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偲:培育海洋新质生产力,加强国际合作和基础设施建设

广州大道
+订阅

■编者按

海洋,始终是广州城市发展的战略要地。

广州2000多年的城建历史,见证海、港、城的互动演进:从1000多年前的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到100多年前的一口通商,海洋成就了历史上广州城市繁荣的高光时刻。

近年来,上海、深圳等国内多个滨海城市均提出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将海洋经济打造成高质量发展的“蓝色引擎”。向海而兴、向海图强,是广州建设海洋强市的战略选择。为落实海洋强国战略、海上新广东部署、打造海洋创新发展之都等国家、省、市重大战略部署,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海洋局)组织编制了《广州市建设海洋创新发展之都规划》。本期观点邀请多位国内知名专家,为广州海洋创新发展之都建设出谋划策、凝聚共识。

本期主持人:刘珊



广州应培育海洋新质生产力。充分发挥广州在遥感、算力和AI等方面的优势,大力发展数字海洋经济、低空海洋经济和海洋无人系统。

具体来说,第一个是数字管理,要强化数字海洋经济;第二个是低空海洋产业,这与岛屿的交通运输方式创新科技结合;第三个是无人系统,无人系统目前广州具有良好的发展基础,例如在南沙设立的广东省无人系统算力研究院未来前景可期。此外,对于新质生产力里的深海采矿产业,国家层面有很多优惠政策,除了传统的海洋运输,深海采矿需要抓住机遇,打好基础。

广州应深化发展滨海旅游等传统海洋产业,培育广州“海洋八景”,挖掘中山大学九十余年海洋科考历史和虎门销烟历史事件,丰富广州海洋文化内涵。滨海旅游属于传统产业,但是这个传统产业的产值特别高,占到海洋GDP的51%左右,在广州可能占得更多一些,占比在55%左右,广州可以挖掘更多海洋旅游场景。

广州需加强海洋国际合作,实施国际大科学计划,建设“一带一路国际联合实验室”,拓展与南亚、太平洋地区和非洲等南太平洋和非洲等地区的国际合作。

广州还需强化海洋基础建设,目前除了一些高校、科研单位,专门的海洋产业从业人员相对来说较少。强化基础教育和高校海洋学科建设,以及大科学装置的建设,才能孵化出具有前瞻性的新质生产力企业。

最后是海洋发展保障措施方面还要强化,重点还需要政府加大资金投入和引导协调,特别是在海洋产业这一块,现在的产业从科研到技术、到中试、到产业化,需要有很长的一个周期,最后一公里是非常难的,所以产业还是需要政府的引导,而不能仅仅只是整合,广州要想做强海洋产业,需要真正拿出一些实实在在的对策。

作者系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主任张偲

编辑 程钰琳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