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香记咖啡诞生于新加坡;1997年,香记咖啡转移到香港投资发展业务;2002年,香记(江门)咖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门香记”)扎根江门,成为江门第一家专业咖啡烘焙基地。
“原来香记咖啡还在啊!”一位老华侨感慨万分,江门香记总经理黎国雄高兴地回应:“确实如此,我们一直在!”
黎国雄回忆起,在第二届中国侨都(江门)咖啡文化周上,依然有不少新加坡华侨一眼便认出了这个“老牌”咖啡。
江门首个专业咖啡烘焙基地——香记(江门)咖啡有限公司。
在老华侨一句感叹中,近90年的品牌历史情感,变得具象化。自咖啡随着侨胞的行囊落地侨都,咖啡文化便在江门这座开放包容的城市生根、发芽、壮大……江门香记的故事正是侨都咖啡文化的深刻诠释。
从租赁厂房到自建13000平方米的工厂;从一台拼凑的咖啡烘焙机到拥有多台世界著名品牌的大型咖啡烘焙机;从单一出口香港到远销海外多个国家……这一路上黎国雄陪伴着这颗咖啡豆从落地生根到枝繁叶茂。
从一台“拼凑”的咖啡机开始
进入香记江门工厂,浓郁的咖啡香味扑面而来,眼前矗立的几台“庞然大物”是世界先进的咖啡烘焙机,无数颗咖啡豆在这些机器的“肚子”里翻滚、旋转。咖啡豆烘焙、冷却、X光机异物检测、拼配、包装……一条全自动化生产线正成熟地运转着。
“生产线上,我们投入了多个高端智能设备,全自动化烘焙包装保障产品质量稳定的同时,也可以弹性调整咖啡豆配方。”黎国雄介绍道。
初见黎国雄时,他穿着一件灰色的Polo衫,上面印着香记江门的品牌标识,坐下的第一件事便是邀请笔者品尝香记的咖啡。“咖啡要趁热喝,才好喝。”他提醒笔者。
黎国雄对咖啡的热爱毋庸置疑,他对香记的感情也同样深厚。
黎国雄正在抽检烘焙机中的咖啡豆。
“我在江门香记已经工作了近20年了。”在这里黎国雄投入了近半的职业生涯。
“2002年,江门香记成立时,国内基本没有烘焙机生产厂家,我们委托了一家机器制造厂,根据烘焙原理拼凑打造了一台咖啡烘焙机。”黎国雄一边介绍香记江门成立时情况,一边向我们展示香记江门成立时的旧影像,“当时那台机器单次烘焙量只有15公斤,公司一个月出口香港的咖啡豆也就几百箱。”
就从这一台拼凑的咖啡烘焙机开始,江门香记成为了江门第一家专业咖啡烘焙生产基地。
如今,江门香记工厂已经拥有全江门最大的咖啡烘焙机,成为了全市产能最大的咖啡烘焙生产基地,并发展成为集品牌、生产、设备、产品、方案、服务及研发为一体的多渠道饮品综合解决方案供应商。
目前,江门香记年产能最高可达4000吨,按照1吨咖啡豆可以制成约6万杯咖啡换算下来,江门香记咖啡1年的产能,足够全广东省每人喝上2杯。
今年4月,江门市商务局公开数据显示,江门有食品生产许可证资质的咖啡企业17家,规划烘焙产能5660吨/年。换句话说,江门香记的最大产能达到了江门规划烘焙产能的七成。
热爱可抵岁月漫长
2002年,香记咖啡集团的老板找到黎国雄,“我要在江门建厂,要不要和我一起干?”,黎国雄并没有想太多便答应了。
“20多年前,咖啡作为一种舶来品,算得上是高端消费品,有时候喝一杯二三十元的老树咖啡、左岸咖啡,可以跟朋友说上好几天。”黎国雄笑着说:“说起来好笑,当时就是想到干这个(咖啡烘焙)可以每天喝咖啡。”
黎国雄朴实的话语中,流露出的是他对咖啡原始简单的喜爱,正是这种纯粹的热情,让他二十年如一日的见证并培育着这颗“侨都咖啡豆”——江门香记,从萌芽到茁壮成长。
“当然,我也希望可以通过壮大咖啡烘焙市场,能够让越来越多人喝上经济实惠的优质好咖啡。”青年的黎国雄心里除了单纯的喜爱也有发展野心。
如今,江门香记年销售量约为1300吨,产品除了出口香港,还远销美国、加拿大、缅甸等国家;同时,还与广州、上海、北京、杭州等多个城市的“网红”茶饮品牌、连锁便利店达成稳定供应合作。
为何选择江门?
黎国雄表示,作为中国第一侨乡,江门的咖啡文化历史悠久,当时政府对咖啡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大,营商环境友好,出口便利。
近年来,江门大力推动咖啡产业发展壮大,开展特色消费品牌打造行动,全力打造侨都咖啡文化输出高地。而江门香记也一直积极配合江门市政府做好侨都咖啡品牌的宣传。今年年初,香记咖啡亮相第二届中国侨都(江门)咖啡文化周,不少新加坡华侨一眼便认出了这个“老牌”咖啡。
目前,香记咖啡除了出口香港,还远销海外多个国家。
“原来香记咖啡还在啊!”一位老华侨感叹道。
“确实如此,我们一直在!”文化周上,黎国雄在摊位前招呼着前来品尝咖啡的客人。
黎国雄介绍,除了深度参与到各届侨都咖啡文化周宣传活动中,江门香记还先后承办了2023年、2024年两届中国咖啡杯测赛江门赛区选拔活动。江门香记的发展正是侨都独特的咖啡文化以及产业发展成果的缩影。
“打造‘侨都咖啡’品牌,能够让更多人了解江门浓厚的咖啡文化,认识江门这座城。”黎国雄说。
“开店不难,发展艰难”
早在19世纪60年代,海外华侨华人将咖啡文化带到了江门台山。21世纪初,江门率先吸引澳门诚品、香港华盛、香记等一批港澳咖啡企业落户发展,形成了内地最早的咖啡豆烘焙生产基地之一。
对比起上海、杭州等一线城市,江门的咖啡文化更休闲,同时也更具个性化。一线城市咖啡品牌连锁店较多;而在江门,爱好人士的咖啡馆分布在各个大街小巷,不少年轻人把咖啡馆当作实现梦想的地方。
黎国雄说:“当前,咖啡市场竞争激烈,开店不难,发展艰难。”
“毫不夸张地说,一家咖啡店,只要我去过、尝过,对于这家店后续的发展情况,我心里都会有个大概的论断,这个结论和‘结果’基本上不会相差太远。”
直到现在,黎国雄每周末有空依然会到大街小巷的咖啡店里,看一看,尝一尝。看看市场的变化,有什么新产品、新做法,了解年轻人的新奇认知。
“年轻人开店一定要做好出品,做出具有自己特色的产品,喜茶当年的一个奶盖‘火’到了现在,这就是产品创新的价值。”他表示,一家咖啡店的成功,不在于装修、设备投入了多少钱,关键在于找准定位,做好出品,积累“回头客”。
“找准定位、找准客群;超前想法、超前做法;人无我有、人有我优。”这个为咖啡事业奉献了半个职业生涯的咖啡爱好者,总结了一句话送给当下咖啡创业的青年。
【策划】朱伟良
【统筹】潘晓晨 李霭莹
【出镜】吴惠芳
【撰文】吴惠芳 李霭莹
【拍摄】熊毅 梁洁
【剪辑】熊毅
◎相关链接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