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全国科技大会在北京召开,由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厦门大学、中山市人民医院作为主要完成单位的“鼻咽癌精准防治策略的创立及推广应用”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这是一项由中山医生团队参与完成、发现的新鼻咽癌标志物,可显著提升鼻咽癌筛查效能。
“只需抽血检查就能及时准确筛查出鼻咽癌高危人群!” 中山市肿瘤研究所副所长季明芳表示,早在今年4月,中国医学科学院开展的2024年中国医学发展大会上,广东中山市的这项医学研究成果也入选了《中国2023年度重要医学进展》。
“无论是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还是入选《中国2023年度重要医学进展》,对医院来说是一种肯定,更是一种责任和动力。以此为契机,市人民医院也会持续加大对科研创新的投入,力争让患者在家门口享受更优质的医疗服务。”中山市人民医院党委书记李斌飞说。
提高鼻咽癌早诊率和生存率
“我是幸运的,通过抽血筛查发现了早期鼻咽癌,实现了早诊疗、早康复。”鼻咽癌康复者谭梅松说,自己在中山市人民医院完成鼻咽内窥镜复查后,复诊一年半,如今长在鼻咽部的肿瘤已经消失。
然而,超80%的鼻咽癌患者却无法像谭梅松一样“幸运”。季明芳坦言,80%的鼻咽癌患者走进医院确诊时已进入鼻咽癌中晚期,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甚至出现局部晚期或癌细胞远处转移,5年生存率不足50%。
一早一晚,云泥之别。
这也是季明芳团队思考和研究了长达15年的“课题”——如何在茫茫人海中尽早发现鼻咽癌高危人群,让他们早诊早治,挽救更多生命。
鼻咽癌,又称“广东癌”。因两广地区属于鼻咽癌的高发区,该疾病备受关注。2023年,WHO发布的五大洲癌症发病数据显示,鼻咽癌发病具有明显的地区聚集性,主要发生在中国南部、东南亚、北非和东非。其中,中国的发病率最高,中国鼻咽癌年发病量占据全球的47%。
2011年起,依据《癌症早诊早治项目技术方案》,国内临床对鼻咽癌的筛查主要采用的是双抗体筛查方案。
“过去,我们应用双抗体筛查方案,在20个阳性人群中只能确诊1位鼻咽癌患者;而如今,应用新鼻咽癌标志物‘P85-Ab’联合双抗体筛查方案,在10个乃至7个人中就能确诊1位鼻咽癌患者。同时,应用新鼻咽癌标志物‘P85-Ab’筛查,更容易筛查出患鼻咽癌早期患者,早筛早诊将极大提升患者的5年生存率。”季明芳说。
超14万人免费鼻咽癌筛查
自20世纪70年代起,中山肿瘤学界便开始了针对鼻咽癌病因学的研究。1971年,中山在全省率先建立了恶性肿瘤三级防治网。1978年,中山县肿瘤研究所成立。
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中山就在全国较早地开展了鼻咽癌筛查、登记工作,并在全市逐步建立筛查队列。“2009年起,一场覆盖13个镇街90万户籍人口的鼻咽癌筛查在中山持续开展了15年。”中山市人民医院院长袁润强表示,多年来,中山市鼻咽癌筛查工作通过“以点带面”的形式逐步推广。目前,鼻咽癌免费筛查已覆盖中山市一半以上镇街,14万余人接受了免费筛查。通过筛查,中山市将鼻咽癌早诊率提高到80%以上。目前,中山市人群鼻咽癌5年生存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20%以上。
中山研究鼻咽癌防治历史超过了半个世纪,季明芳团队的最新发现未来还将被更新进入全国鼻咽癌诊疗指南中。这项鼻咽癌的筛查工作不仅取得了科研成就,同时也成就了一项民生工程,提高了群众对于鼻咽癌防治的意识。
“鼻咽癌新抗体诊断试剂正在计划上市,广泛应用后将为国内鼻咽癌高发区、中发区、低发区,甚至是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的筛查提供防治方案。”季明芳表示,进一步提高鼻咽癌筛查的效能,将有效扩大筛查受众面,为更多患者争取早期治疗机会,提高鼻咽癌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
南方+记者 曾艳春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