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六号实现世界首次月背采样返回,香港科研力量怎样助力?

今日香港地
+订阅

6月25日14时07分,嫦娥六号返回器准确着陆于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工作正常。这标志着探月工程嫦娥六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实现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

执行此项任务的“表取采样执行装置”是由香港理工大学与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合作研制。从2010年起,香港理工大学积极参与国家太空探索计划,先后协助嫦娥三号、嫦娥四号、嫦娥五号探月任务和天问一号火星任务取得成功。

“我们已经申请到了月壤,等到回来后参与检测。”香港理工大学深空探测研究中心主任容启亮告诉记者,中心内有月壤储存和分析系统,将可以月壤进行研究。记者25日当天也从容启亮团队处获悉,他们近期将公布相关进展。

香港理工大学深空探测研究中心太空资源实验室用于采样系统测试的地面验证器

多项技术改进壤月壤采样更快速

“表取采样执行装置”系统配备封装系统以全自动多点方式采样。参与研发的容启亮近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受到地、月自转速度影响,人类不能直接观测月背及直接通信,因此在月背探测和登陆的难度比在月球正面采样更大。

容启亮

容启亮

容启亮说,与嫦娥五号发射任务时心情不同,这次嫦娥六号执行采样任务时自己去了现场,在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看到完成过程。“大功告成后也放下了心里的石头。”容启亮说。

据悉,整个采样过程首先由安装在采样器旁的高温近摄像机导航采样,然后将样本倒进初级封装系统的样本罐内。当采样完成后,封装系统将月球样本封装保存。采样器在近摄像机导航下,再将样本罐准确地提放到上升器内带回地球。

容启亮表示,团队根据过去在航天项目上积累的经验,为嫦娥六号相关装置进行多项改进,使采样任务更快速地完成。

中国科学院科研人员在用月壤样品做实验。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摄

中国科学院科研人员在用月壤样品做实验。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摄

参与航天仪器研发荣幸且不敢松懈

香港理工大学积极参与国家太空探索计划始于2010年。2010年,港理工与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签订合作协议,共同建造“空间精密机械技术联合实验室”,在国家探月工程相关领域展开合作。

容启亮多次带领团队参与其中。2013年,容启亮其团队花费两年时间研发的“相机指向系统”随嫦娥三号升空;6年后,该系统继续帮助嫦娥四号执行月球探测任务,这一系统可垂直移动120度,左右旋转350度,在月球引力下可正常运作,帮助拍摄月球图像。

在嫦娥五号探月任务中,他们继续研发出表取采样执行装置,协助完成月壤的采集与封装;落火状态监视相机则被用于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

从相机指向系统到表取采样执行装置、落火状态监视相机,容启亮经历了多个“睡不着”的发射时刻。

谈起与中国航天事业的结缘,容启亮曾表示,团队做的是航天仪器研发,不能容许一点失误。“如果我们做得不好,随时会被叫停,所以荣幸之余也不敢有丝毫松懈。”

“深空探测研究中心”聚集不同领域专家

2021年5月,港理工成立“深空探测研究中心”,聚集地质学、遥感、土木工程、机械工程、物理学等不同领域专家,容启亮担任主任一职。目前为止,港理工仍是香港唯一拥有航天实战经验的高等院校。

在太空资源实验室,容启亮展示了由团队设计制造的采样器和封装系统。“表取采样执行装置”“相机指向机构系统”“落火状态监视相机”……一件件深空探测相关装置成列其中。

此外,实验室内还有月壤储存和分析系统,“这个系统经过两年最近才刚刚安装好,和国家天文台长期储存月壤的储存室一样。我们已经申请到了月壤,等到回来后参与检测。”容启亮说。

“我们十分感谢国家委以重任,让我们能展示香港的航天科技研究实力,在国家深空探测发展上担当重要角色。”容启亮说,香港拥有“背靠祖国、联通世界”的独特优势,可吸纳国际不同地区航天机构的先进理念和想法,并将前沿科技创新成果应用于国家航天工程中。

南方+记者 曹嫒嫒 陈彧

实习生 郑玮璐

编辑 佘余
校对 钟惠玲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