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主要以乡村的自然和人文资源为旅游主要吸引物,例如自然环境、乡土建筑和当地的风土民俗文化等资源,开发的农业休闲旅游和农业体验旅游,及商务度假、休闲娱乐等项目的新型旅游。
海岛上的乡村(渔村)占据独特的空间领域,拥有得天独厚的海岛自然景观资源,但同时也会因海岛的独立性、封闭性和自然环境的脆弱性而面临一系列挑战。那么,南澳岛要如何走出一条独特适宜的高质量乡村旅游之路呢?记者专访广东财经大学岭南旅游研究院教授张伟强,为南澳的乡村游出谋划策。
南方+ 张伟炜 拍摄
问如何做好旅游产品的顶层设计?
策以“高端”定位南澳乡村游
如今,人们旅游出行讲究体验至上,从旅游产品的开发角度来看,休闲旅游产品正逐渐从传统的观光旅游向更高端的消费模式——体验旅游过渡。这种趋势意味着旅游产品设计应更加注重游客的参与和体验,因为游客对旅游体验的需求在不断增加。
记者随机走访了几名曾出游南澳的游客,他们对南澳的自然风光赞不绝口,但纷纷表示旅游体验感未达到预期,认为存在包括吃住行等基础配套不足、旅游服务行业不够规范、游玩购物等一体化旅游体验较差等问题。
张伟强指出,南澳所面临的旅游体验难题,破题点在于正视南澳的旅游承载力。旅游承载力条件也称景区旅游容量,它是指在一定时空条件下满足游人最低游览要求,包括心理感应气氛以及达到保护资源的环境标准,是旅游资源的物质和空间规模所能容纳的游客活动量。
张伟强认为,如今游客不是付不起费用,而是不乐意付费换不来应有的服务和体验,“因此南澳的旅游承载力需要一个标准,这个标准应该由南澳政府部门牵头,联合旅游、民宿等协会和企业,做通村民工作,形成承载力共识。”
“这是一个共同做蛋糕的思路。”张伟强表示,需要强化全域旅游的思维,从南澳的区域关系入手,以村集体为小单位,到镇域、县域等。全域旅游突破了景点景区的界限,更加注重全局性、更多关注旅游者的感官体验和旅游的质量,整合资源,让相关产业融合、让村民都参与其中。
问发展乡村旅游的底层逻辑是什么?
策将文化产权转为经济效益
在张伟强看来,全域旅游应该兼顾结构性群体,即村民的整体利益。“举个例子,有些村民并不开民宿和农家乐,如何让他们也能在乡村旅游的发展中受益是很重要的问题。”张伟强指出,应该将南澳视为一个社区,在这个海岛社区中旅游的发展要具备可持续性,应该将村民们自我管理、自我求发展的动力挖掘出来。
张伟强表示,这一策略与海岛岛民的文化基因相关,海岛具有“海丝、海港、海岛”等文化特征。“以当地文脉为基础,对当地的自然景观和文化景观等赋予文化产权,进而进行价值评估,再转化为股权给予村等集体单位,让村民共同享有。”张伟强用文化产权一词为其定义。
他指出,村企之间、村与村之间存在矛盾,无法达成利益共识,原因在于产权不明晰。“文化产权不同于物质产权,它以共有为核心,指一种群体间的共识。”张伟强举例,地理标志如后花园村的“海阔天空”,非遗文化如深澳镇的麒麟舞,此类有形文化物质产品和无形文化载体都是文化产权载体的具象化。
而文化产权的共有主体在此指村民。张伟强表示,提出文化产权是要通过利用文化资源等要素让村民形成共识,以激发村民自觉保护、共商管理的信念,共护共享文化资源所产生的利益。
相关链接
南方+记者 陈斐仪 张伟炜
点击图片,一键报料↓↓↓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