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大学党委书记骆少明:全方位推动高校和县域“双向奔赴”

广东教育头条
+订阅

不久前,广东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佛山大学·新兴工作站正式挂牌成立,将系统组织更多青年学子深入云浮市新兴县,结合实际需求,打造“科研成果转化+彰显专业特色+突出个人技能”的实践模式,为当地基本公共服务提供支撑。

这是云浮市成立的首个“突击队工作站”,也是佛山大学落实“双百行动”的重要举措。

“‘双百行动’是高校深度参与‘百千万工程’的责任与担当。”佛山大学党委书记骆少明表示,学校高度重视、认真落实,与新兴县结对共建,按照“县域所需、高校所能”原则,聚焦产业科技支撑、城乡规划建设、基本公共服务、基层人才培养培训、乡村集体经济、基层改革创新和决策咨询等,充分发挥高校科技、人才和智力优势,全方位推动大学和县域“双向奔赴”,携手实现高质量发展。

建立校院两级联动工作机制

南方+:落实“双百行动”,佛山大学如何布局?

骆少明:“双百行动”是“百千万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高度重视,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和顺德职业技术学院与云浮新兴结对共建,建立联席工作会议制度,共同制定了本年度19项重点任务

同时,我们创新工作机制,建立校院两级联动的工作推进机制,把握整体统筹并调动全校力量,形成“需求-响应-落实-跟踪”工作闭环。

校级工作推进会。

校级工作推进会。

其中,学校定期召开工作推进会,由相关职能部门牵头,每次聚焦一个主题并建立一份任务清单,再将任务项目分解到各二级学院或团队,结合专业特长和技术力量跟进落实,将学校的科技、人才和服务高效下沉到镇村级,为“百千万工程”全面赋能。

南方+:具体对接了哪些项目?

骆少明:我们与新兴各部门紧密联系,推进首批6个重点项目,包括与县科技局建设“双百行动”科技创新平台、与县自然资源局推进粤美乡村建设规划合作、与县人力资源局共建“双百行动”培训学院、与县教育局合作推动中职学校职教水平提升、与团县委共建“双百行动”青年乡创空间、与翔顺集团和凌丰集团两大龙头企业建设首批“双百行动”实践基地,全面构建“双向奔赴”的对接平台。

自去年底签约以来,这些项目已初步落实不少成果。比如,在粤美乡村建设规划合作方面,我们重点提供县镇村规划、建设、管理和项目运营等全链条技术服务,并指导师生参加“粤美乡村”风貌设计大赛,获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将继续打磨作品并逐步推动落地。

打造多种结对共建模式

南方+:在这些项目中,各二级学院如何发挥作用?

骆少明:目前,我们主要打磨了两种共建模式,包括院镇(部门)共建、团队与企业共建。

在院镇共建方面,首期三个学院和三个镇结对,围绕不同学院的优势和不同镇的发展实际,因地制宜推进项目落实,成效不错。

院镇共建模式下的人居环境提升合作,图为佛山大学与大江镇的签约现场。

其中,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与大江镇结对,引进生态技术帮助当地解决人居环境整治问题,打造山区镇样板;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与河头镇结对,发挥学院在种植技术和食品加工领域优势,打造特色产品品牌,推动乡村产业发展;交通与土木建筑学院与簕竹镇结对,针对当地重点发展的竹子产业,结合绿美生态建设提供赋能服务。

校企博士工作坊工作现场,校企双方探讨如何解决新兴县农房建设中的技术难题。

对于团队与企业共建,我们重点在科技服务方面发力,推动创新成果落地。比如,依托学校交通与土木建筑学院,我们与新兴县龙头企业共建校企博士工作坊,组建技术研发团队,聚焦新农村建设开展科研合作和平台建设,集中解决新兴县农房建设中的技术难题。

同时,学校服务队新兴县“百千万工程”科技创新基地在县科技局挂牌,我们以此为基础,在当地开展县域布点,推进新一轮农村科技特派员的选派工作,将其纳入县域布局设点建设工作范围,加快促进创新要素向新兴县聚集。

南方+:我们留意到学校近期在卫生健康领域也有所行动?

骆少明:这是我们在加快打造的学科与行业共建模式。学校计划发挥医科类专业及附属医院的人才和技术优势,围绕医学领域对口帮扶、县域卫生健康发展规划、提升基层公共卫生服务能力等加强共建,包括县乡医生及护士培养、基层管理人员培训、组织送医下乡等,为全面推进新兴县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目前,学校和新兴县卫生健康系统已进行多轮调研、对接和交流,也初步审定了合作协议内容,接下来将与顺职院共同签订三方合作协议,同步启动第一批人才培训、人才交流等具体共建事项。

以“1+1+N+X”全链条赋能产业发展

南方+:农学也是佛山大学的优势学科,在落实“双百行动”中是否也有所体现?

骆少明:农村污水治理是推进“百千万工程”的重要举措,对于促进乡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今年2月,我们驻新兴县的服务队从校内组建了一支环境工程技术团队,前往新兴县大江镇、天堂镇,对接解决农村污水治理问题,帮助当地提升人居环境水平。

佛山大学技术团队在玉米种植基地现场调研和指导。

再比如在促农增收方面,我们设立了新兴县特色农产品的反向飞地,结合当地农产品特色、产品及品牌建设和销售情况,融入学校科技和创业创新要素,构建“1+1+N+X”全链条赋能模式。

其中,1是反向飞地平台和数字化驱动力,N是包括科技赋能、产品包装设计赋能、营销策划赋能等多种赋能方式,X是指具体产品,为农产品提质升级、打开销路提供具体方案。

接下来,我们计划进一步完善品牌的遴选和培育建设机制,把这种模式拓展至覆盖整个新兴县的一二三产业。

南方+:未来还有哪些谋划?

骆少明:我们将继续完善各项工作机制,打造成体系的共建模式和帮扶经验,稳扎稳打、持续探索、久久为功,切实推进更多项目落地,加快实现“输血”变“造血”,全方位推动县域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同时,在服务团队建设方面,我们将加强考核与监督,坚持把落脚点放在实际产出上,把服务县域的各项工作落实落细。

佛山大学景观建筑设计团队开展新兴县体育中心规划设计现场调研。

此外,鉴于县域对人才的旺盛需求,我们还将重点启动一批人才引育项目,比如搭建政府、企业和高校联动的共建平台,让企业需求入库,我们作为高校将发挥桥梁作用,推动需求和资源的对接匹配,并为新兴县提供长期的、覆盖各层次人员的管理与技能培训,以及通过举办专场招聘会等方式引进人才,为县域发展不断注入新的活力。

【案例】

校企共建博士工作坊

推广科技服务新模式

在“双百行动”结对共建框架下,通过“一个产业+一个高校团队+一批科技项目”的科技服务模式,佛山大学与广东翔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签订了校企博士工作坊共建协议,引入大学在城乡建设方面的人才和技术,双方开展深度合作。

依托博士工作坊,校企共同组建4个技术团队,涉及城乡旧改活化、建筑新材料研发、质量通病防治、预制装配式建造,分别由高校的学科团队骨干和企业的高级技术人员组成,围绕“百千万工程”中乡村农房建设存在的功能规划布局设计、安置房屋建设、旧改工作技术、绿色农房和装配式建筑应用等具体问题,开展科研合作和成果应用。

佛山大学博士团队深入新兴县开展乡村规划设计调研对接。

该工作坊运作后,双方资源有效整合、优势互补,校方的技术团队成为企业的柔性科研人员,通过开展科研合作和技术攻关,高效支撑企业建设科研创新平台。如今,佛山大学助力企业申报获批省级博士工作站,将推动人才和智力资源更好地服务地方行业和产业。

此外,博士工作坊开发了培训课程和课件,在企业的培训课室和工地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为乡村建筑工匠队伍提供培训资源,畅通工匠学习和晋级渠道,帮助其提升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首期已培训乡村工匠200人次。

组建大学生突击队

凝聚青春力量助力“百千万工程”

在佛山大学,师生积极通过课题申报、竞赛、活动等多种方式参与“双百行动”。新兴县已成为学校人才培养的新场景、新空间,师生有更多机会走进田间地头、乡镇街道,在社会实践的大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达成县域与高校合作共赢的新局面。

在动员申报过程中,学校注重调动学科优势,鼓励师生结合学院的学科专业背景组建各具特色的实践团队,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立足专业、服务社会。

佛山大学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

佛山大学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

比如,粤台人工智能学院师生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悦塘村青枣基地,助力智慧农业发展;工业设计与陶瓷艺术学院将视觉传达专业技术应用于陶瓷艺术保护,传承非遗文化百年技艺;交通与土木建筑学院团队运用交通工程、土木工程等专业知识,制定农村公路绿色建设方案;人文与教育学院师生依托教育技术、中文等专业,利用多媒体直播助农;医学院团队则开展口腔检查与保护、科普健康知识等。

今年寒假,学校组织15支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深入新兴县,聚焦基本公共服务,结合专业所学,在特色农业、文旅宣传、公益服务等方面开展调研与服务,把社会观察、知识积累、实践思考等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建设性意见和举措,已形成两个省级案例。

【采写】南方+记者 姚昱旸 通讯员 蒋忠海 尹志平

【设计】吴颖岚 谭唯


【开栏的话】

“百千万工程”是广东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头号工程”。2023年8月,广东启动实施百校联百县助力“百千万工程”的“双百行动”,目前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即日起,南方日报、南方+客户端联合广东省教育厅推出“双百行动 高校担当”栏目,聚焦高校发挥学科专业、人才智力优势,培育新质生产力,服务“百千万工程”和高质量发展中的担当作为。敬请垂注。

编辑 余佩 陈梅玉
校对 胡柔群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