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曹边学校:侨心连家乡,侨力助教育|侨胞情,汇良都

南方+ 记者

编者按:

“但若曾是龙之脉,其根纵远亦中华。”作为侨乡,100多万中山籍海外华人华侨和港澳台同胞遍布全球9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当地经济发展作出贡献的同时,心系家乡发展。在中山南区街道,上百个侨捐项目历经岁月洗礼,依旧屹立在新时期快速发展的光明之路上,提醒着人们,中山“侨”虽在异乡打拼,却时刻不忘反哺家乡的赤子之心。即日起,南方+中山南区频道开设“侨胞情,汇良都”专栏,带领大家走进南区华人华侨、港澳乡亲心系家乡发展、贡献侨资侨力的故事。


中山市南区街道曹边学校创建于1927年,至今已有近百年历史,是南区街道知名侨捐项目之一。这是一栋高两层的建筑,是典型的中西合璧设计风格。

曹边村户籍人口500多人,但海外乡亲就有3000多人,是名副其实的侨村。

历史上,曹边学校曾作为学校、曹边村老人活动中心、村委会办事处等身份存在,是无数曹边游子返乡后必“打卡”的地方。

曹边学校教室门口写有捐赠者名字。  南方+ 苑世敏 拍摄

乘着“百千万工程”的东风,如今,这里成为曹边村文旅活动举办的重要场所,其独特且颇具美感的建筑风格,让这里成为游客来曹边村这个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时必“打卡”的景点之一,不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兴办教育,改变家乡命运

曹边学校始建于1927年,开创中山华侨捐建现代学校的先河,是中山古名校之一。

这是中山当时规模较大且具有南洋风格的建筑,由华侨梁官招等牵头集资兴建,为两层砖混结构建筑,面积631平方米,呈“回”字形布局,中间为天井。两层均有前廊,各有4根方形檐柱和6根圆形檐柱,顶层靠近女儿墙正中建有钟楼,女儿墙上塑有“曹边学校”字样。1998年,曹边小学并入北台小学。

“从上世纪20年代到现在,曹边学校有着跌宕起伏的经历,如今的它像是一个老人,静静俯瞰着四周。当侨胞们不远万里回到曹边村,曹边学校就是唤醒他们关于家乡印象的标志性地标。”南区街道北溪社区党委第一书记吴军委说。

走进曹边学校,依稀可见曹边学校发挥教育功能,站好最后一班岗的痕迹——学校走廊两侧黑板上依旧保留着1998年曹边学子留下的板报。当时,曹边小学并入北台小学,此后曹边学校也就不再作为教育场所发挥作用。

曹边学校每间教室一侧都有一块石碑,上写着官招教室、锦伦教室、业荣教室……“官招、锦纶等都是曹边学校捐赠者的名字。”吴军委介绍,1927年,在澳大利亚谋生的梁官招等人,积累了一定财富后衣锦还乡。

“百年树人”的牌匾依旧屹立在曹边学校。  南方+ 苑世敏 拍摄

“他们在国外开阔了眼界,回乡后,看到家乡的破败,相信教育能够改变这个村子,改变后生们的命运,梁官招就想捐资办学”,吴军委介绍,很快,在梁官招动员下,从曹边村走出去的澳大利亚华人华侨们筹集到二万二千五百银元,建造了曹边学校,此举开创了中山华侨捐建现代学校的先河。

1927年,曹边学校动工,两年后即建成投入使用,当时学校开幕时,教务处挂起“百年树人”的牌匾,如今这块牌匾依旧屹立在曹边学校内,见证着这栋百年建筑的发展历程。

数不清的曹边学子在曹边学校接受启蒙教育,现如今,这里已成为校友们返回曹边后第一时间来“打卡”的地方。

不久前,家住中山石岐的梁阿姨带着家人回到曹边村,再次来到曹边学校拍照留念。

“我们平时都会几个同学组织起来,一起回母校看看,看到这栋建筑还是会感觉很开心,仿佛看到了小时候读书的那段时光。”梁阿姨说。

游客在曹边村拍照。  南方+ 苑世敏 拍摄

心系家乡,无私捐资助款

在曹边村,到处可见华人华侨留下的痕迹,他们无私帮助家乡发展的故事被乡民记在心里,又以实物的形式出现在曹边村各个角落。其中尤以澳大利亚华侨梁华立捐赠故事最为人称道,以梁华立名字命名的曹边石板路还被列为中山市不可移动文物。

在曹边学校右侧不远处,一棵树龄超百年的榕树长得郁郁葱葱,走过大榕树,就来到华立大街。

曹边村华立大街。  南方+ 苑世敏 拍摄

梁华立曾为澳大利亚昆士兰省汤士威卢埠首富,他从父亲——爱国商人梁云洲手中接过商铺后经营有方,成为当地民众交口称赞的风云人物。回乡后,他捐建了曹边牌坊、并出资建工厂,将工厂收入归村集体所有,为家乡作出了突出贡献。

“对家乡的福利事业,梁华立不仅仅是捐钱,还会时时挂在心上。”曹边村党支部书记梁志国说。

改革开放后,中山市提出可“工业立市”,但当时曹边村招商情况远没有如今这般火热。

梁华立得知情况后,二话不说就为家乡捐建了面积3000多平方米的两栋工业大楼,更为可贵的是,他还将每年租金收益全部捐出,作为村里经费。

在曹边村主道路上,有一个小而美的公园,名为华立公园,“开放包容、无私奉献、同根同源、人在他乡心系祖国、积极进取、爱国爱民”的华侨精神被刻在公园墙壁上,十分显眼。方寸之地中,讲述了从曹边村出国谋生的“金山客”的奋斗故事,并详细记录了为曹边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华侨的名字,让村民与到访曹边村的人了解华人华侨们的爱国爱乡事迹。

据吴军委介绍,梁华立的捐赠对象,不局限于曹边村,南区医院、良都中学等南区人的心灵地标的建成和发展都有他的一份力量。

再次出发,古村焕发新机

今年年初,曹边村成功创建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自此走上乡村振兴的“快车道”。

吴军委坦言,“侨味”是曹边村的主要特色,用好这方面资源对于曹边村发展至关重要。

“曹边学校是将100年前的故事与现在相连接的桥梁,我们从这里看到了曹边村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吴军委说,曹边学校是曹边村乡村振兴重要项目之一,过去近百年间,曹边学校都没有大修过,2023年,中山市投入数百万元对这栋不可移动文物进行修缮加固,让其重新焕发青春,以更加昂扬的姿态迈入新时代。

曹边学校。  南方+ 叶志文 拍摄

“我想它还能再坚持100年!”吴军委笑着说。

除了修缮曹边学校,曹边村还改造村道与绿道,利用村旧有规划格局,兴建休闲设施和景观,让侨村不断焕发出新的面貌,越来越多的市民、游客前来游玩。

正如曹边学校校友梁阿姨一样,这次他们回到曹边村,还有一个目的——观赏鸭礅碉楼旁边花开正盛的荷花,这里绿油油的稻田、粉嫩嫩的荷花,吸引着大家慕名而来。

如今,侨胞依旧是曹边村发展的重要力量,他们大力支持曹边村乡村振兴、“百千万工程”,为曹边村新时期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力量。

曹边乡村振兴促进会也会积极吸纳曹边侨胞意见,发挥桥梁作用,凝聚更多力量有效参与到乡村振兴过程中来。

“近年来,籍贯曹边村的澳门同胞梁健殷,先后向曹边村捐赠200多万元,用于修复梁杞公祠及乡村振兴建设。”吴军委表示,“现在信息通信发达,曹边海外乡亲时刻关注着故乡发展情况,经常捐钱捐物、献计献策,支持家乡建设。可以说不管是历史上还是现在,华人华侨、港澳乡亲都是曹边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采写】南方+记者 苑世敏

【摄影】南方+记者 苑世敏 叶志文

编辑 卢子衡 钟南
校对 杨远云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