禤国维先生二三事

南方+

本文收录于专辑#南方读+#

6月24日上午5时05分,国医大师禤国维永远合上了双眼,享年86岁。

在这位个子不高、皮肤白皙、头发花白茂盛的教授身上,有着一股“不老松”的精神。终其一生,他以至纯之心,矢志岐黄复兴。

少时成长在广州著名的中医街,结缘岐黄,立下了“悬壶济世”的纯真志向;壮年时,他率先将皮肤科从中医外科中独立出来,逐步创设了岭南皮肤病流派,甚至是拿自己受创的脑部当“小白鼠”遍试中药,终寻得治疗脱发症秘方;到了耄耋之年,他仍坚持每周出诊六天,不拒绝加号,把纯良与温厚传递给每一个到诊室里寻医的人。

禤老生前接受南方日报、南方+采访时,一口气道出许多真知灼见:中医药学从来都秉承开放、包容的态度,才能保持其顽强的生命力;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研究中医中药势不可挡;提高中医临床疗效是中医学发展的根本……

00:12

痛悼!国医大师禤国维教授逝世,享年86岁

生长于中医街,幼时立下行医梦

20世纪30年代的广州市龙津路,中医馆云集,草药味飘香。那时的医馆楼下看病,楼上住人,幼时的禤国维每一次到同学家串门,都要经过一间诊室,一颗矢志岐黄的种子也在他心中悄然埋下。

1957年,从广雅中学高中毕业时,禤国维报考了广州中医学院,成为新中国成立后首批中医大学生,至此结缘中医一甲子。

6年后大学毕业,禤国维被分配到湖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因为科室里原有医生都回到学院当老师了,所以他几乎就成了科室里主持日常工作的唯一医生。

当时的禤国维渴望放开手脚大干一场。他不满足于仅仅钻研自己所掌握的中医理论和知识,想有更多的临床手术经验。直到1970年,机会出现了。

那一年,禤国维被派往湖南省人民医院进修普通外科。在急诊科接诊时,他意识到,做外科手术与西医相比,中医并没有优势,但在治疗皮肤病上中医药有其特殊的疗效。

可以说,这一次进修之旅,坚定了禤老的事业方向。

禤国维早年在诊治门诊患者。图源:广东省中医院

禤国维早年在诊治门诊患者。图源:广东省中医院

1976年,阔别故乡多年的禤国维回到广州,在广东省中医院工作。这时,他已经对中医皮肤病学有了深刻的认识,就与另一位同事“联名上书”,要求把皮肤科从大外科中独立出来。

中医治疗皮肤病,尤其是在疑难、慢性、复杂类疾病领域,原先探讨不多、思路不清、疗效不佳。但是禤国维“偏向虎山行”,以此为突破口系统研究,在皮肤病治疗学上首倡“平调阴阳,治病之宗”“解毒驱邪,以和为贵”等学术观点;在皮肤病治疗方法上进行创新,形成了中医皮肤病的外用药物十八法、针灸十五法和其他疗法三大类,建立“中医皮肤病外治法体系”,充实皮肤病外治法。

“不管中医、西医,能治好病就是好的医师。中医或西医,关键是一切为病人着想。中医有中医优点,西医有西医优点,我们要把二者融合起来。”虽为资深的中医药专家,但禤国维对现代医学和科学技术全无盲目的排斥和门户偏见。

客厅成临时实验室,研发脱发症秘方

时间来到1990年,禤国维已是广东省中医院大德路总院的副院长。

有一天在他担任总值班时,意外发生了。

当他走到六楼办公室时,发现楼道一片漆黑,一群从男洗手间里窜出的亡命之徒用羊角锤朝禤国维头上猛砸。尽管他用尽全身力气,还是晕倒在了前往值班室的路上。万幸的是,住在七楼的一名学生下楼时看到血迹,立马顺着血路寻觅,把禤国维送去了急诊室。

颅骨广泛性、粉碎性骨折、脑挫伤和脑血肿……尽管手术很成功,但还是给禤国维留下了巨大的创伤。病愈后,禤国维还患上了外伤性脱发的顽疾,头发全掉光了。

身为皮肤科医生,常常为病人治疗脱发症,而自己却是光头,怎能说服患者?于是,禤国维“带伤”研究用中药治疗脱发和斑秃的方法。

历经数月,这个“击不倒的铁杆中医”终于在李时珍《本草纲目》中找到“松针”妙用,还拿自己的脑袋做实验。他的客厅也因此成了临时实验室,茶几上分门别类地摆着各种中药材浸泡的药液。经过反复琢磨、试验,他受伤的头顶上终于长出了黑黑的头发。

头发长出来以后,禤国维继续研究中医理论,从古方和其他名医的经验中吸取了精华,再结合临床经验,最终研究出了中医治疗脂溢性脱发、斑秃的一整套方法,从此“松针”入治疗脱发、斑秃的处方,正式面世。

“离开病患,中医就丢了根”

终其一生,禤老将内心的温柔与纯良留给了每一个患者。

被歹徒用羊角锤重创脑袋昏迷几天后,他醒来的第一句话竟是“今晚夜诊我去不了,快去停号,别让病人白跑”。

一次,禤国维左足足骨不慎粉碎性骨折,没休息两天,他就对儿子说:“很多外地的病人不知道我的脚摔了,跑来挂我的号,如果停诊,他们不是要白跑一趟?不行,我要马上回去上班。”

妻子和儿子见劝不动他,只好把禤国维背下楼,再用轮椅推他到医院门诊部。不明实情的病人见此情景,还以为这位老人也是到中医院求医的。禤国维的弟子们也不忍心见导师这副模样,便每天轮流上门去背他上下楼。

禤国维的号难挂,在医院也是出了名的。病人和家属们久而久之摸出了门道:禤教授心善脾气好,直接上办公室“围追堵截”,请求加号,十有八九能补上号。当病人拿着禤教授的签名高兴地去补号了,他才腾出一点儿空来,赶紧冲一杯牛奶或麦片,吃几片饼干,填一填肚子。

为患者精打细算,也是禤老的“小心思”。20世纪70年代,一些筑路工人易发过敏性疾病,禤老就带着学员们上山采集草药,告诉他们每一种草药的名称、作用,哪些能解毒消炎,哪些能止血止痛,哪些能化痰止咳……就这样,人均5角的保健费用,最后居然还有盈余。

“离开病患,中医就丢了根。”禤国维说,必须以救死扶伤的精神去面对所有的病人,必须认认真真地对待每一个找你看的病人,“我们把病人治好了,他们高兴了,这就是对我们医生最大的肯定,最好的礼物。”

禤国维在门诊带教。图源:广东省中医院

禤国维在门诊带教。图源:广东省中医院

“巴掌大”笔记本与三样“宝贝”

禤国维随身携带的包里时常装着一个巴掌大的手抄单行本,笔记本的一部分摘录来自《温病条辨》《医门法律》;另一部分则是现代医学中营养元素的名称、正常参考值、检测结果,有些是手写的,有些是复印后剪贴上去的。

这些行医心得和医案,在有些人看来不宜公开,但禤老对此却是毫无保留,经常给学生借阅。由于翻阅的次数过多,现在学生们能见到的手抄本,已经是他重新抄录的第二本了。

禤国维爱才惜才,他对弟子最大的期盼是他们的学术水平能超过自己。

在禤国维众多的学生中,有一名来自越南的留学生,叫谢文平。毕业回国的前夕,禤国维赠送给他三样“宝贝”:第一件是一支笔,医生手中的笔千斤重,可以治病救人,也可能误人、“杀人”,必须慎之又慎;第二件是一条领带,它代表一个人的形象,要始终保持为医者的仁心、仁德;第三件是一双皮鞋,要踏踏实实走好人生的路,为人行事,切忌虚假,做学问要一步一个脚印,不要图虚名、求浮华。这三样“宝贝”令谢文平终生难忘,他不仅时刻铭记恩师的教诲,还把这段“秘笈”也传授给自己的学生。

为人师表,除了传道授业解惑外,禤国维还会关心学生的生活。在读研究生没有工资收入,禤老每个月从自己的工资中扣除300元资助学生,还会“随手”把刚发给自己的一些补助和津贴塞给有需要的学生,说是“随手”,是因为禤国维怕学生不好意思接受,不经意地塞给学生,一切都很自然,不能拒绝,也无须感谢。

在禤老言传身教下,他的弟子——陈达灿教授、范瑞强教授,每次拿到研究生带教补贴,都会拿出一部分,给自己的学生买书;哪个学生生活上有困难,大家也都会伸出援助之手。

禤国维荣获“南粤楷模”称号。图源:广东省中医院

禤国维荣获“南粤楷模”称号。图源:广东省中医院

具有什么样的特质才能成为一名国医大师?

跟师禤国维二十余年的高徒、广东省中医院原党委副书记、院长陈达灿总结出一个字“纯”——纯真、纯粹、纯净。一个毕生从事中医药事业的纯真志向,一份勇攀医学高峰的纯粹追求,还有一颗“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纯净爱心。

南方+记者 黄锦辉

编辑 陈明诗
校对 黄买冰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