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粮大县抢救“保命水”:高标准农田抗旱井,能不能抗旱

南方周末
+订阅

2024年6月17日,河南省一处农田里,村民用旋耕机翻地。(南方周末记者 赵明 / 摄)

2024年6月17日,河南省一处农田里,村民用旋耕机翻地。(南方周末记者 赵明 / 摄)

“老百姓靠柴油机发电,离井近的,从家里拉电线,但很多井离得比较远,没法拉电线。”当地排查后,南方周末记者联系近10处村庄,大多受访者称抗旱井均有通电。

“高压跟低压相互接了,而且都无故障才能让机井通上电。但他们没报装,我们不知道他们的用电需求,没法接电。”唐河县供电公司方面介绍。

在饶奇的工作经历里,高标准农田里的变压器、电缆被偷等现象确实存在。合作过的农业农村部门也考虑到这一点,“对方说,你别设计能卖钱的东西,要整成不值钱的”。


文|南方周末记者 郑丹

南方周末实习生 金晶

责任编辑|何海宁

一场“保命水”的设备排查工作正在河南省南阳市唐河县紧张展开。

事件的肇起是2024年席卷北方数省的旱灾。在此焦灼背景之下,6月上旬,唐河县有村民在社交平台上发布用电动车、拖拉机供电取水的视频,称当地高标准农田抗旱井没有配套用电。更多村民将问题反映到了当地相关部门。

这类农用机井属有国家财政拨款的高标准农田配套设备,据南方周末记者了解,旱情之下,唐河县农民主要依赖此类机井浇灌。该县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负责人方洋在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将其称为“保命水”。

方洋介绍,抗旱井往年利用率较低,直到2024年大旱时派上了大用场。但唐河县部分村民向南方周末记者反映,在使用抗旱井过程中,遇到了不通电、电压低、水量少、设备损坏等诸多问题。

事实上,在全国多地,高标准农田抗旱井问题此前多有媒体报道。在此轮大旱冲击之下,这一基层难题更显著地浮出水面。

未完工项目遇上大旱

“国家搞这个高标准农田,好得很,俺们也高兴,就是不通电。”6月15日,一名唐河县农民向南方周末记者抱怨,村里的几口抗旱井无法正常使用。

所谓高标准农田,是指土地平整、集中连片、设施完善、农电配套、土壤肥沃、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旱涝保收、高产稳产、划定为永久基本农田的耕地。

通俗地讲,就是将各类零散田通过平整土地、开沟挖渠、打抗旱井等方式,变成“田成方、树成行,路相通、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高产田。其中,很多地区的抗旱井会接通高压电,方便农民通过智能取水设备刷卡取水。

唐河县是“河南粮仓”的产粮大县,位于该省西南部,县域内有34条河流,其中唐河贯穿全县南北,属长江流域汉水水系,有9条主要支流呈扇形分布。当地常年降雨量在800—900毫米之间,可以说是风调雨顺。但就是这样一个常年雨水充沛的县城,也差点熬不住2024年的旱季。

唐河县政府官网2023年7月28日的招标公告显示,2023年,全县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总面积17万亩,辐射13个乡镇,分10个标段建设,总投资金额高达2.4亿元。

2024年6月16日,大河屯镇粪堆王村一名村民告诉南方周末记者,2023年新挖的五口机井已经配备了电线和变压器,此前迟迟未通电,村民需要通过发电机、柴油机取水。由于干旱严重,大部分村民都没有播种,“发电机成本也高,浇一亩地一百多块,太费油,划不着”。

“老百姓靠柴油机发电,离井近的老百姓,从家里拉个电线还能用,但很多井离得比较远,没法拉电线。”6月14日,大河屯镇另一名农户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在自己所在的村庄,不论是2023年打的井,还是更早的井,都没有通电。

南方周末记者查询发现,6月以来,南阳市长热线留言板上有5则留言,反映抗旱井因各种原因无法正常使用,“现在正是需要浇地抗旱的时候,可是机井没有电”。

2024年6月初,唐河县村民通过电动车从老井取水灌溉。(受访者供图 / 图)

2024年6月初,唐河县村民通过电动车从老井取水灌溉。(受访者供图 / 图)

6月14日傍晚,南方周末记者以村民咨询的方式,联系唐河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该负责人解释,粪堆王村之所以没通电,是因为2023年的高标准农田项目目前还未竣工,“原来电力局的电表没装,这会儿基本装齐了,装齐之后挨个村接电,刷卡都可以用了”。

该负责人称,农业农村局已经下派工作队伍排查机井情况,“现在各个村都在排查,可以让咱先用,应该明天都连上了”。

6月16日,前述粪堆王村村民向南方周末记者证实,目前村里的机井已经通上电,可以正常取水灌溉。

16日当天,方洋在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介绍,2023年的高标准农田机井开发项目于当年9月下旬施工,由于工程分季节施工,需要避开农民收割庄稼的时节,加之2023年雨水较多,配置设备环节“地埋电缆”遗留的工程量较大。他也是县农业农村发展服务中心主任。

到2024年3月中旬,麦子已经长高,国家明令要求“禁止毁青苗”,河南省自然资源厅也下发通知,为保证粮食安全,涉及田间地头的施工项目逐步停止,不能涉及毁青,“一直到今年收完麦子,这工程逐步才推进”。

当没完工的机井通电工程遇上罕见的大旱天气,方洋介绍,自2024年5月22日起,该中心就开始了对县域内所有机井供电情况的排查工作,唐河县机井拥有量是15900多眼,其中2023年开发井1578眼,目前总计修复了600多眼井。

无独有偶,据2024年6月8日媒体报道,安徽省淮北市濉溪镇也出现此类工程滞后问题。多名种植户反映,2022年高标准农田项目的机井不通电。后据了解,该项目为农委自建项目,部分自购电力设备两天后到货。

据6月14日南阳媒体发布信息,南阳市近期排查可利用机井70417眼,发现问题机井3758眼,对缺电少泵、跑冒滴漏、淤积堵塞的问题机井已整改3222眼。此后两日,南方周末记者电话联系南阳市唐河县夏岗村、傅庄村、陈庄村、车厢店村等近10处村庄,大多受访者称高标准农田中的抗旱井均有通电。

就前述“电力局的电表没装”一事,唐河县供电公司方面向南方周末记者解释,粪堆王村未安装的是高标准农田低压分表,但此项工作未完成是各乡镇(街道)和村委会未按时提交报装申请。

就唐河县部分地区2023年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不通电情况,河南南阳供电公司方面回应南方周末记者:高压电力部分由河南南阳电力部门投资,已于2023年完工并投产;后续第二部分工程,即农业灌溉低压电力设施由唐河县政府投资,于2024年6月13日完工,尚未验收。

“高压跟低压相互接了,而且都无故障才能让机井通上电。但他们没报装,我们不知道他们的用电需求,没法接电。”唐河县供电公司方面介绍,这是必须要走的一道手续,该公司也在当地政府完工前一天向各村委发了书面告知。

“电压连风扇都带不动”

据南方周末记者了解,在唐河县部分地区,即使是机井已经通电,也因电压问题,难以灌溉田地。

6月15日,法云寺村一名农民告诉南方周末记者,2023年,村里也打了一些适用于高标准农田的抗旱井,已经通电,但电压太低,一用就跳闸,“10个(井)有8个都用不了”。

“晚上空调都开不成,空调开了就没水了。”牛庄村一名村民也向南方周末记者反映,村里设有大片高标准农田,五六年前打了十余口机井,如今大多干涸。“高压线拉上了,变压器也装上了,但电压太低,不够用。”

该村民称,2023年,村里换了大变压器,但始终未通电,多次向上面反映未果,“你瞅瞅这电压,连风扇都带不动”。村民准备了发电机、水泵、电缆以及加长的水管拉到地里浇水,几家人抢一眼井,但井水不够用,该村民准备播种的花生、玉米种子堆积在家,“不敢种”。

2024年6月17日,河南省信阳市一处村庄的抗旱井没有通电,村民用柴油机外接自吸泵抽水。(南方周末记者 赵明 / 摄)

2024年6月17日,河南省信阳市一处村庄的抗旱井没有通电,村民用柴油机外接自吸泵抽水。(南方周末记者 赵明 / 摄)

在排查机井过程中,方洋也接到群众反映称变压器带不动电。村民用的是标准电压为380V的三相电,灌溉地距离机井越远,电压会随之衰减,“水压电力不足,泵的转输能力会下降,出水量可能没那么大”。

“但那都是早几年的项目。当时设计的时候,电力这块不属于我们地方投资,高压电有电力部门专门投资,所以在前期建设的时候有不同的考虑,会出现这种情况。”关于电压问题,方洋称已跟电力部门沟通协调整改。

对此,南方周末记者向唐河县供电公司方面求证该信息,对方称,未接收到唐河县政府的沟通信息。

关于低电压问题,唐河县供电公司方面向南方周末记者予以否认,称经用电采集系统核实,自5月18日到6月18日,法云寺村、牛庄村总计36台变压器均在正常范围内,仅5月27日存在过一次1小时失压现象。

“变压器低压出线侧的电压是满足供电营业规则要求的,但低压电力设施可能存在线径细、供电半径长造成延伸到井口时的电压有所下降。”唐河县供电公司副总经理李晓松向南方周末记者补充,河南面对60年一遇的旱情,机井水位普遍下降,一个台区带8-10眼机井,集中浇地造成负荷激增;另一方面,在连续高温天气下,空调、风扇使用增多,故而在大规模抗旱浇地和高温天气两个因素叠加下,线路末端在用电高峰期客观存在低电压情况。

至于井水干涸,多年从事高标准农田勘察设计工作的水利工程高级工程师饶奇分析有几种可能:一是由于持续干旱,河流干涸,地下水没能得到补给,导致地下水位降低;二是由于勘察不详实,机井布置不合理,或实际施工没有达到原设计标准;另外,如若当地一般年景天然降雨就能满足作物生长需求,机井常年不使用导致滤水管堵塞,当需要灌溉时,也有可能抽不上水。

南方周末记者在社交平台搜索“抗旱井”“不通电”等关键词发现,6月初,就有河南省驻马店市村民反映,存在机井跳闸漏电现象,机电设备和水泵有问题;另外,有山东、河北、陕西等省的网友也称当地有类似情况。

为什么一些机井不能直接通过电能取水,而需村民通过柴油机等工具自行取电浇灌?

方洋解释,高标准农田项目会因为年代不同,建设投资标准也不同。早些年,高标准农田的机井,经常出现打井不配水泵、不配电;后来随着投资标准的增加,演变成打井配泵,有的也配发电机,但不配电,即政府主管打井,群众自行解决灌溉用电问题;直到最近两年,投资标准提高,打井设备逐步完善,既配泵又配电,农民可以通过智能设备刷卡取水。

2024年4月22日,在2024年一季度财政收支情况的新闻发布会上,财政部介绍,为支持夯实粮食生产根基,2024年中央财政加大资金投入,指导地方将2023年底增发国债资金中的2249亿元用于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灌区改造提升等项目。

在补助标准方面,中央财政对高标准农田建设的亩均补助标准由1300元提高到2400元,同时取消地方对产粮大县的资金配套要求。

“我们现在就是一亩地2400元,像我们是产粮大县,县级配套也取消了,上级把资金都配齐。”方洋说,唐河的土地面积大,建设任务重,“一年到头连续在干项目,老项目没干完,新项目规划就出来了”。

饶奇向南方周末记者补充,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要求井灌工程的泵、动力输变电设备等配套率应达到100%,但是由于投资水平有限,灌溉动力用能不一定非要选择电能,配套柴油发电机组等其他能源动力设备也可行。

饶奇介绍,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一般分为两个投资渠道,即中央财政资金和中央预算内资金,各级财政资金比例不同。以2023年国债项目为例,中央预算内投资不超过95%,这就意味着至少有5%以上的资金需要地方配套支持。

如果当地农田基础设施需求多,需要地方配套更多的资金,而地方财政紧张或其他原因,也会导致建成后的高标准农田配套设施不完善,无法适应现代农业生产需求。

机井维护也是难题

在一系列问题解决之后,高标准农田到了最后投入使用环节却无法用的情况并不罕见。早在2015年就有媒体披露过相关问题,近几年也时有发生。

2019年,中国之声报道南阳市宛城区高标准农田机井在建成六年后,数百口机井仍然无法正常使用。该项目于2012年初招投标,迟至三年后才初步验收。即使从2016年开始,省市区三级多次巡视、督查、检查,最后还是因不符合通电要求,机井只能作为摆设。

山东省菏泽市在2023年秋收也出现过类似问题。据齐鲁网闪电新闻报道,2022年6月建成的机井,到了2023年10月仍未通电,且存在管道漏水问题。有关部门对于项目是否移交、工程款是否结清等问题说辞不一。

最近一次引发关注的事件,是2024年5月11日,陕西省澄城县有村民称,村里十余个出水栓,有七个都是假的,出水栓下方接的不是水管,而是一块埋在土里的水泥墩。后当地农业农村局回应称,已责成施工单位停工,并将对全县所有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进行全面排查。

造成机井最终不能使用的原因,还有大量设备损坏。方洋在排查过程中,看到一些明显的人为性毁坏,例如电缆被割。他以2023年当地公安部门侦破的一起案子为例:有人前两年专门在高标准农田里偷电缆。前述粪堆王村村民也告诉南方周末记者,村里有两口老井已经废弃,“变压器都被偷跑了,电线都弄跑了”。

“那井是公共财产,往年没这么旱,都不太用,也没人保护。”河南省信阳市一名受访者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在信阳当地也存在不少水井损坏或废弃的情况。

2024年6月17日,河南省信阳市一处村庄里,抗旱井的三相电电线被损坏。(南方周末记者 赵明 / 摄)

2024年6月17日,河南省信阳市一处村庄里,抗旱井的三相电电线被损坏。(南方周末记者 赵明 / 摄)

在饶奇的工作经历里,高标准农田里的变压器、电缆被偷等现象确实存在。合作过的农业农村部门也考虑到这一点,“对方说,你别设计能卖钱的东西,比如防护栏不要铁制的,要整成不值钱的”。饶奇认为,这类管护问题难以解决,一些村委会在不需要使用机井进行灌溉期间,将变压器卸下集中保管。

为防止设备损坏,在管护方面,唐河县设“一长两员”管井机制,村支书或村委会主任担任井长,另配管理员和维修员,平时在乡镇巡检,“但是你要知道,这个井是在野地里,野外就不可能一直盯着它”。据南方周末记者了解,中国大多数农业灌溉井都是由村、组级集体组织负责日常管理维护工作。

不过,一名村民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在马庄寨村,村民们多次拨打水井旁告示牌上的负责人和维修员电话,要么打不通,要么打通后,得到的回复是需要层层上报,“市长热线等能反馈的基本都反馈过”,最终都是不了了之。他曾做过水电工程,平时村里会请他帮忙维修。

上述村民告诉南方周末记者,村里的高标准农田水井因为各种原因,总体损坏不少。本来能够同时使用的三眼井,因为跳闸原因,村民只能抓阄排队使用,但无人能够处理。

村民们对电机问题和水泵线圈烧毁问题已经司空见惯,耗电不出水和水压低的问题长期存在,“一眼井,一天浇两亩地”“只够牛羊喝水”。

在落实工程管护经费方面,河南省相关规定显示:对灌溉渠系、喷灌、微灌设施等公益性强的农田基础设施管护,地方政府根据实际情况适当给予运行管护经费补助。

上述村民遇到的情况是,村里经费有限,好的水泵买不起,只能购置价格和功率都较低的。尽管他已经免费上门维修,但水井配件更换仍然需要资金,这笔支出只能从村民的水费上弥补。

6月17日,河南省气象台发布信息,在人工增雨和自然降水的共同作用下,河南多地出现中到大雨,局部大暴雨。降水后,河南黄淮之间大部地区的土壤表层缺墒状况将得到明显改善。

方洋告诉南方周末记者,6月16日,唐河县所有乡镇基本全部降雨,农民对秋种的焦急暂时得到缓解,“这一场雨以后,群众种完(地),可能连续有几场雨,这样旱情问题就彻底解决了”。

(南方周末记者赵明、王航对本文亦有贡献)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编辑 朱琦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