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In南沙|深中通道通车前夕,南沙释放强烈信号

南方+ 记者

横跨伶仃洋的深中通道,将于6月底通车。通过南中高速万顷沙支线,实现与深中通道直接接驳的南沙,在刚刚过去的周末,再次释放了强烈信号。

在国内半导体行业的顶级盛会——第三届IC NANSHA大会上,广州市委常委、南沙区委书记刘炜说,“与生俱来的开放基因是推进南沙发展的最大优势,接下来我们要高举开放大旗,面向世界开放,倒逼南沙改革创新。”

第三届IC NANSHA大会成功召开、邮轮母港复航工作稳妥推进、沥心沙大桥提前恢复全面通行,种种动作的背后,均指向开放。

为什么是开放?为什么深中通道开通前夕,南沙需要释放这一信号?刚刚过去的周末,南沙的种种动作可用两个关键字概括,“桥”与“芯”。

先说桥,6月22日上午10时许,经过近4个月的修复,沥心沙大桥恢复全面通行,较工期计划提前1个多月。关于桥,最近还有两件事最近发生,第三届桥梁建设技术与艺术创新学术会议在南沙召开,共同探讨桥梁技术与艺术融合的前沿议题;世界最大跨度自锚式悬索桥——连接万顷沙与龙穴岛的万龙大桥主墩桩基施工全部完成。

从沥心沙大桥、再到万龙大桥,再到深中通道,在具有岭南水乡风韵的南沙,桥很常见,建好桥、护好桥,是民生工程,也是参与湾区建设的基础。虽然工程的体量、连接的区域不同,但南沙做好桥的文章,抢抓桥的进度,为的更是抢发展的速度、湾区融合的进度。

另一个关键词是“芯”。这个周末,以“新质生产力 南沙芯力量”为主题的第三届IC NANSHA大会在南沙举行。芯片是南沙的特色,南沙在万顷沙规划2平方公里,建设半导体和集成电路产业园,已集聚如芯聚能、先导设备、联晶智能等芯片材料、设备以及制造等环节的企业。

正如会议主题而言,芯力量的背后是新质生产力正在形成。上周末,广州大学科学研究院与南沙区科技局、工信局、投促局、工商联等部门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在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展开深度合作。最近,南沙发布了全国首个全空间全要素无人体系超级示范应用场景。

“桥”与“芯”的背后,核心仍是开放。

刘炜当天从区位优势独特、发展空间广阔、战略地位突出、面向世界开放、要素供给充分等五大优势方面向嘉宾们推介了南沙。简而言之,南沙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地处大湾区C位,具备大规模发展空间的后发优势,是国家多重战略重叠支持的区域,伴随千年商都广州的成长,具有与生俱来的开放的基因,资源要素非常充沛。

“最重要的要素是人才,在南沙周边交通1小时范围内有125所高校院所,每年超过200万的在校大学生、57家的高职院所,每年可输出15万名的高技术技能工人。” 刘炜说。

上述优势的发挥,一定是靠开放。地理几何中心往往是服务全域的最佳区位,利用区位优势打造从地理几何中心走向服务中心和功能中心,打造成为“湾区交通中枢、通江达海门户”,目前珠江口已开建(含建成、在建)了足足7条东西两岸跨江通道,其中有6条与南沙有关。用好用足天然优势,打造科技与产业共生的生态体系,发力新质生产力。深中通道通车在即,南沙显然看到了这一点。

不久前,南沙还出台了《进一步优化企业服务的若干措施》,核心的理念就是:企业家是南沙发展最最重要的第一资源。

南沙,需要抓的工作很多、很杂,但破题,只能找准一个主题。

这并不是南沙第一次释放开放的信号。就在一周前,同样是周末,南沙区委、开发区党工委召开领导班子务虚会。这次会议再次强调要高举开放大旗,以开放促改革、以改革促创新。在此前的南沙两会,“机遇湾区”广东主题采访活动情况介绍会上,开放均是南沙强调的发展主旋律。

这一次,在深中通道通车前的周末,南沙再次释放“高举开放大旗”的强烈信号,思路更明确,步伐更坚定。

南方+记者 柳时强

编辑 叶颖诗
校对 曹柏英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