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南方学院校长汤涛院士:建设特色鲜明的一流应用型大学

广东教育头条
+订阅

02:34

校长汤涛履新广州南方学院,院士+应用型高校=?

沿缓坡徐徐而上,广州南方学院坐落在绿野绵延之间。校园内的图书馆背靠大山,四周幽静。2个多月前,中国科学院院士汤涛来到这里,感到亲切:“是个读书的好地方。”

4月12日,汤涛正式就任广州南方学院校长。他是知名数学家,在高精度和自适应计算方法研究领域作出过重要成就;也是教育家——曾任南方科技大学科研副校长和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校长,前者探路研究型人才培养,后者引领境内外合作办学先潮。

汤涛

汤涛

“研究型大学、合办大学、应用型大学,各有各的使命。”这一次,汤涛履新广州南方学院,是带着好奇心和使命感而来: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乃至国家的高质量发展中,应用型高校可以有怎样的贡献?

“广州南方学院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要做出特色、做到极致,填补国家发展的空白。”一如他勇攀高峰的科研精神,对于学校未来的发展蓝图,汤涛心中已有了初步答案。

定位“应用型”

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2006年,广州南方学院经教育部批准设立,是一所综合性应用型普通本科高等学校。2024年,学校年满18,步入“成年”。

这一节点上,风华正茂、需要冲刺办学高峰的广州南方学院,与热爱探索、喜欢挑战的汤涛,不谋而合。

目前,学校已形成了以管理学、文学、工学为主,经济学、医学、艺术学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共有4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6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省级重点学科。接下来的发展目标明确:努力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

汤涛认为,应用型人才培养,就是广州南方学院最主要的办学定位和特色。好的科研理论要转化成为生产力,离不开“应用”这一关键环节。

他指出,应用型人才是助推国家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产业发展的参与者、实践者。于社会而言,好技术的应用,还能够直接提升人们生活的幸福感,例如,使大众生活便捷舒适的高铁、空调等,背后就是一批批有知识、有水平的工程师在推动和制造。

理论再好,也需要落实到位,才能产生作用。“市场需要实用型的人才。有人设计飞机,有人制作飞机,我们就是后者的角色。制造业如何能更快地走向高端?我认为我们仍缺一批具有精密技术和现代知识体系的技能型工程师。”汤涛说,应用型高校应当填补起这个中间环节的空白。

一直以来,汤涛都十分欣赏与钦佩法国著名数学家傅立叶。200多年前的“傅立叶变换”数学理论,是如今互联网及多项智能技术的“鼻祖”。该理论的核心在于——信号和图像,可以转化为数字,这是能够搭建网络进行图像传输、音乐储存、人脸识别等功能的基础。

“200多年前就有了傅立叶变换理论,但这个理论真正造福人类社会,是在1965年被开发成了算法并应用之后。”谈及自己熟悉的数学领域,汤涛眉飞色舞,“如果大家只尊重他的理论,没人去应用,就不会有如今的互联网时代。”

汤涛笃定认为,应用导向的高校大有可为。这也是广州南方学院的办学使命所在——瞄准社会所需,坚持培养一批批专业基础广、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复合型应用人才,将好的科研理论转化为现实力量,并拓展到诸多领域,从而推动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幸福指数提升。

他半开玩笑地形容,做研究是“阳春白雪”,可以欣赏;做应用是“普惠众生”,切实改善社会生活状态。

“对于广州南方学院培养的学生来说,我希望的就是能够在这件‘普惠众生’的事上,做得水平更高、更好。”汤涛说。

教学“有特色”

聚焦重点赛道打造优势学科

广东乃至全国的高校数量众多,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上,广州南方学院如何才能形成鲜明办学特色,跻身国内应用型高校一流?

产教融合是一方面。汤涛介绍,学校将瞄准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发展方向,持续深化校企合作,共同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服务地方经济发展需要。

另一方面,汤涛尤其重视教学,“要把教学变得很有特色”

在学科建设上,研究数学出身的汤涛,敏锐捕捉到了“风口”:“如今是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时代,人才培养模式肯定要与时俱进。”

履新近三个月的他经过调研了解,形成清晰方向:要将数据科学与人工智能融入到学校学科建设当中,尤其是重点发展人工智能及大数据交叉的工科、商科和社会短缺的医科(医技类)。

他表示,将数据科学、人工智能融入学科建设,是广州南方学院聚焦“新医科”“新工科”“新文科”三大重点赛道打造优势学科的重要抓手,使人才培养不仅符合社会所需,还能带动产业创新发展。

以康养、护理等专业为例,随着老龄化社会到来,未来康养产业前景可期,广州南方学院也结合时代需求,设置了相关专业。“如何把康养这件事做得有品味且高端?”汤涛举例阐明,培养康养智能化相关人才,就是一个好方向。

云康医学与健康学院学生参与医学检验技术实验

为实现学科建设新目标,汤涛先把重心放在了教师培养上——首先要开发出新的好课,才能让教学“有特色”,从而提升办学水平。

兴致勃勃的汤涛,开始了他的“奔走”。

上个月,他漂洋过海来到地球另一边——位于美国的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与该学院的院长、副院长、课程主任,数据科学与人工智能相关专业的教授深入交流,商讨落实具体的教师培养项目。

不久后,广州南方学院将会开始实施教师进修项目,每年约派5-10位老师前往沃顿商学院学习,时长为1个月至1学期不等,帮助老师们提升教学水平。目前,该项目计划先在商科专业试点开展,视情况推广到全校其他学科。

师资力量提升是学科建设的奠基石。学校现有师资主要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山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同济大学、武汉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双一流”高校,也有来自哥伦比亚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康奈尔大学、美国西北大学、伦敦大学学院、爱丁堡大学、利兹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南洋理工大学、香港大学等境外名校的老师,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学术资源、先进的教学方法以及宽广的视野。

汤涛透露,未来广州南方学院还会加大博士学历教师、全国教学名师等人才的引进,也计划与世界知名高校联合开展硕士、博士等人才培养项目,为老师、学生进修提供奖学金。

他对做好这件事有信心:“不会引进、培养人才的校长,那是要扣掉一半分的。”

以学生为中心

推行博雅教育开拓国际视野

博雅教育,是汤涛一以贯之的教育理念。

此前,他在以博雅教育为特色的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担任了多年校长;而今,他把同样的博雅教育理念,带到了广州南方学院,探索“博雅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结合。

博雅教育实际上是一种“全人教育”。通过开设通识类课程,重点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美学艺术素养、自然科学与技术素养、实践能力素养等,鼓励学生充分发展个性,博学多识。

“在强调专业性学习实践的应用型高校,博雅教育理念也同样适用。”汤涛说,广州南方学院的办学特色之一便是“以学生为中心”,除了专业知识的学习,还要让学生拥有思考能力、沟通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形成核心竞争力,毕业后能有好的去向。将博雅教育加入其中,不仅有助于学生思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提升,还能够帮助他们提高品味、拓宽眼界,在人生道路上走得更广、更远。

对此,汤涛计划在广州南方学院设立一间博雅学院,开设科学史、心理学、数学与应用、艺术鉴赏等多元通识课程,面向全校所有学生开放。

立足粤港澳大湾区,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同样是广州南方学院人才培养的重点方向。

不久前,汤涛到访英国皇家学会并签署相关合作协议,计划与该学会,以及利兹大学、杜伦大学等英国知名高校开展实质性合作,为学校人才培养注入新的活力。

为推进国际化合作、引入优质教育资源,广州南方学院还在校内成立了一间国际学院,已推出与爱尔兰、美国等地高校的合作培养计划,鼓励师生赴海外交流学习。

汤涛指出,目前参与国际项目的学生人数仍较少,学校将继续选择、推出优秀合作项目,力争让更多学生都能够参与到“2+2”或“3+1”的国际交流项目中来。

“现在可能一年只能出去100多名学生,但我期望能发展成一年500名,甚至800名。”他对此事充满热情,“与国际接轨,打开视野,对学生一辈子的发展都有好处。”

汤涛还分外看重校园环境对人的熏陶。他认为,在好的环境中学习,能潜移默化影响学生的审美观,也关系到生活幸福感。

在汤涛的“校园美学”计划中,明年夏日,凤凰花开之时,广州南方学院将呈现出不一样的图景图书馆焕然一新,内设研讨室、咖啡馆、音乐室等活动空间,提升学习舒适度;中轴线道路路面新净,两侧绿意丰盛,增设休闲座椅,加强人与环境的交融互动;新设几处特色校园打卡点,给予学生毕业留念……

课堂设计灵感讨论

课堂设计灵感讨论

年登花甲,深耕过多个教育领域的“大学办学者”汤涛,办学初心仍质朴——以人为本,学校与师生携手并进,共同奔向美好未来。

【案例1】与企业共同培养电子商务、物流管理人才

为培养真正符合市场所需的应用型人才,广州南方学院与企业在教育、培训、人才发展等领域展开全方位合作,推动产教融合,实现共同发展。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学校与京东建立的校企合作模式。

2012年,广州南方学院商学院学生何钜华前往京东实习并成功入职,踏实奋斗,在一线快递站点、配送管理部、分拨中心、配送部等多部门锻炼。如今十余年过去,他已成为京东快递快运事业部-广东省区-拣运运营部的负责人,从基层走上管理岗位。

广州南方学院有关负责人介绍,学校与京东先后合作建立了“京苗班”“校企联合实验室”及“京东实验班”,由企业人员给学生们分享实践经验,使人才培养与产业接轨。

近年来,随着校企合作不断深化,双方合作共建京东供应链产教融合示范基地——即京东电商现代产业学院,将京东的领先实践经验,深入融合到广州南方学院商学院的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等专业中,推进学生实习实训、学校课程开发和教学科研工作,帮助学生顺利从理论学习过渡到社会实践。

未来,广州南方学院将继续与京东优势互补,资源结合,共同培养电子商务人才和物流管理人才,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案例2】积极开展国际化项目,拓宽学生视野

“从前只能在书籍和电影中了解英国,访学后,我对这个国家产生了更深刻的认识,还交到了不少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去年暑假,一名参与英国伦敦大学学院访学项目的广州南方学院学生感慨道。

一直以来,广州南方学院坚持开放办学,积极开展国际教育合作。目前,学校与多个国外一流大学、研究机构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足迹遍布全球17个国家和地区,进一步突破国际化发展的深度和广度。

其中,两个教育部的国际项目——“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及“中美人才培养计划121双学位项目”,是广州南方学院教育对外开放的“源头活水”,目前已成功招收两届学生,在校生163人,培养质量逐年提升,丰富了学生们的学习成长轨迹。

为鼓励师生积极参与国际交流,学校还广泛搭建学生国际化培养平台,以“广州南方学院留学服务中心”为依托,推出中外联合培养项目、短期研修项目、寒暑假游学项目和实习生项目等,覆盖继续教育、本科交流、硕士深造等层次,为更多师生提供国际交流机会。

【案例3】师生团队研发制作步兵机器人,获全国奖项

2023年12月19日,在由共青团中央、工业和信息化部共同主办的2023年全国大学生机器人科技创新交流营暨机器人大赛上,由广州南方学院电气与计算机工程学院教师何伟宏指导,学生饶睿锋、李天乐、朱梓琨、李佳瑶、潘静仪共同参与的步兵机器人项目斩获全国二等奖。

“参加这次大赛,是我成长道路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团队成员李天乐表示,团队历时一年倾心打造步兵机器人,在技术挑战和创新设计上均表现出色。备赛过程中,在老师指导下,团队更好地将课堂理论知识转化为了实践成果。

校方认为,这次比赛不仅展示了技术,体现了师生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更是广州南方学院强化应用导向,培养学生动手实操能力的生动实践。

【数读广州南方学院】

学校设有11个院系、45个本科招生专业;

2021年获批广东省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2022年率先获批联合研究生培养单位,与广州大学联合开展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工作;

2022-2024连续三年,在艾瑞深校友会中国综合类民办大学排名中位居全国第二、广东第一;

拥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6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省一流本科课程21门,省级重点学科2个;

截至2024年5月,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4项,国家自科基金项目2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4项;

获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1项,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特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1项;获广东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典型经验集体奖,广东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创业工作典型经验集体奖;连续获第六届和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赛银奖各1项。

【撰文】陈伊纯 李秀婷

【拍摄】张冠军

【海报】吴颖岚 谭唯

【剪辑】徐昊

编辑 余佩 陈梅玉
校对 何翠莹 吴荆子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