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幂在C扩发论文持续上热搜,说明了什么?

南方评论
+订阅

文 | 静子

娱乐圈“顶流”杨幂跨界“学术圈”的消息持续发酵:有网友将其发表在C刊扩展版的文章——《浅谈影视剧中演员创作习惯——以电视剧<哈尔滨一九四四>为例》进行查重后发现,相似度“仅有0.9%”。针对“是否达到发刊标准”的质疑,期刊主办方回应称“中广联合会会有一个统一意见”。

在热搜“一天一个样”的常态下,为何此话题热度不减、多次“霸榜”?原因不外乎一种“反差感”。相信不少人会有这样的印象:忙于“搞事业”的明星往往档期紧凑、时间宝贵,鲜有“坐冷板凳”的耐力“精磨”学术论文。更重要的是,学术光环的背后是实力支撑,而内娱明星或恐难担“问鼎”学术期刊的“重任”。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北大博士后翟天临直言“不识知网”、时代少年组合团团长马嘉祺“硬凹”学霸人设结果高考数学只有25分、数位艺人发文哀悼某院士时将“国士无双”写成“国土无双”……近年来内娱明星频频因“没文化”“不识字”现象引群嘲。流量经济下,急功近利的文娱市场更是助推了“重颜值轻素养”倾向,以致大量低质偶像进入公众视野,并衍生出“九漏鱼”“绝望的文盲”等特定词汇。既如此,人们能否以质疑一切的态度看待娱乐圈的新变化?

此刻舆论场众声喧哗,有人赞亦有人弹,莫衷一是。客观讲,争议论文发表在学术期刊的“交流之窗”栏目。相较略显严肃又注重创新的理论文章,突出实践心得与个体感悟的论文题材或是该栏目真正需要的。明白了这一点,或有助于减少不必要的口水战。主观看,我们欢迎“娱乐圈”精进业务本领、提升文化素养。正所谓“身正为范”,内娱明星是公众人物,其一言一行都具有明显的示范效应,爱学习的“顶流”无疑会带动粉丝补足“文化之钙”。

从一众明星密集在《人民日报》撰写高质量文章,到内娱演员张静初“直播考研”成功上岸美国电影学院,再到演员林更新被拟录取为上海戏剧学院博士研究生,一系列“拼实力”“卷学历”的励志故事不断上演。积极的变化正在“娱乐圈”发生,亦潜移默化地扭转着人们的刻板印象。“腹有诗书气自华”,演员唯有提升文化知识水平和道德素养,风清气正的文娱领域新生态才有可能融入日常、化作经常。

此外,演员的自我修养是一方面,社会的外在助力是另一重要方面。管窥近年来的“大动作”:教育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普通高等学校艺术类专业考试招生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将逐步提高艺考生的文化课成绩;广电总局举办演员和经纪人培训班,进一步提升年轻从业者业务能力和品德素养;多位知名导演呼吁演员们心怀敬畏之心,努力增强文化水平……内外兼修筑就“修炼”之道,更助力从业者担起“明星”桂冠。

编辑 翁子媛
校对 蓝淑茹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