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农观察|深中通道通车在即,TA们为何摩拳擦掌?

南方农村报

7年,1.5万余名建筑者日夜奋斗,世界级跨海集群工程——深中通道,通车在即。

深中通道航拍图。摄影:沈仲

深中通道航拍图。摄影:沈仲

地处粤港澳大湾区几何中心,穿云破浪、跨越伶仃的深中通道令世界瞩目。这项世界级超级工程,不仅将深圳、中山之间的车程缩短至30分钟以内,有力推动大湾区一小时生活圈形成,更促使许多地方“土特产”再踏融湾新征程。

农业,与消费市场的距离,决定了走向未来的成败。

深中通道的建成,不仅让英德红茶、新会陈皮、从化荔枝、连州水晶梨等广东优质农产品摩拳擦掌展望未来,更让广西、贵州等地的农业人看到了更多、更快融湾的可能性。在互联互通更加顺畅有序的大背景下,各地农业都希望通过超级工程,走进大湾区超级市场,谋求更高层次的发展。

6月20日,贵州品牌农产品推介活动在广州举行,一批贵州农业企业吹响了入粤进湾集结号。

6月20日,贵州品牌农产品推介活动在广州举行,一批贵州农业企业吹响了入粤进湾集结号。

当珠江东西口岸交通距离进一步拉近,当更多的港澳居民北上消费,当大湾区“菜篮子”“米袋子”日益丰富,粤港澳大湾区正逐渐成为全国各地农业在彼此挑战和机遇中交流互鉴之地,构筑中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前行窗口。

拉近距离即是释放动能

农业,不离产区与销区。

在中国农业发展历程中,农民不仅要考虑如何种得更多、种得更好,还要考虑如何卖得更远。在市场学中,距离并不构成产品价格的高低之分,但市场大小却影响着商品价格波动区间,往往距离大市场近的商家,卖得更好。

如何让“土特产”卖得更远、更好,已成为当前各地农业生产的重要目标。

如何让“土特产”卖得更远、更好,已成为当前各地农业生产的重要目标。

中国农业大学原校长柯炳生就曾指出,农产品想要“卖得好”,需要处理好生产与销售、市场与政府的关系,这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着力点。

基于此而言,深中通道的建成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外部空间的农产品将与港、澳、深市场距离进一步拉近,意味着优质农产品将拥有更强的市场动能,这也是许多地方“摩拳擦掌”的原因。

清远丝苗米正在加速融入湾区消费市场。

清远丝苗米正在加速融入湾区消费市场。

市场距离之于农产品,犹如活水之于土地。在明清时期,国家的盐政运作就着重强调产区与销区的距离关系,食盐销区的安排均围绕与产区的距离远近决定。据康熙《黑盐井志》载,行盐之地的远近决定了盐货市场价格的高低,是动态演变的格局。

明清时期,食盐行业十分看重市场距离对于价格的影响。

明清时期,食盐行业十分看重市场距离对于价格的影响。

此次深中通道的建成,最值得关注的就是深圳、中山之间的车程由原本的2小时缩短至30分钟以内。对于农产品而言,尤其是对于需要依靠冷链运输的产品,无疑是延长了“生命周期”,让货损降低,让品质提高。

事实上,7年筹备、7年建设的深中通道,既是对粤港澳大湾区硬联通的一次大考,也是对各地农业融湾发展的一次考验。在共享农产品运输线路升级的背景下,如何把握机会抢得市场份额,或许正成为许多农业企业正在思考的问题。

带动了一大批菜农增收致富的连州菜心,目前已打通了供港供澳的产销渠道。

带动了一大批菜农增收致富的连州菜心,目前已打通了供港供澳的产销渠道。

从地图俯瞰,江门的新会陈皮、大鳌对虾,湛江的金鲳鱼、生蚝,广西的百色芒果,贵州的关岭黄牛等拥有了更为快速的东进之路;而广州的从化荔枝、清远的英德红茶、揭西的山地苦笋、惠州硇洲族大黄鱼将有更多西进北部湾的可能性。从山到海,从东到西,广阔的天地之间,农产品贸易将因深中通道、“大桥经济”而更加繁荣。

距离的缩短让更多农产品走进大湾区。图为深圳福田区农贸市场。

距离的缩短让更多农产品走进大湾区。图为深圳福田区农贸市场。

正如江门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陈岸明日前指出,江门要牢牢把握深中通道通车的历史机遇,抢抓“大桥经济”发展机遇,深度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如今,交通强省“实景画”正成为农业强省建设的“大蓝图”。

融入湾区即是拥抱未来

庞大的市场对于农产品而言,是未来。

以深圳为例。在6月25日,深圳市乡村振兴和协作交流局党组成员、机关党委书记林更斌在参加甘州区2024年“张菜进粤港澳”深圳产销对接推介会上指出,深圳是庞大的农业消费市场,日均消费蔬菜7300吨,水果2300吨,肉类4200吨,口粮5480吨。

日均消费蔬菜7300吨是什么概念?在今年春节,山西蔬菜集团3天的保供蔬菜量近30000吨,而深圳日均就要消耗其四分之一的量,可见市场之大。

事实上,深圳向来是全国农业必争之地,不仅是因为这里有消费市场,更是因为“圳品”这一品牌影响力。

“圳品”logo。

“圳品”logo。

据了解,“圳品”是深圳市建立的高标准高质量食用农产品体系,获得这一评价的食用农产品可以进入深圳乃至大湾区的超市、农贸、社区、机关和学校食堂等广阔的市场。这一创新举措和经验做法,已被国家发展改革委肯定推广。

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是与“圳品”走得较近的区域,一些地方也加快制定出台系列“圳品”认证扶持政策,出台优惠政策,对通过农产品“圳品”评价的企业进行奖励。比如某些县区规定:获得“圳品”认证的一次性奖补5万元,获得深圳市菜篮子基地认定的一次性奖补15万元。

广西百色芒果深受粤港澳大湾区消费者喜爱。

广西百色芒果深受粤港澳大湾区消费者喜爱。

据了解,深圳企业在百色田阳区打造的“圳品”芒果年产量达1万吨,直接帮扶农户6000多户,带动当地就业人口5万多人。“圳品”在广西的推广取得显著成效,百色市37家企业71个产品被评定为“圳品”,约占广西全区的35.5%。

如今,位于粤港澳大湾区西部的广西,正通过深中通道,缩短与深圳、香港、澳门之间的距离,东西部供应链和产业帮扶渠道变得更为快捷、流畅,广西特色农产品正迎来入粤融湾的新机遇。

除了距离进一步缩短,围绕深中通道而进行的沿线布局,也成为了各地农业拥抱大湾区市场的重要之举。“农业运输线路的畅通,关键在于节点的建设。”在今年4月,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副所长聂凤英就曾指出,农产品运输的专业线路的升级关键是要建立有效的运输网络,这其中在关键节点建立农产品冷链运输的专业物流园区、冷库仓储等十分重要。

南沙预见到了这一点。深中通道有一条万顷沙支线,将与深中通道实现无缝对接。未来南沙万顷沙往返深圳前海,将提速至最快14分钟内抵达。目前,广州港南沙港区已成为国家物流运输体系的重要枢纽,而深中通道的开通将会让这个港区更为繁忙。

据海关总署广东分署统计,2023年广东农产品进出口规模位居全国第一,广州港南沙港区则是重要的前沿阵地。当前,广州新港南沙港坐拥亚洲港口规模最大的冷链冷库项目,已形成“港口+园区”冷链货物集散模式,进口农产品整体通关时效提升超过25%。随着深中通道的建成,将有更多地方“土特产”以该港口为节点入湾出海,产业集聚效应将更为凸显。

万顷沙通道将为南沙发展打开新机遇。

万顷沙通道将为南沙发展打开新机遇。

飞越伶仃洋,潮涌大湾区。以硬联通融入大市场,以新作为拥抱大未来,深中通道的通车将进一步推动在农业领域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让更多农业资源要素在大湾区双向流动,使珠江口东西两岸拓展农业发展空间,为广东农业发展蓄势赋能。

【记者】韩安东

【来源】南方农村报

编辑 郑展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