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今:提升海洋服务业水平,加快谋划脱碳和智能数字化

广州大道
+订阅

■编者按

海洋,始终是广州城市发展的战略要地。

广州2000多年的城建历史,见证海、港、城的互动演进:从1000多年前的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到100多年前的一口通商,海洋成就了历史上广州城市繁荣的高光时刻。

近年来,上海、深圳等国内多个滨海城市均提出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将海洋经济打造成高质量发展的“蓝色引擎”。向海而兴、向海图强,是广州建设海洋强市的战略选择。为落实海洋强国战略、海上新广东部署、打造海洋创新发展之都等国家、省、市重大战略部署,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海洋局)组织编制了《广州市建设海洋创新发展之都规划》。本期观点邀请多位国内知名专家,为广州海洋创新发展之都建设出谋划策、凝聚共识。

本期主持人:刘珊



全球的海洋面积占全球地表面积的71%左右,海洋不仅是能源、科技的来源,同时是人类生活和发展的重要支撑。依据世界银行的相关数据统计,海洋经济的体量大概占全球的60%,同时世界银行也估计整个海洋经济规模到2030年会达到3万亿美元。

围绕世界领先的海事之都的报告,笔者提几点建议。

第一,广州成立海洋集群一站式服务中心,这样的机构对于吸引人才尤其是涉及整个海洋产业各方面的人才,会起到促进作用,同时这个机构对于预拨或者预留海洋研发城市的预算或者促进创新的产业基金也有一定的作用。以新加坡举例,大概每年会投入几个亿的新币创新促进基金,尤其是针对海洋产业,这些基金并不是主要服务于国企,更多是服务于中小科技企业甚至是粗放企业,这也就是新加坡在海洋城市能够连续十年在报告当中排名第一的主要原因。

第二是让国内银行和船舶租赁机构设在广州,可以增加海事法专家和海事律师团队,作为海事的金融和法律的板块评比,金融机构的数量以及金融的规模,同时也是通过整个海事法专家和律师来体现。

第三是在重点发展项目规划中,突出航运中心的建设,重点突出和研究航运业,其是唯一一个海洋产业当中具有国际化的产业,国际组织有国际海事组织,所有全球的航运活动都受国际化公约的推动、指导或者制约,所以航运的发展会同时促进海洋创新发展之都的建设,这个产业的上下游链条非常丰富,可以带动相关的船舶制造、金融和法律事业等发展。

当前无论是海洋经济的发展还是航运发展,有两个可以看得清楚的主要趋势,一个就是脱碳,一个就是智能和数字化的发展,对于广州来说,未来要实现海洋经济的增长点突破,可以为此做一些相应的布局和规划。

国际海事组织对于船舶减碳提出了2050年的目标,到2050年世界航运要实现碳中和,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同时也孕育了一个巨大的机遇。世界远洋航行的船舶在7至8万艘,远洋航行的船舶占整个世界二氧化碳的排放在3%,相当于一个国家每年年度总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按照要求,到2030年,30%的船舶燃料要使用到碳中和燃料或者零碳燃料,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如何能够更加前瞻性进行布局,可能就会把这些挑战变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作者系挪威船级社(DNV)高级副总裁黄今

编辑 程钰琳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