投产,打造云浮地区能源保供中坚力量。

必须思考,如何发挥“链主”企业带动作用,让“领头羊”引领产业链实现自主可控。以汽车零部件产业为例,目前在云安的广东溢康通空气弹簧有限公司是国内最大的空气弹簧生产企业,能否借“单项冠军”的优势,进一步吸引积聚汽车零部件产业链……类似这样因地制宜的创新做法,云安大有可为。

上市公司数量是衡量一个地区高质量发展的风向标,也是考量地区营商环境的重要指标。然而,目前云安本土的上市公司只有惠云钛业一家。如何培育更多上市公司,形成产业集群,迈向高质量发展,也是云安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

溢康通技术工人正进行空气弹簧组装。

溢康通技术工人正进行空气弹簧组装。

文旅靓区,要“有流量”更要“存留量”

云安境内,各山各水各有灵,各花各有各花香。富林云雾山高耸挺拔,高村大金山的巍峨挺立;西江之畔,都杨湾边村渔舟唱晚,六都古码头江风清畅;春分时节,云浮樱花园内400亩红粉樱花同绽放,各镇格桑花海引客来。

都杨湾边村美景 图源云安融媒。

除了优越的自然环境,云安还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四百多年前抗倭名将陈璘落户于此。近年来,云安区致力于擦亮“陈璘文化”名片,激活文旅商融合“流量密码”。今年3月举办的首届陈璘民俗文化活动周,除受到本地群众的热烈欢迎外,还吸引了来自韩国的陈璘后裔及大量国际友人参与。

云安首届陈璘民俗文化活动周。

据云浮统计局和云安区文广旅体局数据,2023年全区共接待国内外游客总人数48.44 万人次,旅游总收入32835.44万元。稍一对比,会发现云安旅游业在全市中处于较为落后的位置,2023年云浮全市共接待游客1062.6万人次,云安约占4.5%;全市旅游收入为806468.41万元,云安占比约4%。

以自然山水为特色,以传统文化为亮点,打造特色文旅项目,是云安接下来在文旅产业方面需要着重进行的工作。在今年3月召开的云安区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中,高村镇大金山文化旅游项目列为63个云安区(云浮新区)2024年重点建设项目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在云安,镇村文旅体活力正逐步点燃。在这里,走出了闻名全国的独臂篮球少年张家城;在这里,2023年举办的首届“村BA”篮球赛现场观众达32万多人次,网络直播观众达200多万人次,接地气、聚人气更兴乡村,带动了“后备箱夜经济”集市,也让“土特产”借势出圈。

云安区首届村BA篮球赛 图源云安融媒。

云安区首届村BA篮球赛 图源云安融媒。

但目前而言,云安规模化的文化旅游项目仍然缺少,同时民宿饮食配套等也未跟上。“热点”已有,“流量”上去了,如何转化成“留量”,这是个较大的问题。

进一步而言,即是要让年轻人在体验过“吃喝玩乐”的烟火气之后还想留下来。对于年轻群体来说,光有市井烟火气还不够,必须还有适合拼理想创事业的就业沃土、低成本高质量的生活环境,才能留住人才。

在城市更新建设方面,目前云安整体仍以乡镇面貌为主,仍需更多现代化城市改造。驱车从西江边经过,水天一色,碧波荡漾,若圩镇建筑风貌能再上一层次,将会对旅人更为吸引。目前,在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规划建设了12个人居环境系统性提升改造子项目,以提升居民生活品质。

云安被喻为“西江明珠”,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一方面要围绕西江等自然资源,打造独特美景;另一方面要再加强城市更新建设,旧貌要换新颜。云安要把年轻人所关注的就业创业和品质生活问题摆在突出位置,以高品质、烟火气的城市生活吸引“流量”,以宜业宜居的城市环境吸纳“留量”。

    南方+ 冯焕哲 拍摄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出发。“百千万工程”的奋进号角已吹响,云安在县域高质量发展上的步履必定要更加铿锵。奋进广东百强县,云安有计划,有实力,也会“更有为”。

【策划】雷贤辉

【撰文】冯焕哲 通讯员 陈媚馨

编辑 李卓
校对 居伟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