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一条传承之路,大山里的百岁瑶医也等到了答案

南方探针
+订阅

“白花韭菜粽粑香,草果浸液祛虐瘴……”

一首瑶族养生歌在瑶族群体中世代传唱,如今,早已唱到了大山之外的地方。

距离广州400多公里,湖南江华瑶族自治县地处湖南省最南端,潇湘源头,南岭山区,湘、粤、桂三省(区)结合部,这里亦有着丰富的瑶医药资源和文化。而从江华瑶族自治县市区出发,驱车爬过数十公里山路,来到当地的湘江乡,“百岁瑶医”黄兰英每天仍坚持8点起床,上山采药、问诊治病。

瑶医药是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年以来的传承全靠口耳相传、指药传授、指症传经,容易失传。近年来,全国多地相继出台保障和规范当地瑶医药发展的相关举措,让瑶医的传承之路走得更远,而不再仅囿于一方山区。

位于湖南永州江华瑶族自治县的瑶乡。

位于湖南永州江华瑶族自治县的瑶乡。

来自大山的瑶医

每一代瑶医几乎都有着相似的成长轨迹:成长于大山中,与草木植被为伴;自小跟着父辈上山认药、采药、用药。

百岁瑶医黄兰英。

百岁瑶医黄兰英。

102岁的黄兰英也不例外。1923年,黄兰英出生于江华瑶族自治县湘江乡的一个瑶医世家,是家族瑶医的第五代传人。

自幼跟着父辈学习瑶医,在18岁时,黄兰英开始为乡民们治病,直到现在。

“在以前,平均一年翻山越岭看上千个病人。”黄兰英一直秉持着“先不讲钱,治好病最重要”的想法。

数十年光阴,黄兰英与大山相依。大山给予瑶族群体心绪上的宁静,也给予了他们丰富的瑶医药资源。

近年来,黄兰英成为江华瑶族自治县民族中医医院的坐诊瑶医,每周都会在此坐诊2天。通过社交媒体的传播,“百岁瑶医”黄兰英被更多人熟知,大家慕名而来。目前,黄兰英的看诊预约已经排到了8月份,不少是来自其他省份的病人。

哈尔滨的王先生在海南务工,在社交媒体上看到有关黄兰英老人治病救人的技艺之后,从海南辗转来到湘江乡。“老人家帮我治疗腰椎疼痛,我想多付点医药费给她,她都不收。”王先生说。

黄兰英和她的女儿。

黄兰英和她的女儿。

“我妈妈常和我说的一句话是,‘帮别人,别人也在帮我’。”黄兰英的女儿赵美玲是其家族的第六代瑶医,直到现在,黄兰英仍经常教授女儿瑶医药知识。

江华瑶族自治县瑶医研究所成员代表廖继国自小跟着祖父上山采药,“当时,有的草药能叫出名字,叫不出名字的,我们便根据其形状、颜色进行辨认。”关于每一种草药的外形、用法、用量,廖继国已学习了数十年,几乎是烂熟于心。

瑶医常用的草药。

瑶医常用的草药。

据悉,以前的瑶族人民大部分都在山林间生活劳作,长此以往,容易感染风寒和沾染湿气,于是,他们就会寻找山上的各种“风药”用来祛除病痛,强身健体,这样的习俗一直流传至今。

传统瑶药“五虎”“九牛”“十八钻”“七十二风”在内的上百种草药,对于瑶医们来说,再熟悉不过。

从口口相授到立法规范

老瑶医大多已过花甲之年。

无疑,瑶医技艺被更多人看见之后,也需要不断地传承下去。

黄兰英如今仍能和女儿上山采药。

黄兰英如今仍能和女儿上山采药。

据了解,瑶医药多年以来的传承全靠口耳相传、指药传授、指症传经,容易失传。

“自家孩子学不学瑶医,都要尊重他们自己的意愿。”黄兰英也担心传承数代的技法失传,好在有家中后辈跟着她学习多年。近年来,她也开始将技法教授给江华瑶族自治县民族中医医院的医生。

“学医三年口出狂言,再学三年沉默寡言,再学三年稳重发言,再学三年不用多言。”瑶医世家十二代传人、非物质文化遗产“七箭刺风疗法”传承人李珍清8岁开始跟随祖母、伯父上山识药、采药。12岁时,他受祖父的托付,外出拜师学习民间中草药医术。

李珍清上山采药。欧显庭 摄

李珍清上山采药。欧显庭 摄

“七箭”是李珍清在实践中摸索出来的,而他也希望能有“徒弟”掌握这项技艺。年已68岁的他除了将技艺传给孙子,还在医院教授多名医师技法。

李珍清还编写了两本书,他计划再编纂一本专门记录民间疗法的医书,以供后代学习。他告诉记者,瑶族没有文字只有语言,民间疗法一直是口口相传的方式,而缺少足够的文字记载。“不能让老祖宗的东西失传,所以我要写下来,将技法传承下去。”他说。

近年来,当地的瑶医群体逐步成为现代医疗体系和康养市场的重要主体之一。不过,有学者指出,在医疗多元的社会语境下,包括瑶医在内的“土医”面临双重挑战:一是人们在现代专业医疗的影响下疾病观念和实践发生改变,一些瑶人尤其是年轻人对瑶医药“土方”心存疑虑;二是县域内瑶医药市场饱和,“土医”之间形成竞争态势。

瑶医药经典药物图册。

瑶医药经典药物图册。

事实上,近年来,全国多地相继出台保障和规范当地瑶医药发展的相关举措。

为传承和规范当地的瑶医药文化,江华瑶族自治县自2017年正式组建成立了“瑶医药研究所”,全县有民间瑶医药研究员233名,先后汇编出版了《江华瑶医动态》《瑶医药研发产品集锦》等10余本瑶医药专著。

为继承弘扬传统瑶医药,保障促进瑶医药事业发展。2022年9月,江华瑶族自治县启动了瑶医药立法工作,并经过一年多的调研、审议、修改后。5月30日,湖南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江华瑶族自治县瑶医药保护与发展条例》。

2021年1月,广西壮族自治区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批准《金秀瑶族自治县瑶医药发展条例》。

而在广东,近年来,清远连南瑶族自治县深入开展瑶医瑶药保护传承工作,收集抢救民间秘方182份,收录瑶药305种,筛选出226名民间瑶医登记造册;2023年,韶关乳源瑶族自治县委托韶关市地方立法研究中心起草了《乳源瑶族自治县瑶医药发展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

南方+记者 杨琼 欧阳胜勇

无

编辑 张鹏
校对 居伟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