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理集丨智慧检务背景下数字检察的发展策略

清新检察
+订阅

在信息化、网络化时代背景下,智慧检务与数字检察已成为推动现代化检察工作的重要手段。智慧检务是通过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提升检察工作智能化、信息化水平的一种新型检察模式。而数字检察是在智慧检务的基础上,运用数字技术对检察工作进行深度整合与创新,实现法律监督的精准化、高效化和智能化。本文通过分析当前智慧检务背景下数字检察的发展现状,探讨其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并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为数字检察的深入推进提供参考。

智慧检务背景下数字检察的发展现状

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的应用。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检察技术在检察工作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检察工作正从信息化向智能化转型。智慧检务强调依托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以科技引领法律监督现代化。例如,全国检察机关统一业务应用系统2.0版,小包公智能检索等,就运用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为检察工作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

数字检察的阶段性发展。从最初的智能辅助办案、提高效率、到聚焦线索发现、实现关键性的突破,再到目前已步入系统性变革的数字检察阶段。现数字检察建设已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如数字检察在公益诉讼检察业务中应用最为广泛。不仅能有效拓展公益诉讼案源渠道,显著强化公益线索研判能力,还可以突出解决公益诉讼取证难点,持续提升公益诉讼监督质效。

智慧检务的实践成效。在实际应用中,智慧检务已基本涵盖司法办案。通过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可以对案件进行深度挖掘和关联分析,提高案件办理的精准度和效率;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实现案件智能分类、检索、智能审查等功能,减轻检察官的工作负担。各地检察机关通过运用数字化办案系统、智能辅助办案系统等信息化平台,实现了案件信息的电子化、网络化、智能化管理。这些信息化平台不仅提高了检察工作的效率和质量,还为检察官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工作手段。

智慧检务背景下数字检察面临的挑战

数字安全与隐私保护。数据安全风险防范机制不健全,数据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特别是在使用数据进行碰撞、比对筛查过程中,大量检察数据需要被存储、处理和分析。如何确保数据的完整性、保密性和可用性,如何加强安全技术保障和安全管理,防止数据泄露或被非法访问,是目前数字检察必须面临的重要挑战。

技术创新和人才培育。在数据技术不断更新的时代,数字检察技术的应用需要相应的技术支持和人才保障。那么,需要培养一支既懂法律又懂技术的复合型人才队伍,推动数字检察加速发展。但目前一些地区检察机关而言,由于经济水平、工作重心、领导重视等因素的影响,难以投入财力物力到数字监督平台的建设上,导致技术水平和人才储备还无法满足数字检察的发展需求。

跨部门协同与信息共享。在数字检察中,不同部门之间需要协同办案,共同完成各项指标任务。然而,由于不同部门之间的信息工作系统存在差异,共享的渠道对接有偏差。造成有信息但无法在系统共享的情况。

慧检务背景下数字检察的发展战略

完善数据安全保障体系。针对数据安全以及保密工作等问题,检察机关应建立完善的检察数据资源库、智能素材库和数据安全保障体系。包括数据收集、存储、加密、备份恢复、访问控制等一系列数据,必须确保其安全性与合法性。同时,注重培养数据安全理念,组织干警开展技术培训,熟悉数据应用以及加强数据安全意识,提高检察人员的数据运用能力和防范能力。

加强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针对技术壁垒和人才短缺的问题,一方面,检察机关应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充分利用与高校、科研机构等单位的合作,引进和培养一批既懂检察业务又懂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另一方面,通过加强专业培训、实践等方式,提高检察人员的数字化素养和技术应用能力,加大技术创新和研发力度,推动数字检察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升级。

推动数字化办案系统建设。积极推动跨部门工作协同,数字化办案系统是数字检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检察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数字检察的发展既要打破信息孤岛,实现跨部门信息共享。又要加快数字化办案系统的建设步伐,实现案件信息的电子化、网络化、智能化管理。加强与法律、公安机关、司法行政部门的沟通协作,建立信息共享机制,探索运用政法一体化办案系统、远程庭审等新型检察工作模式,实现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

来源丨清新区检察院、清远市检察院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