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座!这座藏在校园里的“岭南艺术馆”揭牌了

南方+ 记者

00:20

 岭南艺术馆揭牌仪式暨第七届岭南文,时长共20秒

6月21日,广州市轻工技师学院(以下简称“轻工技师学院”)在南校区举办主题为“传承多彩非遗 悦享智慧文化”的岭南艺术馆揭牌仪式暨第七届岭南文化传承节启动仪式。

现场,全国首座校内建设“岭南艺术馆”揭牌,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授予学院“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牌匾,学院为68位国家、省、市级非遗传承人与工艺大师颁发“非遗客座教授”聘书,并与广绣王新元大师工作室、省级陶瓷研究所、广东省工艺美术珍品馆分别签订广绣订单班、人才培养与交流合作、文化传播合作、文化艺术馆共建协议。

全国首座校内建设“岭南艺术馆”揭牌

随着揭幕仪式的背景乐响起,坐落在珠江河畔的全国首座校内建设“岭南艺术馆”正式揭幕,并正式向全校师生和社会开放,会上同步发布了“岭南艺术馆‘数字展馆’”。

广州市轻工技师学院“岭南艺术馆”是一个综合性的文化展馆,集藏品展示、传承教学、技艺交流、文化传播于一体,致力于传承和推广岭南地区的传统工艺。

整座艺术馆收藏了100余件国家、省、市级非遗传承人与工艺大师作品,及学生非遗文创作品,涵盖广绣、潮绣、剪纸、木版年画、广彩、端砚、漆器、牙雕、宫灯、陶塑等近30种岭南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工艺品。

学院教师曹锋明是广东省陶瓷艺术大师、广东省技术能手、高级技师,在他看来,校内建设的“岭南艺术馆”十分有意义,不仅让非遗课程的学生有了实操、展示的平台,也让其他专业的学生和年轻人有机会接受非遗文化的熏陶。

“学校里都是年轻人,而非遗传承、传统艺术就是需要更多的年轻人看到,从了解到熟悉再到加入,如果没有新的血液、新的审美理念,我们只会在传统上越走越传统。”2023年国家级乡村工匠名师、广州玉雕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刘庆峰说。

这座“岭南文化之宝”是一个致力于保护、传承和推广岭南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机构,并将通过开展工艺美术专业学历班教学、组织非遗技艺传承人群社会培训、承办及参与多项非遗作品竞赛、迎接中外嘉宾体验岭南特色工艺及非遗资源库建设等活动,来保护和弘扬岭南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也体现了学院作为广东省高水平技师学院之一的社会责任与担当。

值得一提的是,“岭南艺术馆‘数字展馆’”围绕岭南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等项目展开,打造一个可看、可听、可玩、可享的非遗大集,可以实现超20种岭南工艺的互动体验。

虚拟数字化展馆的上线发布,是学院智慧赋能岭南非遗工艺的“传”与“承”的具象化体现,推动了岭南非遗“活化”传承和可持续发展。

守好非遗“厚家底”,培养更多“守艺人”,实现活态传承。学院将继续履行好传承岭南非遗文化的社会责任,激发年轻一代对岭南非遗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兼蓄传承与创新,隽永鲜活的力量,让岭南非遗传统文化更好地融入现代生活、更好地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要。

拜大师,精技艺,有名企

上台、递拜师帖、奉茶行礼、恩师佩戴绶带、赠授帽、赠工艺工具、赐入门书……现场,工艺美术、粤菜师傅、粤剧等三场拜师仪式举办。

为利用好“链接的桥梁”身份,作为广东省(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近年来,轻工技师学院通过工艺美术学历班、非遗进校园、社团及第二课堂的培育模式,邀请大师走进校园、走进课堂,引进国家级、省级、市级工艺美术大师进校园,先后建立15个工艺实体大师工作室、建成“岭南特色工艺传承基地”,以“非遗+教学”为创新路径,在非遗传人们代代积化的厚重的春泥里,垂头扎根。

拜师礼让学子们更懂得尊师重道、有入门的归属感,也让传统礼仪得到传承,让“粤技、粤声、粤味”在生生不息的传承里历久弥新。

此次第七届岭南文化传承节,一批“大师课”再次“上新”,学院为张民辉、曾昭鸿、翁耀祥、钟汝荣、翟惠玲、黄志伟、尹志强、刘文等68位国家、省、市级非遗传承人与工艺大师颁发“非遗客座教授”聘书。

其中,从轻工技师学院“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中毕业的第一届学生刘庆峰,如今已是2023年国家级乡村工匠名师、广州玉雕市级代表性传承人,今天,他亦是受聘的客座教授之一。

回忆起当年在学院学习的日子,刘庆峰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宝贵平台,能够接触平时接触不到的信息、资源,不仅可以和同行交流,还可以有不少跨界共同创作的机会。

“我们当时一边上理论课,一边上实操课,同时,我们会偶尔去市外乃至省外的产业市场,这些资源如果要自己去获取是很困难的,这个平台为我们提供了‘捷径’。”刘庆峰说。

刘庆峰是众多优秀毕业生中的一员。十多年以来,学院培养高级工、技师和高级技师510人,评出的高级技师、技师占了整个广州工艺美术行业总量的95%以上。培养出国家级大师一位、国家级传承人一位、省级大师四位,四位高级技师和一位技师。其中,学院客座教授翟惠玲荣获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谭广辉被评为国家级传承人,周承杰荣获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称号。

如今,从学生到老师,刘庆峰对接下来的授课做足了功课,他提出,除了在课堂上传授传统的技法,同时还会研究如何让传统的非遗对接当下年轻人喜闻乐见的审美。“这是年轻一代传承人需要去努力改变的”。

同时,刘庆峰提出,会尝试鼓励、引导学生进行跨界的创作。“例如把漆器、陶艺和玉雕相结合,可能会创造出更多可能性的作品。”刘庆峰表示,这也是对于传统技艺的创新传承,让传统文化更加多元化、丰富化。

接下来,学院将持续发挥自身优势、利用好名师资源,深入发展包括玉雕、广彩、广绣、陶塑、铜印、蛋雕、榄雕、粤剧等在内的多项特色非遗课程,为学生注入“远行的能力”,打响学院“粤技精湛、粤声悠扬、粤味绵长”的岭南文化品牌。

学校有大师,毕业有名企。活动现场,学院与广绣王新元大师工作室、省级陶瓷研究所、广东省工艺美术珍品馆分别签订广绣订单班、人才培养与交流合作、文化传播合作、文化艺术馆共建协议。

曹锋明提出,学院不断拓宽校、企、行共建高素质的合作渠道,创新建设多方联动的文化传承机制,能够鼓励更多的学生和新鲜血液加入工艺美术领域,让传承与创新“同频”,实现文化与产业发展的“共振”,让非遗文化以旺盛的生命力在“技能圈”薪火相传。

【采写】南方+记者 洪钰敏 通讯员 张雯

【摄影/摄像】南方+记者 梁文祥

【剪辑】徐昊

编辑 张晓晨
校对 曾慧雯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