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如何探索建设特殊资产管理高地?这场论坛上专家们这样说

289财经热点
+订阅

6月23日,2024广州特殊资产管理与发展论坛在第十三届中国(广州)国际金融交易·博览会主会场举办。论坛积极探讨以大湾区特殊资产赋能服务平台为核心的特殊资产“四梁八柱”体系建设,提升特殊资产处置效率。

论坛期间共举行了5场签约仪式及1个揭牌仪式,共60余家机构参与签约,包括广州市人民政府与10家特殊资产处置重要机构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大湾区特殊资产赋能服务平台揭牌、大湾区特殊资产赋能服务平台与重要机构战略合作签约等重磅平台挂牌、签约。现场,多位业内专家就特殊资产管理探索“广州模式”的话题展开热议。

60余家机构参与签约

着力构建特殊资产生态圈

近日,广州市正式出台《广州市推动特殊资产管理行业发展若干措施》,旨在构建特殊资产管理行业发展新格局,打通特殊资产流转堵点、难点,推动特殊资产管理行业有序良性发展,助力防范化解经济社会风险,促进高质量发展。

在论坛现场,广州市人民政府与中国银河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广发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等10家特殊资产管理行业重要机构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全力在资源、要素、渠道商等方面构建特殊资产生态圈,提升广州在全国特殊资产配置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与此同时,大湾区特殊资产赋能服务平台举行揭牌仪式。大湾区特殊资产赋能服务平台是广州市积极响应中央鼓励粤港澳大湾区优先开展区域市场一体化建设工作要求,依托广州交易集团现有交易所和拍卖资质、人才、科技等优势资源,组建的综合性特殊资产赋能服务平台。该平台的成立,将有力推动大湾区特殊资产市场一体化探索。

在正式揭牌后,大湾区特殊资产赋能服务平台与17家重要机构进行战略合作签约仪式。

大湾区特殊资产重组重整联席机制成立签约仪式亦随后举行。签约机构包括广州市资产管理协会、广州交易集团有限公司、广州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等17家机构。

联席机制发起单位、理事长单位广州市资产管理协会会长闵卫国表示,由资产管理行业协会牵头成立的特殊资产重组重整联席机制(联盟),该平台整合金融、法律和产业资源,致力于服务于大湾区乃至全国特资市场。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探索特殊资产管理“广州模式”

所谓特殊资产,泛指因经济周期、政策管控、信用违约、流动性折价、运营管理折价等特殊原因导致价值低估或需快速处置变现的资产,主要包括商业银行不良资产、非银金融机构(如证券、保险、基金、信托等)不良资产、一般工商企业经营所产生的低效无效资产及经营困难或发展存在瓶颈的企业资产等。据统计,2023年我国特殊资产总体规模约为5.88万亿元。

而特殊资产管理行业正是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中坚力量。随着我国特殊资产管理行业的发展步入“快车道”,广州率先提出以“在全国率先打出特殊资产管理新模式的广州品牌”为目标,推动建立打造特殊资产管理新模式的工作机制。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学术顾问、中国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席黄奇帆在论坛上发表了主旨演讲。他认为,特殊资产重组是要成本代价的,关键是要找对资源优化配置的实施路径。

“广州的经济和司法营商环境各项指标一直都居于全国前列,例如资本市场的活跃度、财政透明度等指标在全国都排名靠前。”广州交易集团有限公司总会计师王苹在论坛上指出,好的生态对于广州探索特殊资产管理新模式,组建特殊资产赋能服务平台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本次广州交易集团“1+5+N”为核心的市场服务的交易体系,将通过打造资源整合汇聚的平台,联手全球范围内的知名的管理公司,金融机构、产业基金、投资人、审计、财务、法律等等一系列的中介服务机构,进驻平台,联手提高资产处置的效率和效益。

“特殊资产处置涉及的链条长、程序多,有近三分之二的链条不在传统金融监管的范围内。此次,广州市大胆创新,把整个行业纳入政府管理和服务范畴,对于推动特殊资产管理新模式的构建意义重大。”闵卫国表示。

广发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行长林德明指出,特殊资产管理是盘活存量资源的重要途径、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重要领域,特殊资产管理涉及面广,参与主体多,建议各方面携手共进,推动特殊资产经营管理更加专业化、精细化。

展望未来,林德明表示,希望继续深入挖掘在抵债股权、信托收益权等金融资产处置方面的合作空间,在广州先行先试,为广州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南方+记者 周美霖

编辑 王露纯 李杰伦
校对 张芳菲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